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平衡(homeostasis):正常细胞的功能和结构收到基因的严密调控,保持相对稳定,称为体内平衡。
适应(adaptation):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改变以避免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
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发育不全(hypoplasia):组织或器官未发育至正常大小。
退化(involution):许多组织和器官在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开始逐渐萎缩,这种现象称为退化。
属于生理性萎缩。
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malnutrition atrophy):主要见于长期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
首先出现脂肪、肌肉萎缩,最后心脏、脑、肝、肾等重要器官也发生萎缩。
神经性萎缩(denervation atrophy):骨骼肌的正常功能需要神经的营养和刺激,神经元受损时,与之相关的肌肉失去了神经的调节作用而发生的萎缩。
同时,皮下脂肪、肌腱及骨骼也萎缩。
废用性萎缩(disuse atrophy):见于肢体长期不活动,局部血液供应减少、代谢降低,功能减退而引起的萎缩。
压迫性萎缩(pressure atrophy):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而导致的萎缩。
内分泌性萎缩(endocrine atrophy):内分泌器官功能低下可引起相应靶器官的萎缩。
缺血性萎缩(ischemic atrophy):动脉血液供应减少引起供血区的组织发生萎缩。
褐色萎缩(brown atrophy):萎缩的器官体积变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褐色,如心和肝发生的褐色萎缩。
肥大Hypertrophy 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通常由细胞体积变大引起,其基础主要是细胞器增多。
分为生理性肥大如妊娠期子宫和病理性肥大如患高血压的心脏。
增生Hyperplasia由于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多而形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分为生理性增生如妊娠期的子宫和病理性增生如雌激素过高引起的子宫内膜增生和乳腺增生。
化生Metaplasia 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叫化生,是由具有分裂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分化的果。
Squamous metaplasiaIntestinal metaplasia损伤Injury组织和细胞受到超过代偿能力的有害刺激后,细胞及间质的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出现在光镜和/或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称为损伤。
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的病理变化。
水样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当缺氧、毒性物质损坏线粒体内ATP产生时,细胞膜上钠汞功能降低,更多的钠、钙离子和水进入细胞内,钾离子外逸,导致细胞内水分增多,形成细胞肿胀,称为细胞的水样变性。
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非脂肪细胞的实质细胞内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称为脂肪变性。
主要成分为中性脂肪,主要见于肝、心、肾等实质器官。
脂质小体Liposome脂肪变性时最初形成的脂滴很小,电镜下可见脂滴为电子密度较高、有界膜包绕的圆形均质小体,称为脂质小体。
Fatty liver (脂肪肝):脂肪变性弥漫而严重时,肝可明显肿大,色变黄,触之有油腻感,成为脂肪肝。
Intracellular accumulation of cholesterol or cholesterol esters (细胞内胆固醇或胆固醇脂沉积):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多余的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在细胞内积累。
Foamy cell(泡沫细胞):细胞内胆固醇或胆固醇脂沉积时,胞浆充满细小的脂质空泡而使细胞呈泡沫状,这些细胞称为泡沫细胞。
Xanthoma (黄瘤):由胆固醇或胆固醇脂沉积的泡沫细胞(巨噬细胞来源)聚集而形成的瘤样结节。
Cholesterolosis of gallbladder(胆囊胆固醇沉着症):在胆囊固有膜内有局灶性聚集吞噬胆固醇的巨噬细胞,呈泡沫状。
Hyaline degeneration(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系指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在HE染色切片中呈均质性染色。
Arteriolosclerosis (细动脉硬化症):细小动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血流阻力增加,使血压升高。
Russell`s body(拉塞尔小体):慢性炎症时,浆细胞胞浆内出现红染的圆形的玻璃样物质,是免疫球蛋白在细胞内堆积的结果。
Mallory`s body(马洛里小体):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内出现的红染的玻璃样物质。
Mucoid degeneration(黏液样变性):组织间质出现类黏液的聚集。
Myxedema(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全身真皮及皮下组织的基质中,有类黏液及水分潴留。
Amyloid degeneration(淀粉样变性):组织内有淀粉样物质沉着称为淀粉样变性,亦称淀粉样物质沉着症(amyloidosis)。
Amyloid light chain,AL (淀粉样轻链):多发性骨髓瘤分泌的淀粉样物质。
