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经济学]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16
4.各国同一商品的技术水平相同,无技术差异;
5.各国同一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产量只是要 素投入量的因变量; 6.一国资本相对丰富、另一国劳动相对丰富;
7.X为劳动密集型商品、Y为资本密集型商品。
2018/11/20
17
要素比例、要素价格与比较成本
要素比例 劳动 土地 1 5 10 1 1 5 10 1 要素价格 成本 劳动 土地 1日元 4日元 21日元 1日元 4日元 14日元 2澳元 1澳元 7澳元 2澳元 1澳元 21澳元
日本小麦a1 纺织品b1
澳国小麦a2 纺织品b2
a1/ b1:a2/ b2=3/2:1/3,即日本纺织品成本比较低, 澳大利亚小麦比较成本低。
2018/11/20
18
(二)主要内容

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 的最重要基础。 一个国家出口的是它在生产上大量使用该国 比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的是它 在生产上大量使用该国比较稀缺的生产要素 的商品。
3.李嘉图主要分析商品,但许多服务贸易与外 国直接投资密切相关,各国对服务业外国直 接投资的种种顾虑以及由此引发的限制政策 也会影响适用性。
2018/11/20
11
所以,比较优势实证分析的一个明显难 题在于,一国的服务比较优势将以贸易、 投资(即商业存在)和劳动力转移这三 者中的哪种方式表现出来。
其二,将传统的的商品贸易理论和服务贸易 理论对接。(现实选择)
2018/11/20
2
第一节 传统比较优势说适用性的争论
一、争论原因 二、三派观点 三、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检验 四、影响比较优势理论适用性的因素
2018/11/20
3
一、争论原因
比较优势理论自身的缺陷; 该理论在西方国家居主导地位,而在发展中 国家难以获得支持。
第二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2018/11/20
传统比较优势说适用性的争论 与服务贸易的要素禀赋相关的理论 国际服务贸易显性比较优势理论 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理论 竞争优势理论 服务贸易自由化理论
1

国际服务贸易并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两种选择 其一,依据国际服务贸易的实践和特点,借 鉴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建立起相对独 立的理论体系。
2018/11/20

20
二、迪尔道夫模型
1985年,运用传统的 2×2×2 H—O 模型两 国、两要素( 劳动、管理)、一种商品和一 种服务,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两国间的服务贸 易比较优势进行分析。 (1)商品与服务贸易的互补性 (2)要素移动的服务贸易 (3)含有缺席要素的服务贸易
2018/11/20
21
观点:商品和服务贸易的不可分性;
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决定服务贸易模
式,即要素价格决定服务是否出口。
缺陷:忽略技术差异比较优势同样对服务贸易
模式起决定作用;
未将服务贸易与使用一种进口服务
2018/11/20
12
第二节 与服务贸易的要素禀赋相关的理论
一、要素禀赋理论
二、迪尔道夫模型
三、梅尔文改进模型
四、伯格斯模型五Leabharlann 萨格瑞模型2018/11/20
13

埃里•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瑞典经济学 家,在1919年发表《对外 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论文提出要素禀赋理论; 1933年,伯蒂尔•俄林 (Bertil Ohlin)出版的 《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 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因此, 这一理论常被称为赫克歇 尔——俄林理论,简称 H—O理论。由于俄林对国 际贸易理论的现代化处理, 因此获得1977年的诺贝尔 经济学奖。
2018/11/20
14
一、要素禀赋理论
(一)基本假设 (二)主要内容
(三)要素禀赋理论对服务贸易的指导性
2018/11/20
15
(一)基本假设
1.完全自由贸易、完全竞争市场;
2.无运输成本和交易费用、需求状况不变;
3.AB两国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要素生产X和Y 两种商品2×2×2;
2018/11/20
2018/11/20
7
(三)比较优势理论的修正


1984年,巴格瓦蒂 1985年,迪尔多夫 1990年,琼斯 1990年,伯格斯 辛德利、斯密斯、塔克、森德伯格
2018/11/20
8
三、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检验
结果发现,服务贸易领域同样存在比较优势 的合理内核,只不过对服务贸易的某些特征 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而已。
各国比较利益的地位是由各国所拥有的生产 要素的相对充裕程度来决定的。
2018/11/20


19
(三)要素禀赋理论对服务贸易的指导性

在不考虑技术因素的条件下,服务的成本取 决于生产所需的要素密集程度和要素价格。 一个国家的比较要素服务优势,表现为通过 出口密集使用其禀赋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的 服务,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服 务,从中获得利益。
5
国际服务贸易 活劳动与货币交换
生产和消费同时发生、 活劳动不能储藏
国际商品贸易 商品与货币交换
生产和消费存在分离、 商品可储藏
在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显 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示,而在各国海关统计无 海关统计都显示 显示
(二)比较优势理论完全适用


1.1981年,萨皮尔和卢茨 2.1991年,Falvey和Gemmell 3. 理查德·库伯(美国) 比较优势说是普遍有效的……对传统比较优 势说的依赖是基于一个简单的命题——每个 团体都专注的共同利益正是自身效率更高的 那项活动所带来的。
2018/11/20
4
二、三派观点
(一)比较优势理论不适用 1.1979年,R.迪克和H.迪克 要素禀赋在服务贸易中没有重要影响。 2.1985年,桑普森和斯内普 H-O理论假设要素不能跨国移动。 3.1988年,G·菲科特克蒂(美国经济学家) 同商品贸易相比,服务贸易有不同特点。
2018/11/20
2018/11/20
9
四、影响比较优势理论适用性的因素
1.服务贸易难以测度和统计 服务的实际产出在某些服务领域很难获得;
难以用数量方法衡量服务的实际效用;
将消费者在服务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纳入计量 模型中是一个难题。
10
2018/11/20
2.各国政府出于各自的目的,对服务业实行 特别的管理和市场干预,这完全不符合李嘉 图理论所做的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假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