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宗族宗法3稿

宗族宗法3稿

第二章 中国宗法宗族制度文化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血缘关系是联结人与人 之间及社会集团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宗法 制是中国古代社会血缘关系的一种原则。血 缘团体的家族、宗族组织在夏、商、周三代 的千余年间,长期作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 而存在。自秦汉以来直至明清的两千年中, 家族、宗族组织仍然以不同的形态存在着, 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中国的家族、宗族, 始终对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的重 要影响。

明代中期以后,有些大家族的宗祠规模相当 宏大,富丽堂皇。其形制以大门、享堂(厅 事)、寝堂(龛室)为中轴线,又有许多附属 建筑。去阳涂氏的宗祠,清乾隆年间歙县城 东许氏宗祠是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宗祠建筑。
宗祠祭祖,是最重要的宗 族活动,仪式隆重。祭祀 活动名目繁多,有每年对 高、曾、祖、考的四时祭, 有冬至祭始祖、立春祭先 祖、秋分祭祢以及忌日祭 等特祭,每逢年节还有年 节祭。祭礼活动由族长主 持,合族男子会集于宗祠, 按辈份高低排列,尊者在 前,卑者在后。祭品丰盛, 礼仪严肃隆重,要充分表 达出尊祖敬宗之情。违礼 者要受到处罚。通过祭祀 祖宗,加强了同族人的血 亲观念和对族权的遵从。


晋惠帝: 没有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玄武门之变

2、封邦建国制 简称封建,即今人所说的分封制。分封制是由宗 法制度直接衍发出来的一种巩固政权的制度,由周人 创立。其出发点和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逐级层层分封,天子→诸侯→ 卿→士 《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制侧室,大夫 有二宗。 诸侯受封有一定仪式,由司空授土,司徒授民 诸侯分封卿大夫——采邑制,卿大夫依此例分封 士。 分封制企图以血缘纽带巩固政权。分封制往往是造 成诸侯割据,连年征战不止。
(一)宗法制的内容

周初宗法制的基本原则
分尊卑 男尊女卑,长尊幼卑 别贵贱 嫡贵庶贱,宗贵别贱
天子
诸侯

宗法制的要点
君统独尊 不得与天子、诸侯论兄弟
卿大夫

宗法制的核心
由嫡庶延及的两个关系

别大宗小宗 “继别为宗,继祢为小宗”,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则迁。 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继承,余子分封。有嫡不立庶,无嫡论长幼。
宗庙祭祀制度,自周代开始,经过秦汉,
曹魏至清代基本上保持了下来。只是有 些朝代的宗庙的数量有增减。如王莽祭 九庙。唐开元十年立九室——祭九代祖 先。
左宗右社:
今北京故宫前左侧的劳动人民文化宫便是明清 的太庙,右侧的中山公园是明清的社稷坛,还有 祈年殿、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都是明清皇 帝祭祀的地方。 民间仍保留着设堂室祭祖的传统。 中国传统的宗庙祭祀制度不仅世代相传,影响到 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宗族意识,而且也影响到周边 国家和地区。日本人、新加坡人、香港人也很讲 究祭祖。



嫡长子继承制
《红楼梦》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王熙凤病了,由贾探春代管家政。探春的 生母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死了,赵姨娘想走探 春的门路多要点丧葬费。认为: “太太疼你,你该越发拉扯拉扯我们。” 探春以主子对奴才的口气说: “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 赵姨娘不识趣,仍强调与探春的母女关系: “如今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 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 探春脸都气白了,反问赵姨娘: “谁是我舅舅?我舅舅早升了九省的检点 了,那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
中国

聚族而居、流动性不强的定居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



安土重迁的传统,传统的农耕社会理想



氏族社会的解体在中国极不充分,氏族社会的血缘 关系和血缘观念大量积淀下来



宗法制

统治者用宗法血缘的纽带将家和国联结起来 社会组织主要是在父子、君臣、夫妇之间的宗法原 则指导下建立起来 在社会结构中:家→家族→宗族→村社→国家
西周以后,宗法制有一定的演变。 (1)统治集团上层仍按血统亲疏承袭特权, 皇位的继承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


(2)宗法制与礼教伦常思想相结合,一方 面作用于权力、财产的再分配,一方面又制 约着嘉、宾、婚、丧、祭乃至日用起居等生 活形态。

4、昭穆制度

“昭穆制度”释义
宗法活动中,按尊卑排列祖先神主牌位和族人位次的制度。 正中位最尊,次为左位叫“昭”,再次右位叫“穆”,此后左右依次排 列。

妻与妾的关系 妻为主,妾为仆。妾可买卖可赠送,妻只可以休。 庶母子的关系 子为主,母为仆。庶子女以父之嫡妻为母。
宗法制只实行于贵族内部
1.嫡长子继承制

这是一种王位继承方式。宗法制度的核心 是嫡长子继承制。周王室从成立之后推行固 定的嫡长子继承制。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说:“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二、家族制度
在中国传统社会的自然经济的条件下, 人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聚族而居,共同生 活,共同生产。宋代以后,数世同居的大家 族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久远。传统的大家 族在封建国家政权的支持与保护下,不断的 发展和完善,同传统的思想文化紧密结合, 影响了中国人千百年。
1、家族制度的特征






