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锚杆锚索防护施工方案..

锚杆锚索防护施工方案..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3)1.1、路线概况 (3)1.2、地质及气象条件 (3)1.3、路堑防护工程 (3)1.3、路堑边坡加固防护工程量 (3)第二章、编制依据 (3)第三章、施工准备 (4)3.1、施工测量 (4)3.2、现场准备 (4)3.3、临时排水 (4)3.4原材料准备 (4)第四章、施工部署 (5)4.1、组织部署 (5)4.2、物资部署 (7)4.3、施工进度 (8)第五章、施工工艺 (9)5.1、施工平台搭设方案 (9)5.3、混凝土锚索框架梁 (11)第六章质量管理组织及保证措施 (13)6.1、质量控制原则 (13)6.2、质量保证体系 (13)6.3、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 (15)6.4、质量检查 (16)6.4.1、质量检查流程 (16)6.4.2、质量验收标准 (16)6.5、质量保证措施 (17)6.5.1技术保证 (17)6.5.2工序保证 (17)6.6、质量管理制度 (18)6.7、施工质量验收制度 (18)第七章安全组织及保证措施 (20)7.1、安全组织保证措施 (20)7.1.1、建立安全保证体系 (20)7.2、安全教育和培训 (22)7.3、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22)第八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24)8.1、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24)8.2、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25)8.3、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 (25)8.4、余泥渣土排放措施 (25)8.5、防止尘埃及废气污染措施 (25)8.7、沿线附近建筑物和财产的保护 (25)8.8、施工场地文明施工 (25)第一章、工程概况1.1、路线概况1.2、地质及气象条件1.3、路堑防护工程1、路堑防护设计原则防护的作用和目的是:一是控制边坡表层的风化速率;二是防止地表雨水冲刷;三是防止坡顶自然边坡孤石滚落。

a、残坡积层及全风化岩地层的边坡防护:这些边坡的地层呈土或风化呈土状,为了防止坡面受雨水冲刷并兼顾美观,一般采用植物防护,形成一个隔离坡面的防护层,以减少雨水下渗和缓冲径流条件面保护坡面。

也采用分割受水面积、减缓雨水流速和及时引排的措措施,如拱型骨架、框格梁等。

b、在花岗岩区域,不均匀风化、球形风化比较发育,路堑边坡顶自然边坡残留少许风化孤石,对危险且不易清除的风化孤石,采用主支网防护,防止自然边坡长期受雨水冲刷后孤石滚落。

c、对强、弱风化岩质边坡和坡率较陡普通植草不易成活的情况,采用喷混植生。

1.3、路堑边坡加固防护工程量第二章、编制依据1、《广东省惠东凌坑至碧甲高速公路土建工程Ⅰ标段施工合同》;2、《惠东凌坑至碧甲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9、《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90);10、《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1、《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1995);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及现场实际情况;其它相关规范及文件。

第三章、施工准备3.1、施工测量按设计孔位坐标测放孔位,偏差不大于±2cm。

3.2、现场准备修整边坡,清除施工范围内的草皮、表面土、有机杂物及影响施工的一切杂物和构筑物。

3.3、临时排水临时排水宜与设计排水构造物相结合。

先施工截水沟并根据实际在路基两侧上增设临时排水沟,减少流水对边坡的冲刷。

若地下水位较高,宜设置斜孔排水,排出边坡体内深层地下水,疏导边坡体内的水,降低地下水位,以提高坡体自身的稳定性。

3.4原材料准备对锚杆锚索工程,根据《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及《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等进行下列试验。

①、配合比试验(水泥砂浆、水泥浆、混凝土);②、钢筋、预应力筋、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各项试验;③、其它依据设计及规范应完成的试验。

第四章、施工部署4.1、组织部署4.1.1、管理组织架构组织防护工程施工队负责本项目防护工程施工。

组织架构图:4.1.2、主要管理人员一览表4.1.3、劳动力投入一览表4.2、物资部署本工程的材料供应厂家分别如下:①水泥:广东塔牌集团惠州龙门分公司;②河砂:惠州广富勤砂场;③锚杆: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④钢绞线:江阴华新钢缆有限公司。

锚杆锚索工程施工机械一览表试验检测仪器一览表测量仪器4.3、施工进度4.3.1、开竣工日期(1)本工程计划总工期为**个日历天,计划开工日期为20**年*月*日,计划完工日期为20**年*月*日。

(2)为确保进度计划的完成,我们拟取消所有休假日,全体员工实行轮休制,保持施工的均衡、连续。

4.3.2、施工计划编制方法(1)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按项目甘特图法编制,各工序采用平行流水作业法施工。

见附表****路堑边坡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第五章、施工工艺5.1、施工平台搭设方案1、施工平台采用直径为48mm,厚为3.2mm的钢管搭设,分三层搭设,立杆纵距为3m,横距为3m。

纵向水平杆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小于3跨。

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接头设置相互错开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

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米,并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小于100mm。

纵向水平杆的各节点处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

横向水平杆的各个节点处必须采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2、施工平台搭设中必须避免累计误差超过允许偏差,做到每搭完一层平台后,按规定校步距、纵距、横距、立杆的垂直度。

横杆与立杆连接完成后,须经检验合格后,才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3、拆除脚手架应设置警戒,张挂醒目的警戒标志,禁止非操作人员通行和地面施工人员通行,并有专人负责警戒。

