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文采训练议论文2014-03-04 09:00:【议论文文采训练之五】转折句我们这里所说的转折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转折复句的连用,它们或者以对称句出现,或者以排比句出现。
特点是句式整齐而富有气势,语言铿锵而富有节奏。
因分句间语意相反,所以它特别适用于用来论证矛盾的对立统一,要全面看问题,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哲学命题。
【例一】徒有万般"羡鱼"心,而无一丝"结网"意,结果定会一事无成。
这道理虽然浅显,但实际上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清认识到的。
有的人希望成为爱迪生式的“发明大王”,可是却畏于钻研科学知识之难;有的人想继莫泊桑之后,再夺"短篇小说之王"的桂冠,但又慑于常年练笔之艰辛;有的人想一鸣惊人成为“音乐巨匠”,却惰于在五线谱的田地上埋首耕耘;有的人愿自己有一副郎平的“铁榔头”,却怠于无数次的扣杀训练。
如此心怀鸿鹄之志,而身属燕雀之行,连一条小小的鱼都会捉不到,更何况要实现那恢宏的大志呢!(《羡鱼和结网》)【例二】是伯乐,让他去相马;是庖丁,让他去解牛;是鲁班,让他去弄斧;是华佗,让他去行医。
这就叫人尽其才。
是伯乐,让他去打铁;是庖丁,让他去耕地;是鲁班,让他去制陶;是华佗,让他去喂猪。
那就是糟蹋人才了。
以陈景润为例,他研究歌德巴赫猜想举世闻名,可是,无庸讳言,他早年担任中学数学教师确是不合格的。
__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见:只有各得其所,方能人尽其才。
【议论文文采训练之六】因果句这是一种由因果句构成的排比句。
它既具有排比句的句式特点,又具有因果分析的说理特点。
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决定了它必须使用因果句的关联词:“因为……,所以……”。
当然也可只出现因果联词,而不构成排比句。
【例一】事业是人生的不朽丰碑。
人类的史册告诉我们:凡是留下英名的人,总是创造了永存的事业。
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千秋万代传颂,盖因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盖因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它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祖充之、毕升之所以永远为人民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领域为后人留下了享用不尽的发明创造。
谁建树了对人类有益的事业,谁就筑起了一座人生的纪念碑。
如果能用三个因果句构成排比,固然好。
不能时,也不能勉强。
以下两例都是用两个因果句进行分析的文段,试根据上下文的语意,补写这两个因果句。
1、你见过高山吧?它是那样的雄伟绵延;你见过大海吧?他是那样的壮丽无边!山之高,是因为它__________;海之阔,是因为它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般渊博的知识,就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良师益友,吸取他们的点滴长处。
2、如果说生活上的不理解还可以用宽容代替,那么事业上的不理解,则给人带来心灵的痛苦。
面对世人的嘲讽讥笑,不同的人作出了不同的选择,这正是勇者和懦夫的区别。
布鲁诺宣传真理,被烧死在十字架上;商鞅实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柏拉图提倡和平,被贬为奴隶;雷锋忘却自我,某些人视为“傻子”;尧茂书的首飘长江之举,又有几人能理解!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他们最终彪炳史册,是因为他们_________。
【议论文文采训练之七】对称句所谓对称句,就是两两对举出现,而字数不要求完全相等或对称,,不要求完全工整的句子。
在议论文中,对称句既可用来说理,又可用来举例。
因为它要求用大至整齐的句式,对称的结构来证明论点,所以训练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对称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而且因为对证据极为简洁,还可锻炼学生对事例的高度概括能力。
如果说"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那么,对称句的应用,也会使文章因之生辉。
【例一】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
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
王平诚心忠告,马谡固执己见,街亭终致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量、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解析】就段的构成而言,首句为起始部分,提出了论证中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尾句为终结部分,以反问句,对小段中心进一步加以强调总括。
中间几例是段的展开部分,它们或写兼听,或写偏信,两两相对,经纬分明,不仅句式整齐,写得极为概括简洁;而且长短句参差错落,令人读起来跌宕起伏,琅琅上口,称得上融声美、形美、意美于一炉,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思索。
【议论文文采训练之八】灵活的句式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
例《走进四季》中的一段:我不愿迷恋“秋天漠漠向昏黑”的黯淡情调,也不愿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凄清无奈。
更不愿“不赋新词强说”让金秋笼罩愁绪。
正如陶渊明的偏爱菊,我独爱那一片火红的枫林,秋风萧瑟,枫叶随风轻摆,那红是激情,是斗志,是积蓄力量抵御寒冬的准备,是走向成熟的韵味,品味金秋,品尝硕果,这是怎样的一种喜悦!这段文字句式屡活多变,长短句相间,整散句结合,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流畅悦耳,令人拊掌击节。
高考议论文文采从何而来有文采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发展等级”评分的内容之一。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在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中,一篇篇文采飞扬的佳作成为话题作文的一大“亮点”。
