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总论
– 一期愈合 – 二期愈合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 全身因素 – 局部因素
创伤一期愈合模式图
创伤整齐,组织破坏少
经缝合,创缘对合,炎症反应轻
表皮再生,少量肉芽组织从伤口 边缘长入
愈合后少量瘢痕形成
创伤二期愈合模式图
创口大,创缘不整,组织破坏多 伤口收缩,炎症反应重 肉芽组织从伤口底部及边缘将 愈合后形成疤痕大 伤口填平,然后表皮再生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第一节 再生 一、细胞周期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 不稳定细胞 – 稳定细胞 – 永久性细胞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上皮组织的再生
– 被覆上皮再生 – 腺上皮再生
纤维组织的再生
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并转 化为纤维细胞模式图
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 血管的再生
– 毛细血管的再生 – 大血管的修复
化生
– 鳞状上皮化生 – 肠上皮化生 – 结缔组织和支持组织化生
第二节 细胞、组织损伤
原因 发生机制
– 细胞膜的破坏 – 活性氧类物质的损伤作用 – 细胞浆内高游离钙的损伤作用 – 缺氧的损伤作用 – 化学性损伤 – 遗传变异
形态学变化
一、变性
– 细胞水肿 – 脂肪变 – 玻璃样变
细胞内玻璃样变 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 细动脉壁玻璃样变
细胞内玻璃样变
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小滴变 上皮细胞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均质圆形小滴
淀粉样变
肝淀粉样变 淀粉样物质呈均质状,沉着于窦内皮下, 肝细胞索受压萎缩
二、细胞死亡
坏死
– 基本病变
细胞核(核固缩,核破裂,核溶解) 细胞质 间质
类型
– 凝固性坏死
干酪样坏死 坏疽(干性、湿性、气性)
二、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 血肿形成 – 纤维性骨痂形成 – 骨性骨痂形成 – 骨痂改建或再塑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第一节 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
– 生理性充血 – 炎症性充血 – 减压后充血
二、静脉性充血
原因
– 静脉受压 – 静脉腔阻塞 – 心力衰竭
病变及后果
慢性肺淤血
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内有漏出的 红细胞,并可见心力衰竭细胞
慢性肝淤血
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脂肪变性
第二节 出血
一、类型 破裂性出血 漏出性出血
– 血管损害 – 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 凝血因子缺乏
二、病变 三、后果
第三节 血栓形成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小肠出血性梗死 梗死的肠壁呈暗红色
肺小动脉腔内肝癌细胞栓子
第五节 梗死
一、梗死的病因和形成条件 病因
– 血栓形成 – 动脉栓塞 – 动脉痉挛 – 血管受压闭塞
梗死形成的条件
– 供血血管的类型 – 血流阻断发生的速度 – 组织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 – 血的含氧量
二、梗死的病变和类型
贫血性梗死
– 动脉阻塞 – 组织结构致密和侧支血管细而少的器官
出血性梗死
– 严重淤血 – 组织疏松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肾动脉分支栓塞及肾贫血性梗死(模式图)
肾贫血性梗死
肾皮质可见二个梗死灶,略呈楔形, 底部靠向肾表面,尖指向肾门
肺动脉栓塞时的血流变化示意图 PA:肺动脉 PV:肺静脉 BA:支气管动脉 BV:支气管静脉
肺出血性梗死
肺组织内见一典型的楔形梗死区,梗死区内 肺组织出血、坏死(图内呈黑色)
– 淀粉样变
– 粘液样变 – 病理性色素沉着
含铁血黄素 脂褐素 黑色素
– 病理性钙化
营养不良性钙化 转移性钙化
细胞水肿
肝细胞气球样变 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明显肿胀, 胞浆疏松成气球样
脂肪变
肝细胞脂肪变性 肝细胞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右上方 为锇酸染色的脂肪细胞,脂滴染成黑色
玻璃样变
肉芽组织镜下结构模式图 图是新生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及各种炎细胞
二、瘢痕组织
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有利的一面 瘢痕组织的形成对机体不利的一面
第三节 创伤愈合
一、皮肤创伤的愈合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 伤口的早期变化 – 伤口收缩 – 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 – 表皮及其他组织再生
创伤愈合的类型
病理总论
绪论
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 尸体剖验 – 活体组织检查 – 动物实验 – 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
病理学的观察方法
– 大体观察 – 组织学观察 – 细胞学观察 – 超微结构观察 –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 – 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病理学新技术的应用
– 流式细胞术 – 图像分析技术 – 分子生物学技术 – 其他
血小板黏附
血管内皮细胞脱落,血小板黏附在暴露 的纤维结缔组织上(电镜)
延续性血栓
血栓形成于髂静脉内,向下腔静脉延续。当延 续到对侧髂静脉入口后,由于有血流流入,血 小板继续析出,继续形成白色血栓,顺血流延 伸,并可游离于血管腔内而不与血管腔粘连
三、血栓的结局 溶解吸收 机化 钙化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阻塞血管 栓塞 心瓣膜变形 出血
– 液化性坏死 – 纤维素样坏死
干酪样坏死
结核病灶中心的干酪样坏死,呈一片 模糊细颗粒状无结构物质
足干性坏疽
结局
自溶,引发急性炎症反应 溶解吸收 分离、排出(溃疡、糜烂、窦道、瘘管、空洞) 机化 包裹 继发营养不良性钙化
– 后果
凋亡
肝细胞凋亡小体 图中左上方电子致密团块,其中可见脂滴及 变性崩解细胞器,其右侧为一髓鞘样结构
病理学的发展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损伤和适应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萎缩
– 生理性萎缩 – 病理性萎缩
营养不良性萎缩 压迫性萎缩 废用性萎缩 去神经性萎缩 内分泌性萎缩
肥大
– 生理性肥大 – 病理性肥大 – 代偿性肥大 – 内分泌性肥大
增生
– 生理性增生 – 再生性增生 – 过再生性增生 – 内分泌障碍性增生
– 内皮细胞功能
薄膜屏障 分泌凝血酶调节蛋白 合成前列环素 分泌二磷酸腺苷酶 肝素样分子 纤溶酶原活化因子 合成蛋白S
– 内源性凝血途径 – 外源性凝血途径 – 血小板聚集
血流状态的改变 血液凝固性增高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和血栓的 形态
白色血栓 混合血栓 红色血栓 透明血栓
机化的血栓
血管腔内的血栓已经为肉芽组织取代 并有再通现象
第四节 栓塞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栓子运行途径与栓塞模式图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 响
血栓栓塞
– 肺动脉栓塞 – 体循环动脉栓塞
气体栓塞
– 空气栓塞 – 减压病
羊水栓塞 脂肪栓塞 其他栓塞
肺动脉血栓栓塞(箭头示)
肺羊水栓塞 小血管内有角化上皮
肌组织的再生 神经组织的再生
毛细血管再生模式图 基底膜分解,内皮细胞肥大、增生,形成肉芽 内皮细胞移动增生出现管腔,并有新的基底膜形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损伤处细胞再生与分化的 分子机制
与再生有关的几种生长因子 抑素与接触抑制 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一、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的成分及形态 肉芽组织的作用及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