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强大的真正原因
看过标题,你大概会认为最紧迫的问题是在国家创新和发展上美国和德国谁能更胜一筹。
事实是,德国独占鳌头。
德国在一系列诸如可持续能源,分子生物技术,激光,实验软件工程这些领域的创新上做得更为出色。
事实上,美国在学习德国的高效创新上不遗余力。
美国政府已经鼓励弗劳恩霍费尔协会(一个德国应用科学智库)在美国开办至少七家研究所。
是的,美国人在发明创造上也做得不错。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成熟的先进财务理念,从谷歌到脸书到推特,成绩让人印象深刻。
但是美国比其他国家更加擅长尖端创新这个神话经过学者的反复研究被证明是错的。
德国与美国在尖端技术上平分秋色。
但是更重要的是,德国擅长将新发明新技术应用到实业,并通过商业将其推广传播。
很多德国的创新都涉及到将新的理念和性能注入到现有产品和制程或者重新组合现有的元素,将不景气的部门整合成新的充满生机的新部门。
德国的创新风格诠释了他为什么在制造上如此强大。
举个例子,我们日常购买的大部分产品都是由于德国机器生产,随之而来的是德国制造的蒸蒸日上。
它同样诠释了为什么德国工业能够像历史上的美国工业一样坚不可摧。
德国能够维持稳定的就业增长和稳定的生产力,同时增加居民的实际收入。
尽管德国的工资和福利比美国高66%,但是在2010年德国制造业以全国22%的劳动力贡献了GDP的21%。
概要:德国制造业对就业增长和居民实际收入增长贡献显著。
与德国相比,美国中产阶级制造业工作越来越少。
在2010年,制造业雇佣了不到11%的劳动力,对GDP的贡献也只有13%不平等在增长,国家收支平衡正变得更糟。
这些都受到以下三个因素的影响:
德国人普遍知道创新的结果必须是生产力的增加,而不是将它暂时集中在高科技部门。
因此,德国人并不仅限于打造新产品,他们还将新创意和技术融入到现有的产品中。
举个例子,看一看宝马汽车有多少是基于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创新,看看有多少德国最好的软件程序员去奔弛工作。
与德国相比,美国选择让旧的产业死掉并用新技术和创新更新换代。
结果,我们没有健康有凝聚力的产业,我们只有各种隔离的仓库。
一个美国计算机科学的博士生从没有思考过一个汽车工业的工作-或者是其他制造相关的产业。
德国人拥有一个公共研究院网络,用来帮助企业重组并改善他们的点子。
换句话说,创新并不止于发明。
受政府资助的弗劳霍费尔研究院将用一些新奇的方法将尖端的理念转化到市场。
他们搭起了研究和中小企业日常工作之间的桥梁。
贝尔实验室曾经为美国做过这些,但是弗劳霍费尔现在要做是为更大的乃至整个德国的产业。
德国的劳动力是持续接受培训的,这让他们能够用各种各样的创造性的方去生产和改进产品、服务,让消费都更愿意用高价去购买。
如果你要用最好的产品装饰你的厨房和车库,而且你的预算能够负担得起。
你有多少空间能够装得下诸如美诺,博世,宝马,奥迪这些德国产品呢?
德国人积极的整合这些因素,使它们互相之间有一个良性循环。
德国人创新是为了解放工人并且去改善生产。
美国关心的技术是能够减少或者消除雇佣不断要求工资的讨厌的工人。
德国的创新创造和提供不错的工作,并且涵盖了工人教育水平的基层工作。
美国的创新,最多创造一些在亚马逊执行中心和苹果商店的工作。
美国是时候修补它的创新系统了。
美国人要认识到创新的目的不是产生广泛流行的互联网服务。
创新应该是维持生产率和就业增长,最终目的是保证实际收入增长。
我们需要新的政策允许美国创新通过工人在美国的土地上不断的发展壮大。
如何把尖端发明创造成果从实验室转化到集市上产品这需要我们作出改变,我们需要一些公立或者私立的类似弗劳尔霍费尔中心那样为德国工作的研究所
为我们美国贡献。
我们要将工人阶级的技能培训做为一项事业终生努力,让工人们能够学会如何运用技术去增加生产力。
经济的增长并不是在发明创造的那一刻。
只有以完整的创新周期为目标的创新政策才会取得经济增长上的成功,只这样才能增加全民幸福感。
只要有适当的培训和物质奖励,德国人能做的事情,美国人一样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