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殡葬管理实施办法

殡葬管理实施办法

**县殡葬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步伐,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湖南省实施<殡葬管理条例>办法》等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的殡葬活动及其管理。

第三条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稳妥推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

第四条县殡葬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的殡葬管理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场管委)和县直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也要相应成立殡葬改革领导小组,由5-7人组成。

县直副局级以上单位和各村(社区、居委会)设立殡葬管理信息员,协助做好殡葬改革工作。

第五条县民政局是县殡葬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殡葬管理日常工作。

监察、公安、城管、交警、工商、卫生、交通、公路、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农机、财政、物价、建设、规划、国土、民族宗教、环保、文化、广播电视等部门共同协助做好殡葬管理工作。

第六条殡葬改革工作纳入文明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对违反
《殡葬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行为,公民有权向民政、监察等部门检举、揭发。

第二章火化与管理
第七条划定火化区域。

火化区范围为:以县城为中心,往邵阳方向以老红石煤矿路口(刻石碑处)为界,至楠木线路以县高级职业中学为界;往新宁方向以嚎塔井倒虹吸管为界,往向阳坝方向以斗蓬岭县水厂水泵房为界;往塘万堡方向以县委党校为界;往八一三方向以塘渡口和霞塘云分界处界碑为界;往县水泥厂方向以采石场为界,往梅子院村方向以原县造纸厂职工宿舍为界。

第八条在全县范围内死亡的人员原则上要实行火化,以下人员死亡后一律实行火化:
(一)国家工作人员;
(二)“五保户”;
(三)无名尸体、交通事故及案件死亡人员;
(四)患医学上认为烈性传染病死亡的;
(五) 县城火化区域内死亡的居民。

第九条在本县范围内死亡应当火化的人员,必须到本县殡仪馆进行火化。

未经民政部门批准同意,将尸体运往外地火化的,不得享受费用补贴。

第十条有特殊土葬习俗的少数民族和宗教人士的殡葬活动,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华侨回国安葬和港、澳、台同胞回内地安葬的,民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凡因医学上认为是烈性传染疾病死亡者,由疾病控制中心将遗体进行消毒处理后再由民政部门接运火化。

非正常死亡的遗体和无名尸体,凭公安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办理火化手续。

第十二条凡在医院死亡人员,医院应当及时通知县殡葬管理所,安排殡仪馆人员接运死亡人员的遗体。

第十三条外来人员在我县死亡的,应办理有关手续,就地实行火化。

因特殊原因确需将遗体运回原籍地或居住地的,必须由死者原籍所在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或公安部门出具证明,并征得县民政部门同意。

第十四条死者骨灰可以寄存在骨灰堂,或者葬于公墓。

埋葬于公墓应当少占或不占土地,提倡不留骨灰或者采用平地深埋不留坟头。

禁止将骨灰装入棺木后土葬。

第三章殡仪活动管理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办理丧事活动,应当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城市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和交通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不得危害公共安全,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城乡基层组织应当把改革丧葬习俗纳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居民守则,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反对铺
张浪费,不准在丧葬中从事封建迷信活动。

第十七条禁止在县城火化区范围内街道、人行道、临街过道等公共场所设灵棚,禁止播放高音喇叭、燃放烟花鞭炮,禁止抬棺(或骨灰盒)游街,禁止请舞狮队、腰鼓队、乐队、戏曲班子等参与丧事活动。

第十八条不属于强制火化对象但殡葬活动需经过县城火化区的,应报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县殡葬执法大队审批并备案。

殡葬活动进入县城火化区时不得抬棺游街,不得放鞭炮、撒冥纸、吹喇叭、请乐队或舞狮(龙)队等。

第十九条县城内居民死亡后,一般应在县殡仪馆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指定的场所举行吊唁活动。

遗体的运送、防腐、整容、冷藏等由县殡仪馆承办,未经民政部门批准,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遗体运送等殡仪服务活动。

丧事活动中举行宗教仪式的,一般应当在政府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

第二十条殡仪馆应当严格遵守殡葬管理的有关规定,强化内部管理,改善服务条件(特别是城区至殡仪馆的交通工具服务),确保服务质量。

殡仪服务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操作、文明服务,统一着装,挂牌上岗。

服务性收费应严格按照物价部门审核的项目和标准执行,一般要低于邵阳市和临近县的殡仪馆收费标准。

不准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索取他人财物或刁难死者亲属。

第二十一条有关单位按照政策规定在办理死者丧葬费、抚恤费手续时,必须凭县殡仪馆出具的遗体火化证明和县殡葬执法大队监证签字。

第四章丧葬用品管理
第二十二条工商、林业、消防和民政等部门应当加强对丧葬用品市场的管理。

生产、销售丧葬用品的单位或个人,必须经民政部门审查同意后,再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

第二十三条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县城内制作、销售棺木等土葬用品。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将应当火化的遗体土葬或把骨灰装棺土葬的,由县殡葬执法大队会同村、居委会(社区)和所在单位责令其家属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县殡葬执法大队会同县直有关部门和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场管委)强制执行,所需费用由丧主承担。

死者是国家工作人员的,不得享受丧葬费、一次性抚恤金和遗属补助,所在单位和单位主要领导一年内不得评先评优,主要领导一年内不得提拔和调动;其子女是国家单位工作人员的,三年内不得提拔和调动;是抚恤、优抚、社救对象的,不得享受抚恤、优抚、低保费;是村民、居民的,不予困难补助或社会救济。

第二十五条病人在县城内医疗机构里死亡后,医疗机构未及时告知县殡葬执法大队或未经批准,造成应当火化的尸体逃避火化的,视情节给予医疗机构3000-5000元罚款,并由县卫
生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医疗机构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

第二十六条未经批准擅自兴建殡葬设施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建设、国土等部门予以取缔,责令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罚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占用城市道路或公共场所设灵堂、摆宴席、播放高音喇叭、燃放烟花鞭炮、请娱乐队伍助兴、抬棺(或骨灰盒)游街的,由城管部门会同县殡葬执法大队依法依规处罚。

对搭设的灵棚进行强制拆除并没收,发现抬棺游街的,现场制止,对制止不听或暴力抗拒的,依法从严从快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在县城火化区内制作、销售棺木等土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罚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对未经民政、工商批准,擅自制作、销售其它丧葬用品(花圈、寿衣、冥纸等)的商店进行查封,没收有关物品,限令改正,并可以处罚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在进行殡仪活动中,有妨碍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行为的,由民政部门会同公安、城管等部门予以制止并处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理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对拒绝、阻碍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聚众闹事、
谩骂、殴打管理人员,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殡葬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乱收费、索要或者收受他人财物、刁难死者家属的,由所在单位、监察机关等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有关单位违反本实施办法的规定,对应当火化而未火化的死亡人员的遗属办理丧葬费、抚恤费、遗属生活补助费手续的,由监察部门查处,给予直接责任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相应处分。

对冒名顶替、或出具虚假火化证明骗取有关费用的,一经发现,除收缴所发放的费用外,视情节追究当事人的相关责任。

第三十一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各乡、镇人民政府可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五条县殡仪管理所对各乡镇(村、社区)居委会殡葬改革进行业务指导。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