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时间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生时间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小学生时间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个名叫富兰克林·费乐德的人曾说过: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这五个字表达“我没有时间”。

管理时间就是管理自己的生命。

一个人要攀登上事业的高峰,就必须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同样,一个学生要想在学校生活中取得自己所能取得了的最大成功,就必须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具有不可变性、无存储性和无可替代性。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学会管理和利用自己的时间对青少年尤为重要。

但是,当前小学生学习时间的自我管理是低效的、无计划的和缺乏策略的。

下面就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学习时间的自我管理的策略。

一、增强时间管理意识
时间的供给丝毫没有弹性,东晋诗人陶渊明曾经写过一首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时间也是一种容易损失的物资,根本无法贮存,唐代诗人李白曾写下“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开端,如初升的太阳,处于学习的黄金时代。

小学教师要让孩子们明白,人的一生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一生当中大约有1/3的时间处于求学阶段,1/3多一点是为社会服务阶段,最后l/3是衰老阶段,其中如果去掉睡眠、娱乐、休息、生病等,有效的学习和工作时间是很短的,因此,一定要从小珍惜时间。

(一)体会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讲一些关于时间的小故事,然后让学生谈一谈听后体会。

例如:可以给学生讲磨刀不误砍柴功的故事:哲人见一位农夫在砍树,每一斧都只能砍下一小块树皮,原因是那把斧头太钝了。

于是哲人问农夫:“你为什么不把斧头磨快了再砍?”农夫回答说:“我没有时间磨斧头。

”之后,请学生谈故事的寓意,从中体会怎样有效利用时间。

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搜集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爱惜时间的故事和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作为学生有效管理时间的榜样示范。

可以利用班队课的时间让学生来读一读搜集的故事,或者每天把一条名言警句写在黑板上,让全班学生体会其中的含义。

(二)严格规定完成期限
时间管理最重要的是珍惜现在,珍惜今天,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李大钊曾经说过:“我认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

”要让学生明白:任何事情都要立足“今天”,运筹“今天”,并落实在“今天”的行动上。

其最主要体现在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上,教师可以根据作业量规定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
1.规定时间。

每次作业前,根据作业量给学生一个合适的期限,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给予奖励。

对认真、快速、准确完成作业的孩子给予奖励,对完成作业拖拉的则不进行奖励,甚至还要有一定的惩罚。

例如,在
规定时间内正确完成作业的学生,可以得到一颗五角星的奖励,作业拖拉的孩子则得不到五角星等等。

3.前后比较。

对完成作业的时间进行前后比较,使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有一种成就感。

比如,在作业质量相同的前提下,前几天用了20分钟,今天只用了15分钟,就应该表扬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

要引导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预先估计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给自己做一个规定。

如果完成得好,可以采用自我奖励的方法对自己进行奖励,久而久之,孩子们会不断提高作业的速度和质量,慢慢地体会到要抓紧时间学习的重要性。

(三)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针。

但学习目标的确定,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比如个人的兴趣爱好、各种主客观条件等。

合理确立学习目标,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目标必须自己订立。

学习目标应由学生自己制定,学生参与的成分越高,对实现目标的承诺越重,学生会越努力。

这是实现目标的原动力。

2.目标必须切合实际。

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确立目标,对自己现有实际情况做一个比较科学的估计和预测。

目标定得过低,轻易即可达到,不利于开发自己的潜能;目标定得过高,则可能成为空中楼阁。

3.目标必须具体可测。

指导学生确立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一目了然,各项指标应是可检测的。

例如,学生制订的目标可以是:在30分钟之内阅读一篇课文,能大致了解这篇课文的意思,并理解课文中生字的含义;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把数学成绩提高到90分以上等。

4.目标要分层渐进。

有一名长跑运动员,是田径场上的常胜将军。

有一次记者问她制胜秘诀,她说,我没有接受过什么特殊的训练,只是在比赛时,将整个赛程分成不同的路段,并在各个路段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一根旗杆、一棵大树,也可以是一个标语牌。

比赛时,我尽力从一个目标向下一个目标冲刺,直至跑完全程。

5.目标必须有期限。

任何一个学习目标,必须限定完成的期限,以避免产生拖延的现象。

(四)了解学习的黄金时段
同样用功一小时,不同的人会因精神状况的不同而令学习效率有显著差异。

合理利用最有效率的学习时间是高效学习的关键,所以学生自己编排的学习时段应该是自己最能专心学习的时间,也就是说,要好好利用自己一天里的“黄金时段”。

根据心理学研究,我们在安排学习时间时,以下几个时间段不容忽视:
1.肚子太饱或太饿时都会使头脑迟钝,要让学生知道,这些时间不适合用来学习。

2.对一般人来说,上午8-10时和下午3-6时是效率最高的时段,中午1时左右和黄昏最差;对于晚上读书的人来说,晚上8-10时是最佳时间。

3.科学家已证实,人体内存有体力、情绪、智力三种周期。

一周之中,由于长期的双休日休息制,形成了智力周期,星期一和星期五由于临近休息日,智力有下降趋势。

要保持学生的最佳学习状态,除了保证充分的休息之外,还要指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每天挤出一个小时锻炼身体,以切实提高效率。

还要让学生明白,每当感到疲倦时,就应该停下来小休一会,喝杯水或者散散步,短短的休息会使头脑清醒过来,之后再专心学习。

(五)确立规律的学习时段
有规律地利用时间,是增强学习效果的好办法。

根据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如果在固定的时间学习固定的科目,每当打开书本,大脑的有关部位就会不由自主地兴奋起来,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每天早上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背外语单词,时间久了,可增强记忆效果。

就像每到吃饭时间,人照例要分泌唾液和胃液一样。

孩子没有成人那种“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概念,这就需要父母能够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孩子树立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以便积极应对学习和生活上的挑战。

以下是专家给出的几点建议:
建议一:制定严格的时间表
做作业时,家长不妨与孩子商量好做作业的时间和休息的时间,比如早晨6点到8点,头脑清醒,体力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间;晚上6点到10点,不利于记忆,可安排完成复杂计算的作业。

一旦定下来就严格执行。

这样做使孩子具有一定的紧迫感,加强了注意力,最终使其学习效果得以提高。

建议二:保持良好环境
孩子的书桌上尽量不放平日他最感兴趣的非学习用品以免分心。

既然有了规定,家长就不必陪读或监督,只需做自己的事情即可,但家中不要有过多的噪声,如搓麻将、看肥皂剧等。

一定要在家里给孩子提供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

建议三:做到奖惩分明
当孩子按规定去做取得初步成效时,家长必须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这种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也可辅之以必要的物质奖励;反之则必须给予应有的惩罚。

建议四:让孩子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把每天孩子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

一定要给孩子留下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甚至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让他做喜欢做的事情。

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更多时间玩了。

建议五:从生活习惯训练
通过训练缩短孩子生活自理行为的时间。

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

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取胜的可能。

甚至有时候不经意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快。

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学习中才会快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