4、长立杆、斜杆的拆除应由二人配合进行,不宜单独作业,下班时应检查是否牢固,必要时应加设临时固定支撑,防止意外。

5、拆除外架前应将通道口上的存留材料杂物清除,按自上而下先装后拆,后装先拆的顺序。

6、拆除顺序为:先横杆再立杆,自上而下拆除,一步一清,不得采用踏步式拆除,不准上、下同时作业。

φ48钢工作平台平面图33φ工作平台立面图5.2、混凝土锚杆框架梁锚施工1、锚杆施工顺序钻孔→清孔→安装锚杆(与注浆管一起)→注浆→补浆(视实际情况而定)→施工锚梁。

2、钢筋砼框梁施工顺序测量放线→锚梁开挖→绑扎钢筋→支立模板→浇筑砼→养护 3、锚杆施工要点①锚杆采用HRB335,二级钢直径28mm 。

②定位筋和绑焊钢筋的焊接,注意留出注浆管位置。

③钻孔:测量定位;坡面检查合格后,按设计要求测量放线测定孔位,孔位误差不得超过±2cm ,锚孔偏斜度不超过5%,用地质罗盘仪或量角器定向,钻杆与水平夹角为20°,并确保钻机安放支架牢固稳定。

潜孔钻无水干钻成孔,使用的钻头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且钻孔深度大于设计深度0.5m 以上。

施工中钻孔速度根据使用钻机性能和锚固地层严格控制,防止钻孔扭曲和变径,造成下锚困难或其他意外事故;如遇地层松散、破碎时,采用套管跟进钻孔技术;如遇塌孔、缩孔现象,立即停钻,及时进行灌浆固壁处理(灌浆压力0.1~0.2MPa ),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使钻孔完整;如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必要时在周围适当部位设置排水孔处理。

④锚孔清理: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0.4MPa )将孔内岩粉及积水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

⑤锚孔检验:锚孔成孔结束后,经现场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⑥钻孔记录:钻进过程中对锚索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钻压、钻速)、地下水及其他特殊情况做好现场施工记录。

⑦注浆:注浆材料采用M30水泥砂浆,宜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必要时可适当添加早强剂。

锚杆采用一次性注浆,即孔底返浆法进行注浆,注浆压力为0.5~1.0MPa,当孔口冒浆10秒以上时才可停灌;若成孔过程中,发现岩土体破碎、地层软弱、地下水丰富,为提高锚固段的抗拔能力,可采用二次注浆,浆液采用M30的纯水泥浆,注浆时间严格控制,即二次注浆必须在一次注浆完成的4小时后马上开始,并保证在一次注浆完成后的6小时内全部完成,第二次注浆压力不得小于2.0MP。

4、钢筋砼框(格)梁施工①基础底面处理:基底用2~5cm厚水泥砂浆找平,遇边坡有局部超挖较大悬空处采用浆砌片石嵌补。

②砼浇注时用振动棒振捣振捣,尤其在锚孔周围,钢筋较密集,须仔细振捣保证质量。

砼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洒水养生。

③锚杆框梁按设计分片施工,横梁每片长约6m,相邻两片横梁接触处留2cm 宽伸缩缝,用浸沥青木板填塞。

5.3、混凝土锚索框架梁1、锚索施工顺序钻孔→清孔→下锚索(与注浆管一起)→注浆→施工框格梁→张拉→锁定。

2、钢筋砼框(格)梁施工顺序测量放线→锚梁开挖→绑扎钢筋→支立模板→安装锚索孔口钢套管→下锚→安装锚具(钢垫板)→现浇砼→砼养护3、锚索施工要点①锚索材料选用φ15.24mm、fpk=1860MPa的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

施工过程中确保每一束钢绞线均匀排列,平直、不扭不叉,并进行除锈、除油污,剔出有死弯、机械损伤及锈蚀坑;锚索扩张环采用工厂生产的工程塑料环,注意设计锚索体钢绞线根数与扩张环孔数配套。

箍环因地制宜采用薄铁皮或铁扎丝制作;锚索锚固段钢绞线须进行除锈处理,自由段应除锈、并用沥青玻纤布缠裹,其层数不少于二层,处理后装入套管,自由段套管两头100~200mm长度范围内用黄油充填,外绕扎工程胶布固定;锚索制作中钢绞线预留足够的长度,以便张拉锁定,待张拉工作完成结束后,切除多余钢绞线,并采用C30砼浇筑锚头。

②钻孔坡面检查合格后,按设计要求测量放线测定孔位,孔位误差不得超过±2cm,锚孔偏斜度不超过5%。

采用空压机供风,潜孔钻无水干钻成孔,使用的钻头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孔径,用地质罗盘仪或量角器定向,钻杆与水平夹角为20°,并确保钻机安放支架牢固稳定。

为确保锚孔深度,钻孔深度大于设计深度0.5m 以上。

成孔后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0.4MPa)将孔内岩粉及积水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砂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

锚孔成孔结束后,经现场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钻进过程中对锚索孔的地层变化,钻进状态(钻压、钻速)、地下水及其他特殊情况做好现场施工记录。

③特殊情况处治:钻孔速度根据使用钻机性能和锚固地层严格控制,防止钻孔扭曲和变径,造成下锚困难或其他意外事故;如遇地层松散、破碎时,采用套管跟进钻孔技术;如遇塌孔、缩孔现象,立即停钻,及时进行灌浆固壁处理(灌浆压力0.1~0.2MPa),待水泥砂浆初凝后,重新扫孔钻进,使钻孔完整;如遇锚孔中有承压水流出,必要时在周围适当部位设置排水孔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