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通气常用模式ppt课件

机械通气常用模式ppt课件


精选ppt
22
机械通气工作原理与分类
机械通气模式与功能
机械通气连接方式与选择 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与调节 机械通气应用策略
精选ppt
23
控制通气(controlled ventilaiotn,
CV)
CV是指呼吸机完全替代患者的自主呼吸, 其呼吸频率、潮气量或气道压力、吸呼比 及吸气流速均按予设值进行。
目前常采用的有容量控制模式(volume control, VC)和压力控制模式(pressure control, PC)两 种形式。
VC是在选择呼吸机每次给予固定潮气量的模式下 进行通气,气道压力在不同呼吸周期之间都可能 不同;
PC则是固定每次呼吸周期中吸气时相的压力,但 因患者气道阻力的变化,不同呼吸周期之间的潮 气量也存在一定漂移,即潮气量为不确定参数。
精选ppt
15
机械通气的病理生理目的3
维持或增加肺容积 吸气末肺脏的充分膨胀,即维 持吸气末肺容积,可预防和治疗肺不张及其相关 的氧合、顺应性、防御机制异常。通过应用呼气 末正压,维持或增加功能残气量,可用于治疗术 后低氧血症和ARDS等。
减少呼吸功 机械通气做功使患者呼吸肌肉做功减 少,降低呼吸肌氧耗,改善其它重要器官或组织 的氧供。
该模式通常用于严重呼吸抑制、呼吸衰竭 或呼吸停止患者。它可最大限度降低呼吸 功,而有利于呼吸肌疲劳恢复。
精选ppt
24
控制通气(controlled ventilation, CV)
呼吸机完全代替病人的自主呼吸
压力
精选ppt
25
控制通气(controlled ventilaiotn, CV)
精选ppt
8
精选ppt
9
主要内容
1
气道管理
2
机械通气
3
并发症处理
精选ppt
10
机械通气工作原理与分类
机械通气模式与功能 机械通气连接方式与选择 机械通气参数设置与调节 机械通气应用策略
精选ppt
11
定义
机械通气是临床上利用机械辅助通气的方 式,达到维持、改善和纠正患者因诸多原 因所致的急/慢性重症呼吸衰竭(包括通气 衰竭,氧合衰竭 ,ventilatory and oxygenation failure)的一种治疗措施。
但如参数设置不当时,常发生通气过度或 通气不足,当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及增强时 常发生人机对抗现象。
应用CV时间过长,易致呼吸肌萎缩而产生 呼吸机依赖,因此,只要情况许可,应尽 量采用部分通气支持,而不用完全通气支 持--CV模式。
精选ppt
26
控制通气(controlled ventilaiotn, CV)
按使用途径: *胸外; *胸内:有创;无创
精选ppt
1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机械通气分类2
按吸 呼气相切换方式 *定压型:压力切换 *定容型:容量切换 *定时型:时间切换
精选ppt
20
机械通气分类3
按通气频率 *常频 *高频
精选ppt
21
机械通气分类4
按不同的连接方式 *无创 *有创
按使用对象 *婴儿型 *小儿型 *成人型
施允许性高碳酸血症,以达到防止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目
的。
精选ppt
14
机械通气的病理生理目的2
改善或维持动脉氧合 在适当吸入氧浓度的 条件下,使动脉血氧饱和度>90%(相当 于动脉氧分压>60mmHg)。由于组织氧 输送是由动脉氧分压、血红蛋白浓度和心 输出量共同决定的,过分的强调动脉氧分 压达到正常水平对机体并无益处。
精选ppt
28
辅助通气--assisted ventilation,AV
依靠病人的自主呼吸来触发,呼吸
精选ppt
16
机械通气的临床目标
纠正低氧血症 通过改善肺泡通气量、增加功能残 气量、降低氧耗,可纠正低氧血症和组织缺氧;
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纠正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 但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并非一定要降至正常水平;
缓解呼吸窘迫 缓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呼 吸窘迫;
防止或改善肺不张;
精选ppt
精选ppt
12
精选ppt
13
机械通气的病理生理目的1
机械通气是危重病患者重要的生命支持手段,其病理生理 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支持肺泡通气 使肺泡通气量达到正常水平,将动脉二氧 化碳分压水平维持在基本正常的范围内; *但对于颅内高压病人,往往需要肺泡通气量高于正常水 平,使动脉二氧化碳水平低于正常,以降低颅内高压; *而对于ARDS患者,应采用低于正常的肺泡通气量,实
精选ppt
27
辅助通气(Assisted ventilaiton AV)
AV是患者自主吸气触发呼吸机输气以辅助通气。 AV为同步部分通气,呼吸机按预设潮气量、频率
及吸呼比进行输气。压力切换型呼吸机提供压力 辅助,而容积切换型则提供容积辅助。 AV是最常使用的基本模式,正确使用的关键是预 设好恰当的潮气量及触发灵敏度。
17
机械通气的临床目标
防止或改善呼吸肌疲劳; 保证镇静和肌松剂使用的安全性; 减少全身和心肌氧耗; 降低颅内压 通过控制性的过度通气,降低颅内压; 促进胸壁的稳定 胸壁完整性受损的情况下,机械
通气可促进胸壁稳定,维持通气和肺的膨胀。
精选ppt
18
机械通气分类1
按使用类型: *控制性; *辅助性
一方面可降低机械通气时高流速模式对气 道产生的压力;另一方面可减少撤机过程 中患者自主呼吸中额外的呼吸功。
精选ppt
5
阻力=粘滞性×长度×8∕∏ ×半径4
精选ppt
6
气管插管的位置的判定
根据导管刻度,双肺听诊及双侧呼吸动度 可确定
精选ppt
7
气管插管的位置
有约10%气管内插管的位置不正确,常见 太浅(球囊位于声门附近)或太深(进入 一侧主支气管,以右侧多见),因此,在 插管时完全依赖听诊器判定气管插管的位 置并不可靠,需常规进行床旁胸片来判定 插管的位置
机械通气常用模式 与参数调整
ICU
精选ppt
1
主要内容
1
气道管理
2
机械通气
3
并发症处理
精选ppt
2
气道管理
人工气道 :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2. 气管导管的维护
(1)保持导管通畅
(2)导管保护
(3)导管套囊维护: 套囊内压<25mmHg
精选ppt
3
精选ppt
4
插管的选择
由于气道阻力与管径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关 系,因此成人气管插管的直径不应小于 7mm,直径8mm最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