宗法制度是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演化而成的。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 产生于商代后期。而西周建立后,统治者在 商代宗族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体系完 整、等级严格的宗法制度。 西周宗法制度的创立者是周公。《尚书 大传》上说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 西周宗法制度的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制、 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度等。


封邦建国制(分封制)
二、宗法制度的确立
3.宗庙祭祀制
宗庙:包括天子在内的各级大宗供奉祖先神位的场
所。
目的:为了达到维护宗族团结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制
度。 核心:强调尊祖敬宗,家族本位。 据《礼记·王制》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 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郑玄注说:周制,七 庙包括太祖庙一,文王和武王庙二,亲庙四。(亲 庙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四庙)天子祭祀七代祖宗。



宗法制度的产生: 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 为纽带,是在血缘关系 基础上产生的。 阶级产生之前,人类走 着大体相同的道路: 原始群居→氏族→部 落(都是以血缘关系为 纽带)


阶级和国家产生之后, 由于自然环境和各地居 民生活方式的不同,血 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 中的地位和表现形态出 现重大差异。 地中海的城邦社会VS中 国宗法制度
不同的宗族虽然由于传统、经历、所居地域、 所处地位不同,所立的族规也各有不同,体 现出不同的家风,但更多的是具有共性,它 们无不以封建的三纲五常为基础,体现忠君 利国、尊祖敬宗、仁爱睦族等基本原则,对 违犯族规者要予以严厉处罚。
族规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族人恪遵国法。
2.维护宗族伦理关系。
一、宗法制度


相关概念: 家族由若干具有亲近的血缘关系的家庭组成。自进 入文明时代以来,我国古代的家族一直是以父系的 血缘联结的,而若干出自同一男性祖先的家族又组 成宗族。 《尔雅·释亲》即把由同一高祖父传下的四代 子孙称为宗族(实际上有些宗族还可包括更多的世 代(如九族)。家族与宗族密不可分,有时甚至合 二为一。由于宗世代相传成一系统,有一定的法则, 即“宗法”。
据《孔府内宅轶事》记载,乾 隆九年,乾隆帝下旨赐给孔府30个 字做为孔子后裔的行辈,即: 希言公彦承 兴毓传继广 令德维垂佑 弘闻桢尚衍 昭宪庆繁祥 钦绍念显扬
这30个字现仍贴在山东曲阜孔 府的诗礼堂上。 1920年,孔子第七 十六代衍孙孔令贻又续了20字:
建道敦安定 裕文焕景瑞 懋修璧益长 永锡世绪昌
建宗祠 宋代允士大夫建宗祠,明世宗准民间联宗立庙,以供 奉祖先牌位。 臵族田 族人捐资购臵,招佃耕种,地租用于祭祖、赈济族人 和宗祠办学。 修族谱 记载并定期修订家族宗族世系,特为功名节烈立传, 以光宗耀祖。 订族规 以尊君敬祖、忠孝节烈为原则,以维护宗族约束族人 为主要内容。 立族长 推族内位尊辈长名著者担任,主祭祀、掌族产、调纠 纷、行家法。
尊祖敬宗是 聚族的重要 形式,新建 大家族都以 建立宗祠祭 祖为首要之 事。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 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 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 ——《礼记· 王 制》 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天子、 诸侯祭祖的场所称为宗庙。大夫、士祭祖的场所称 为家庙。庶人无庙,只能祭于寝。就是说一般的平 民只能在自己的寝室中祭祀祖先,士大夫以上才能 立庙。


宋代允许士大夫阶级建立祠堂,合族祭祖。明朝 世宗采纳大学士夏言的建议,正式允许民间皆得 联宗立庙,“庶人无庙”的制度被打破,从此宗 祠遍立。“祠堂”这一名称正式出现始于汉代。 当时的祠堂都是建于墓所的墓祠。真正将家庙称 为祠堂的也是从朱熹开始的。 有的大宗祠是数县范围内同一远祖所传族人合 建的。宗祠之下又有支祠、房祠、家祠。支祠、 房祠为族中各支派所建,用于供奉本支、本房的 祖先。家祠则是一家或兄弟数家所建,只供奉二、 三代直系祖先。
术 赤 察合台
窝阔台
成吉思汗 妻 孛儿帖
拖 雷
有嫡不立庶——微子启与殷纣王
商帝乙的妾生了
启,因为是庶出所以 不能立为太子,封于 微,称微子启。后来 成为宋的开国诸侯。 后来启的生母立 为妃,成为嫡妻,并 生了纣。虽然启长而 纣幼,但纣是嫡出, 所以得继位为天子。


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点: 定名分,即王位早有归属,嫡长子只有 一个,只有他有权占据王位,这就杜绝了兄 弟之间为争王位而造成的祸乱。 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嫡长子继承王位是天经地义,他的贤与 不贤不在考虑之列。

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谤尊崇共同 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 规定继承秩序以及宗族成员各自不同权力和义务的 法则。亦叫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的基本内容:确定继统秩序和在宗族内部 依血缘关系区分尊卑亲疏、规定各自权利和义务。 与此相适应,为了加强宗族内部的凝聚力,祖 先崇拜被推进到新的高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