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喧嚣时代的隐居炼金术士
瑞典著名诗人、84岁的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于2015年3月26日在斯德哥尔摩去世。
他很早就和死神跳过贴面舞——15岁那年冬天,他得了抑郁症,从黄昏到清晨都被恐惧缠绕,因焦虑而绷紧的神经时时提醒他:头顶上空,有死神俯身。
面对绝望,他选择读书。
后来他回忆说:“我每天睡得很少,坐在床上,面前通常放着一本很厚的书。
我在那段时间读很多厚书,但我不能说我读了那些书,因为那种阅读没有留下任何记忆。
”
多年后,他回忆最早引发他恐惧进而导致抑郁的是一部讲述酒鬼混乱悲哀生活的电影,名叫《虚度光阴》。
这似乎是个隐喻——早熟少年在人生画卷刚刚展开之时,就已窥见生命本身的虚空、荒诞,并为之痛苦。
此后,他一直在寻找有力方式与自我和解,与死亡对抗。
写诗便是他找到的方法之一。
诗人北岛评价他“写得很短、很慢也很少,几乎每首都好,如同奇迹”。
像打磨钻石一样写诗
2011年,80岁的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凭借诗歌作品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这是一个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结果。
在此之前,诺贝尔文学奖已有15年没有青睐过诗人。
而且他又是瑞典人——或许是为了避嫌,诺贝尔文学奖一贯很少颁给瑞典本土文学家。
颁奖词称他的诗歌“通过其凝练、透彻的意象,给予我们通往现实的崭新途径”。
这和他本身对诗的理解完美吻合。
他说:“诗是对事物的感受,不是再认识,而是幻想。
一首诗是我让它醒着的梦。
诗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精神生活,揭示神秘。
”
在他的诗歌里,你会读到各种奇诡的隐喻和梦一般的画面。
他因此被人称为“隐喻大师”,“象征主义大师”。
和生活在现实世界的常人不同,他仿佛居于梦中,偶尔“跳伞”降落真实人间,向读者传递他梦中所见。
和很多诗人也写诗评不同,他选择做“诗歌的禁欲主义者”——只写诗歌这一种文体,且只写短诗,平均一年写两三首,四五年出一本诗集。
他一生共发表200多首诗,归拢结集也不过薄薄一本。
有人说,他大概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里,作品总字数最少的人。
于苦难中凝注
诗人之外,特朗斯特罗姆的正式职业身份是心理医生。
之所以选择这条分析、治疗人心的道路,显然和他少年时曾被抑郁症困扰的经历有关。
如果说15岁那年,他只是因抑郁有轻生念头,59岁的他则遭受了死神的正面袭击——他突然脑溢血中风,右半身瘫痪,语言能力严重受损,只能吐出婴儿般咿咿呀呀的音节。
不幸之中的幸运是,他的头脑依旧运转如常,思维清晰。
他并未因此放下笔。
他说:“写诗时,我感觉自己是一件幸运或受难的乐器,诗找到我,逼我展现它。
”他原先赖以写作的右手已不再受他的大脑支配,他便改用状况稍好的左手写字,因为手抖,字迹凌乱如震后灾区,妻子莫妮卡一一辨认后,帮他整理录入电脑,他再在她的打字稿上逐字修改。
在1996年,他中风后出的第一本诗集《悲伤的凤尾船》中,你可以读到和疾病同行的诗人内心所承受的那份挫败、屈辱和疼痛:“那巨大的羞辱∕裹住你的脑袋,胸部,膝盖∕你的身体偶尔活动∕但并不因春天而欢悦。
”
中风后,莫妮卡成了他和外界沟通的“翻译”。
当特朗斯特罗姆说话时,莫妮卡会靠近他,凝视他的眼睛,解读他的意思。
他会用手势、画画等方式帮她理解。
即使是在病后的日常交流里,特朗斯特罗姆也依然喜欢玩隐喻游戏,这导致他们夫妻间的对话在外人看来如猜谜一般神秘。
相比以往,病中的他更频繁地描绘死亡。
在《黑色明信片》中,他写“生活中,死亡有时会登门∕丈量人体∕拜访被遗忘∕生活依然在继续∕但寿衣在无声中做成。
”
如今他已穿好死神递来的黑衣,“穿过苍白春夜步行回家”,但这次家中不会再有恐惧等他。
在人世散步的84年中,他已经留下了比死亡更长久的东西。
如他所言:“我的诗在生长∕它在生长∕占据我的位置。
”
推荐语: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作品不多,一年中他最多只写3首诗,长诗《画廊》几乎花了他十年的时间,但这些精品却让人无法忽略。
他的诗歌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感情炽热、他以特有的表达方式为我们带来了诗歌的纯净,在世界文坛独树一帜。
他的诗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入手,通过精准的描写,让读者进入一个诗的境界,因而也被称为“小孩子都能读懂的诗。
”所谓艺术的本质,便是回归生活。
相似人物:艾米莉·狄金森:一生与世隔绝、于花园低吟的孤独诗人
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女尼般闭门不出,在孤独中埋头写诗三十年,留下诗稿一千七百余首;生前只是发表过七首,其余的都是她死后才出版,并被世人所知,名气极大。
狄金森的诗主要写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谊、爱情。
诗风凝练婉约、意向清新,描绘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强,极富独创性。
她被视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
美国诗人最著名的佼佼者是美国文学之父欧文,以及惠特曼和狄金森。
她深锁在盒子里的大量创作诗篇是她留给世人的最大礼物。
在她有生之年,她的作品未能获得青睐,然而周遭众人对她的不解与误会,却丝毫无法低损她丰富的创作天分。
代表作:“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
”
隽句收集:
1.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韩愈《原道》
2.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
故在天为星辰,在地
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
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苏轼
3.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庄子《天道》
4.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
——阿尔贝·加缪《局外人》
5.人能够凝炼成一颗石子,潜伏见底,让时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知身在水
6.
7.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
——塞缪尔厄尔曼
8.以眼还眼,举世皆盲。
——甘地
9.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尼采(陈丹青曾用这句话来评价木心)
10.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
11.何人折梅煮雪而来,又温酒留香而返,梅香四溢,岁月如昔。
当年庙堂之高,风起云
涌,山河成败,如今尽归平凡。
那日大雪纷纷,城门故里,苍山之外,尽得隐士风采。
——马小瞳《寒梅煮雪》
12.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南北朝庾信《徵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