要使自己的作文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即要让文章“出彩”,让学生拥有在考场上“克敌制胜”的“杀手锏”,就必须进行文采专题指导。
高考议论文文文采从何而来?笔者认为,一个好标题、一则题记、一个好开头、一段气势磅礴的文字、一种一目了然的结构方式、一个简短有力的结尾,等等,都可使文章文采倍添增。
巧拟标题增添文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会使文章生色,而拙劣平淡的标题会冲淡文章的内容。
标题陈旧,似曾相识,则难免有些倒人胃口,甚至产生拒读者于门外的后果。
相反,如果标题新颖,不同凡响,让人一接触标题,就有迫不及待、非读不可的感觉。
许多满分的议论文,大都会有一个先声夺人的标题。
先声夺人的方法很多:一、引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电影片名等拟题。
如:谈知识重要的文章,可拟题为“知识就是力量”;谈节俭的文章,可拟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或“粒粒皆辛苦”;谈自信的文章可拟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以“素质教育”为话题,可拟为“救救孩子”。
二、仿写、借用、改写成语、格言、俗语、歌词拟题。
如“怎一个…慢‟字了得”批评一味求稳、甘于求慢的传统心理,号召人们大胆创新,大步前进。
该标题巧妙地化用了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名句,诙谐幽默,新颖别致。
以“改变”为话题的作文,可拟题为“生于改变,死于顽固”,写一篇议论文;谈清正廉明的文章,某生拟题为“入淤泥而不染”,改写《爱莲说》中的诗句“出淤泥而不染”,一字之别,真可谓匠心独具;此外,“高高在…下‟”“岂能因…财‟施教”“人生自古谁无…挫‟”等标题无一不使人耳目一新。
三、巧用修辞手法拟题。
如某生拟了这样一个题目“想象是创新的条件”,应该说这是非常准确的,但太呆板、没有文采,若改为“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有的标题,运用双关,词在此,意在彼,如“救人与救心”。
写有关透视中小学生道德观念的文章,可引用鲁迅的话“救救孩子”作题。
以“鼓励”为话题,可巧用借代拟题:“人生需要掌声”借“掌声”代“鼓励”,亮明观点,又不与话题雷同。
四、运用数字、公式、定理拟题。
如某生在谈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性文章中,拟题为“5﹢2﹦0”,其意是在学校的五天对学生管理好了,双休日没管理好,也是等于零。
主张加强对学生双休日的管理。
又如有篇文章论述“成功是由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三者堆起来的坚强堡垒”,标题是“W=X+Y+Z”(即爱因斯坦名言的数学公式W=X+Y+Z:W表示成功,X表示艰苦劳动,Y表示正确的方法,Z表示少说空话),别具一格。
巧设题记彰显文采题记就目前情况来说,在考试作文中的使用并不常见。
但题记的存在不仅能使文章在形式上显得别致,更具吸引力,而且它能奠定文章的基调,凸显文章的深刻,昭示文章的走向,标志文章的水准,所以用一则好题记,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能够巧妙贴切地书写题记,不仅可以开宗明义,给阅卷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能先声夺人,具有韵味深远、包蕴题旨等特点,从而达到“浓缩言语动人心,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最佳效果,成为应试作文中得分的亮点。
从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看,采用题记形式的占一定比例。
写题记可以采用阐发话题式、诠释题目式、点明题旨式、总领全文式、设喻寓理式等几种形式。
对议论文来说,同学们在平时练习中可以尝试一下如下两种。
阐发话题式:就是用简炼的语言对所给话题材料加以概括和浓缩,并找到一个最佳切入点加以深层次阐述。
吉林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漫谈“感情”“认知”》的题记是:同是对“修墙”“防盗”的预见,却产生“聪明”或“被怀疑”的结果。
“感情”竟能如此地左右着“认知”,心的小舟啊,在文化的河流中求索……这个题记通过对材料的简单解释,将“感情”与“认知”二者的关系诠释得非常明白,也点明了的态度和议论的中心。
诠释题目式:所拟题目一般都具有深刻性特点,运用题记形式对题目进行巧妙而又全面的诠释。
云南一考生的满分作文的题记是:一棵芦苇并不会快乐;当她快乐了,是因为她开始思考了。
这个题记形象而深刻地对“左手右手”这个题目进行了解释,言简意赅,表明了考生对感情和理智关系的认识。
总领全文式:所写题记从大处着眼,从总体上对全文加以总领和驾驭,使阅卷人对所写文章有一个完整而又清晰的认识。
满分作文《学海无涯好问是帆》的题记是:万物有道,知识无边,学海无涯,好问是帆。
这句话对全文来说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正文就是围绕题记展开。
巧营开头增添文采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议论文开头要求:短、快、靓。
短即简洁。
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
快即迅捷。
最好三言两语迅速切入话题。
靓即精彩。
寓意深,有创意,有美感。
常用导入方法有:开门见山导入法、比喻导入法、类比联想导入法、引用导入法、事实导入法、抒情导入法、设疑导入法、反向导入法。
其中,开门见山导入法和类比联想导入法可使文章增添文采:一、开门见山导入法例文:《近墨者未必黑》: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而我认为,近墨者未必黑。
满塘污泥,黑否?黑!然而,莲花却“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乌鹊巢堂坛兮的”的楚国,黑否?黑!而屈原却“皦然泥而不滓”“众人皆醉我独醒”……因此我说:近墨者未必黑!先引古语,紧接着反弹琵琶,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古代到现代,列举了人们熟知的例子来印证,最后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近墨者未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