Senile heart amyloidosis (老年性心脏淀粉样物质沉着症):老年人的心脏也可出现心脏内淀粉样物质沉着,引起心脏功能下降,其沉着物质为淀粉样转甲状腺蛋白(amyloid transthyretin)。
Pathological pigment(病理性色素):色素是机体组织中的有色物质,有些色素是正常组织内存在的,如黑色素;有些色素是疾病状态下出现的,如肺内炭末颗粒沉着,成为病理性色素。
Melanin(黑色素):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黑色素细胞胞浆中酪氨酸氧化聚合而产生的棕褐色细颗粒。
脂褐素(lipofuscin):细胞内自噬溶酶体中不能被溶酶体酶消化的细胞器碎片形成的黄褐色颗粒。
含铁血黄素(hemosiderin):由铁蛋白微粒集结而成的色素颗粒,呈金黄色或棕黄色,具有折光性。
心力衰竭细胞(heart failure cell):吞噬大量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常出现在心力衰竭患者。
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fication):在骨和牙齿以外的其他组织内有固体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营养不良性钙化(dystrophic calcification):指变性、坏死的组织或异物的钙盐沉积。
转移性钙化(metastatic calcification):由于全身性的钙、磷代谢障碍,引起机体血钙或血磷升高,导致钙盐在未受损伤的组织内沉积,称为转移性钙化。
坏死(necrosis):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核固缩(pyknosis):由于核脱水引起的染色质浓缩,染色变深,核体积缩小。
核碎裂(karyorrhexis):核染色质崩解为小碎片,核膜破裂,染色质碎片分散在胞浆内。
核溶解(karyolysis):在脱氧核糖核酸酶的作用下,染色质的DNA分解,细胞核失去对碱性染料的亲和力,因而染色变淡,甚至只能见到核的轮廓,最后核的轮廓也完全消失。
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坏死组织因为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为灰白色或黄白色比较干燥结实的凝固体,称为凝固性坏死。
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组织坏死后被酶分解成液体状态,并可形成坏死囊腔,称为液化性坏死。
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凝固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见于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
坏死组织略带黄色,质软,状似干酪,故称干酪样坏死。
纤维素样坏死(fibrinoid necrosis):发生在间质、胶原纤维和小血管壁的一种坏死,光镜下病变部位组织结构消失,变为境界不甚清晰的颗粒状、小条或小块状无结构物质。
gangrene:坏疽,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的感染而呈现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体形态改变。
包括干性坏疽、湿性坏疽。
(气性坏疽为特殊的湿性坏疽)dry gangrene:干性坏疽,多见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冻伤等疾病的四肢末端,病变部位因动脉阻塞、静脉回流通畅,或体表水分易于蒸发而干燥皱缩,为黑褐色,与周围组织分界明显,腐败菌感染较轻。
wet gangrene: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肠、子宫、肺等),也可见于四肢(伴有淤血水肿时),由于组织含水较多,故腐败菌感染严重,局部明显肿胀,呈暗绿色或污黑色,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分界。
gas gangrene:气性坏疽,为湿性坏疽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见于严重的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并合并产气荚膜梭菌等厌氧菌感染时。
erosion:糜烂,坏死灶脱落后形成的局限于表皮和黏膜层的浅表缺损。
ulcer:溃疡,坏死灶脱落后形成的深达皮下和粘膜下的缺损。
cavity:空洞,肾、肺等内脏器官的液化性坏死组织经相应管道排除后留下的空腔。
sinus:窦道,深部组织坏死后形成的开口于皮肤或黏膜的盲性管道。
fistula:瘘管,体表与体腔器官之间或空腔器官与空腔器官之间两端开口的病理性通道。
encapsulation:包裹,坏死组织范围较大,或坏死组织难以溶解吸收,或不能完全机化时,则由周围新生结缔组织加以包围。
apoptosis:调亡,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者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repair:修复,组织细胞出现耗损时,机体进行清除吸收,并以实质细胞再生或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加以修补恢复的过程。
regeneration:再生,为修复损耗的实质细胞而发生的同种细胞的增生。
可分为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
(三要素:1,是一种细胞的增生;2,本质上是为了修复损耗不是为了吸收坏死物质或消除致炎因子;3,再生细胞与损耗实质细胞完全相同)修复(repair):组织细胞出现“损耗”,集体进行清除,并以实质细胞再生和(或)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方式加以修补恢复的过程。
再生性修复(regeneration)/完全性修复:耗损的实质细胞有再生能力和适宜条件,通过邻近存留的同种实质细胞的再生进行修补恢复。
瘢痕修复(fibrous repair)/不完全性修复:耗损的实质细胞武再生能力或仅部分再生时,由损伤部位的间质新生的肉芽组织溶解吸收异物并填补缺损;肉芽组织逐渐成熟转变为瘢痕组织,使缺损得到修复。
再生(regeneration):为修复“耗损”的实质细胞而发生的同种细胞的增生。
不稳定性细胞(labile cells):一大类再生能力很强的细胞,可不断随细胞周期循环而增生分裂。
稳定性细胞(stable cells):有较强潜在再生能力的一类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