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心理学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医学心理学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医学心理学——第六单元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细目一病人的心理问题
要点一病人角色
病人角色有以下特点:
1.减免平日“正常”的社会责任;
2.有接受帮助的义务;
3.有恢复健康的责任;
4.有寻求医疗帮助的责任。

要点二病人的心理需要
病人除了具有一般人所共有的多种心理需要外,还具有在疾病状态下的特殊心理需要。

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接纳的需要。

2.尊重的需要。

3.提供诊疗信息的需要。

4.安全的需要。

要点三病人的一般心理问题
病人身体上的损伤会直接或者间接造成其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焦虑、行为退化、愤怒、抑郁和猜疑。

要点四各类病人的心理特点:门诊、住院和手术病人
1.门诊病人
门诊病人的心理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点:
(1)希望能及时就诊,并得到良好的医护对待。

(2)期盼明确的诊断,以妥善治疗。

(3)急诊病人较普通门诊病人心理反应更强烈。

2.住院病人
住院无疑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会带来好处,然而住院又是疾病较为严重的标志,它会让病人产生心理-社会应激。

(1)环境突变增加了病人的负性心理。

(2)生活方式的不适应。

(3)工作及家庭生活中断易产生自我认同迷失,带来心理压力。

3.手术病人
(1)手术病人的一般心理:手术往往被人们认为是重大的生活事件,病人的心理压力很大。

求生的欲望使他们对医务人员产生依赖心理。

(2)手术前病人的心理:手术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期性,病人的心理负担很重。

(3)术前心理准备:术前心理准备可以调整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认识,缓解心理冲突,使之更容易配合手术,同时也能减轻病人术中的痛苦,促进术后恢复。

4.手术后病人的心理问题
手术前的心理问题通过实施手术而大都解决,或已时过境迁,手术后的各种实际问题便在较长的恢复期内不时出现,如手术之后的疼痛。

如果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应考虑是否为术后抑郁或心理退化所致。

细目二医患关系——医患关系的模式
特点类比适用
主动-被动医师处于主动或支配地
位,病人完全是被动的
类似父母
与婴儿
昏迷、手术、婴幼儿或精神
指导-合作人有一定意志要求,需医
师帮助,并愿意合作
父母与少
年的关系
目前最常见的医患关系模
式,适用急性病和外科手术
共同参与以平等关系为基础,医师
和病人都有治好疾病的共
同愿望
成人与成

慢性病、心理障碍和心身疾

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1.语言交流的要领
语言交流的要领是:尊重患者、遵循一定社会语言规范、及时反馈。

2.语言交流的技巧
语言交流的技巧有:倾听、同感反应、控制谈话方向、及时恰当反应、沉默技巧。

长期慢性患者,应采取哪种医患关系模式
A.被动-主动型
B.主动-被动型
C.指导-合作型
D.共同参与型
E.合作-指导型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共同参与:以平等关系为基础,医师和病人都有治好疾病的共同愿望,适用于慢性病、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