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及铝合金板带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说明1 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为了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省经贸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处制定了2009年福建能源地方标准制订计划,由省冶金行管办负责组织《铝及铝合金板带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将标准的起草等任务下达给中铝瑞闽铝板带有限责任公司,计划编号为:。
1.2 预期社会经济效益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党中央、国务院适时提出节能减排发展战略,并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明确的节能目标。
《铝及铝合金板带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制定将引导我省铝板、带材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我省铝板、带材生产企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我省铝加工业整体技术水平,降低物耗能耗,重视环境保护,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1.3 主要工作过程1.3.1 前期调研中铝瑞闽公司为了完成省冶金办下达的能耗标准编制任务,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编制过程中所涉及的产品品种、能耗种类、工艺能耗、辅助能耗、各产品工艺流程等方面的进行调查摸底,收集了国家关于能耗限额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铝加工能耗现状和行业标准,制定了调查表收集了省内外其它企业的实际能耗数据,共收集到南平铝等3家书面回复,进行产品能耗的汇总分析、作为各类产品能耗指标分档定级依据,同时对参考标准YS/T694.1《变形铝及铝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第1部分:铸造锭》,YS/T694.2《变形铝及铝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第2部分:板、带材》行业标准的指标适用性进行对比分析,以保证该省级地方能耗标准的先进性、广泛性和实用性。
1.3.2 征求意见稿形成本标准起草小组结合省冶金行业协会关于分档的意见对本标准讨论稿进行了认真修改,于2009年12月底形成了《铝及铝合金板带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福建省地方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1.3.3 标准初审会2010年01月29日由省经贸委冶金行管办组织在福州召开《铝及铝合金板带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的初审会,省内4家铝加工企业和标准化研究所、质量监督局、节能监测中心等单位和部门的专家参会,通过研讨根据修改意见,达成共识。
与会单位和专家如下:林臻毅福建省标准化研究所陈钧福建省质量监督局郭敏杰福建省节能监测中心戴玲宝中铝瑞闽铝板带有限公司吴建新中铝瑞闽铝板带有限公司王喜光厦门厦顺铝箔有限公司林平南方铝业(中国)有限公司王发东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1.3.4 标准送审稿形成根据初审会意见,起草小组对标准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订,形成《铝及铝合金板带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送审稿。
1.4 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2标准的编制原则及依据2.1 本标准遵照切实可行、化繁就简、促进节能、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原则,将能耗指标划分为:限定值、准入值及先进值三档,做到既要鼓励先进、限制落后,又要促进节能用能。
2.2 本标准统一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统计范围、计算公式和折标系数等,使能耗指标具有可比性,为开展铝加工企业能耗对标创造条件。
2.3 本标准参考YS/T694.1《变形铝及铝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第1部分:铸造锭》和YS/T694.2《变形铝及铝合金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第2部分:板、带材》行业标准制定。
2.2 标准制定的依据2.2.1本标准制定严格执行《福建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
2.2.2 本标准内容确定的主要依据⑴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⑵GB/T 12723《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⑶GB/T 3880.1《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⑷GB/T 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2.2.3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指标值的确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指标值按照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待发布YS/T 694.2-2009)民用软合金部分并结合省内铝板、带材生产企业能耗指标的当前实际情况与进行收集、分析及处理,按照高于国内平均水平、符合国家发改委政策、适应于福建省铝板、带材生产企业现状和今后发展的总体要求的原则确定能耗限额指标值。
本标准对现有铝板、带材生产企业和新建、改建、扩建企业分别设定两个不同的技术指标,即限定值和准入值均为强制性条款,总体优于行业标准技术水平。
本标准还设定了先进值,该指标为推荐性条款,是铝板带加工企业的发展目标,代表企业产品能耗的最优水平。
本标准规定的综合能耗限额指标和我省内主要铝板带加工企业综合能耗水平与行业标准对比如下:3 标准的主要内容说明3.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生产企业的产品能耗要求、能耗计算原则、计算方法、统计范围、能耗水平的评价及节能管理与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以电解铝液(以下简称铝液)/铝锭、铸锭、铸轧带或热轧带为原料的铝及铝合金板、带材企业产品能耗水平的评定和考核,以及新建项目的能耗限制。
3.2列入了本标准必需的“工序能源单耗”等5个术语定义。
3.3 要求3.3.1指标分类本标准设三档为“能耗限额限定值”、“能耗限额准入值”和“能耗限额先进值”。
“能耗限额限定值”即淘汰值,是对现有企业提出的最低要求,为强制性指标,未能达到此值要求的生产线将被强行整改或停产。
本项指标基本相当于国内现有企业水平,其中扁铸锭优于国内水平。
“能耗限额准入值”为国内先进值,是新建企业或企业改扩建生产线必须达到的标准,为强制性指标,只有达到能耗要求,才允许建厂,故能耗水平相当于国内先进水平,本项指标全部优于现有企业产品能耗平均水平。
“能耗限额先进值”为国际先进水平,为推荐性指标,是铝板、带材生产企业的发展目标,代表企业产品能耗的最优水平。
本项指标除铸轧带外,都比行业标准提出更高要求。
3.3.1.2 通过调研,我省铝板带企业目前都只生产1***/3***/5***/8***系软合金,属于GB/T 3880.1 中的A类合金,故本标准只列入软合金能耗值以适应我省现状。
3.3.2 能耗指标现有板、带材生产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不得大于表3中各项对应的能耗限额限定值。
表 3现有板、带材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的能耗限额限定值新建的铝合金板、带材生产企业的单位产品能耗不得大于表4中各项对应的能耗限额准入值。
表 4 新建板、带材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的能耗准入值能耗先进水平铝合金板、带材生产企业应达到表5中各项对应的能耗指标值。
表 5 铝板、带材生产企业单位产品的能耗先进值3.3 能耗计算原则、计算方法及统计范围3.3.1计算原则标准中的所有计算都遵循能量守恒原则,即企业购进的各种能源总量与消耗及其他支出的总量相等(包括各种能源实物量及折标准煤总量)。
其内容如下:折标系数的折算3.3.1.1折标系数按照附录A进行折算。
3.3.1.2 企业(生产)能源消耗量企业能源消耗量为企业用于生产活动的全部能耗量,包括生产直接能耗量,辅助能耗量和企业内部能源损失量。
其能源品种包括:一次能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如:电力、热力、石油制品、焦炭、煤气等)和生产使用的耗能工质(如:水、氧气、压缩空气等)。
企业能源消耗量不包括生活用能(宿舍、学校、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商业服务和托儿幼教)和经省、市以上主管部门批准的基建项目用能。
3.3.1.3企业统计期内的能源消耗量企业统计期内的总(某种)能源消耗量的计算,应符合公式(1):E Z=E G+E K-E W-E S-E J (1)式中:E Z──企业的能源消耗量;E G──企业购入能源量;E K──库存能源增减量(库存减少为正,库存增加为负);E W──外销能源量;E S──生活用能源消耗量;E J──企业建设工程能源消耗量。
所消耗的各种能源不得重计或漏计。
存在供需关系时,输入、输出双方在计算中应保持一致。
设备大修的能源消耗也应计算在内,且按大修后设备的运行周期逐月平均分摊。
企业综合能耗的计算按GB/T 2589的规定进行。
3.3.1.4能源实物量的计量能源实物量的计量必须符合GB 17167—2006的规定。
3.3.1.5各种能源折算标煤量的方法3.3.1.5.1企业消耗的各种能源应按实际测定的低位发热值折算为标准煤,不具备测定条件的企业,应按供能单位提供的化验分析资料折算,只有在上述两条均不具备时,才能按照国家统计部门规定的折标系数折算为标准煤(参见附录A )。
3.3.1.5.2 企业内部能源转换(如自产的耗能工质)时,按实际投入的能源实物量折算标煤量。
3.3.1.5.3 企业外销的能源量,均按国家统计部门的折算系数折算(参见附录A )。
3.3.1.5.4 企业回收的余热按热力的折算系数,余热发电按电力的折算系数。
3.3.1.6各产品的产量规定计算各产品能耗时,应采用同一统计期内产出的合格产品产量(即入库成品量)。
3.3.1.7余热利用能耗的计算原则3.3.1.7.1企业回收余热装置的用能计入企业能耗。
3.3.1.7.2企业回收的余热应在消耗余热的工序、工艺中扣除。
3.3.1.8 其它原则辅助、附属生产系统的能耗及企业内部能源损失量,应根据各产品工艺能耗占企业总的工艺能耗量的比例,分摊给各种合格产品。
3.3.2 计算方法 3.3.2.1工艺单耗的计算工艺单耗按式(2)计算:PGZE E GY =…………………………………………………(2) 式中:E GY ──── 某产品的工艺单耗。
E GZ ──── 该产品工艺直接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折标准煤之和,当含回收余热时,按本标准5.1.7条规定进行计算。
P ──── 该产品的合格产品总量。
3.3.2.2综合单耗的计算综合单耗按式(3)计算: PSF G ++=ZD E= E GY + E F (3)式中:E ZD ──── 某产品综合能源单耗。
G ──── 该产品工艺能耗总量。
F ──── 该产品按5.1.8条规定分摊的辅助、附属生产系统能耗总量。
S ──── 该产品按5.1.8条规定分摊的企业内部能源损失总量。
E F ──── 该产品分摊的辅助、附属生产系统及企业内部能源损失的单耗,其值为分摊的总能耗量除该产品的合格产品总量。
3.3.3统计范围指标值中各种产品能源消耗均以目前最完整的生产工序进行统计,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若没有某些工序,则该工序产品能耗指标为零。
3.3.3.1能源品种统计范围企业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含水、电、气、煤、焦、油、压缩空气等)均应纳入统计,并按照附录A 的要求折算为标准煤进行单耗计算。
3.3.3.2能源消耗统计范围能源消耗的主要统计范围如表6所示。
表6 企业能耗的主要统计范围3.4 企业产品能耗水平的评价评价企业的综合能耗水平时,不应以其中某一种产品为依据,而应以各种产品的综合消耗为依据,其原因主要是在实际生产中,有些能源消耗不能实行单独计量(如照明、天车、叉车办公楼等辅助设施消耗的能源量),只有进行分摊进入产品消耗,对某产品的能耗准确性有一定影响;其次是目前有些企业的计量设施不完全是按各产品能源消耗进行单独计量,而是同一台设备生产多种产品,在进行能耗按产品分类时存在一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