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翻译课外部分答案

文言文翻译课外部分答案


2.运用“文言翻译歌诀”帮助做题: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对照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第三-----五课时
设题角度Ⅳ:注意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9.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这样做)难道是为了我吗?不过是为了
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 好关系,怎么样?(不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自称, “是”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前两个分句都是宾语前置 句,需要调整语序。)
子的独立性,不译,应删去。“虞”,译为“料
想”。)
4.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你必定死(在)这中间,我到那里收你
的尸骨吧!(注:省略介词“于”,“焉”作兼词,
相当于“于此”,译为“到那里”。) 5.杞子自郑使告于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杞子从郑国派(人)告知秦伯。(注: “使”的宾语省略了,须补充;“于”表对象,可不 译。)
设题角度Ⅱ:用“增删法”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 3.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您处在北方,我处在南方,(即使)走 失了牛马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没料到您进入了我们 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注:唯,句首语气词,表 示语气确定,不译,应删去;“之”,助词,取消句
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 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二 ) 蹇叔哭师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 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 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 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 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 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 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 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 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
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 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 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 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
“还是”,表婉商的语气;“诸”,兼词,译为“之
于”。)
11.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
无所用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如果您凭借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 城山当做城墙,把汉水当做护城河,(您的兵马)即使众
多,也没有用处!(注:“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是
10.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之不
复,君其问诸水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
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
水边去问一问吧!(注:第一个句子是判断句,“也”表 判断;“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应删;“其”,
(二 ) (鲁僖公三十二年)杞子从郑国派人告知秦伯说:“郑 国人派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如果秘密地派军队 来,郑国可以得到。”秦穆公就此事问蹇叔的意见。 蹇叔说:“使军队受到很大的消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 没有听说过啊。军队劳累精力衰竭,远方的国家已有 防备,这恐怕不可以呀?军队的行动,郑国必定知道; 秦军辛辛苦苦却没有收获,士兵必定会有叛逆作乱的 心理。况且行军千里,那还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 不听,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从东门出兵。 蹇叔对他们哭道:“孟将军啊!我看着军队出发,却 看不见他们回来啊!”秦穆公派人对他说:“你懂什 么!如果你只活六七十岁的话,你的墓地的树都有一 抱粗了啊!”
“使„„劳累”;“远”,形容词作名词用,译为 “远方的国家”。)
15.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郑国人派我掌管他们的北门的钥匙,如果
秘密地派军队来,郑国可以得到。(注:潜,偷偷地,形 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用,译为“秘密地出动”。)
设题角度Ⅰ:用“保留法”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
1.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
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这年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到齐军中(去
谈判),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齐侯让诸侯的军队 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阵。(专有名词——
文 言 文 翻 译 课外部分
第二课时操练
(一 )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
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
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 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
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
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 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7.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 不顺服?(注:“绥”,译为“安抚”。) 8.穆公访诸蹇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穆公到蹇叔这里来询问这件事。 (注:诸,兼词, 相当于“之于”;访, 古今异义词, “询问”。)
附:参考译文
(一 ) (鲁僖公四年的)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 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楚成王派使节到 齐军对齐桓公说:“您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即便) 走失了牛马也到不了双方的疆土。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 的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 命令我们先君太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 权征讨他们,从而共同辅佐周王室。’召康公还给了我 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 北到无棣。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 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这件事。”楚国使 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 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 边去问一问吧!”于是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时间名词、人名、地名、官名,都可保留。)
2.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 北至于无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 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地名保 留,但是要注意,“河”是专指“黄河”,“履”,本 义是鞋子,这里引申为“征讨的范围”。)
(4)词类活用。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活用 词的词性及词义。 (5)固定结构。古代汉语中有些不同词性的词,经常
连用或配合使用,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格式,翻译时
要注意这些“习惯句式”。 (6)特殊句式。在翻译时,要注意一些特殊句子。如 倒装句要将颠倒的语序理顺,被动句要译出被动的关 系,省略句要将省去的内容补全。
介词宾语前置,要调整语序,“以方城为城,以汉水为 池”。)
12.晋人御师必于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晋人一定会在崤山抵抗你们的军队。
(注:“于崤”是介宾结构后置,应调整为“晋人必
于崤御师”。)
设题角度Ⅴ:关注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 1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军队劳累,精力衰竭,远方的国家防
模块一:翻译下列文言句子,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一 ) 房玄龄与高士廉偕行,遇少府少监窦德素,问之曰: “北门近来有何营造?”德素以闻太宗。太宗谓玄龄、 士廉曰:“(1)卿但知南衙事,我北门小小营造,何妨 卿事?”玄龄等拜谢。魏征进曰:“(2)臣不解陛下责 ,亦不解玄龄等谢。既任大臣,即陛下股肱耳目,有所 营造.何容不知。责其访问官司, 臣所不解。(3)陛下所 为若是, 当助陛下成之;所为若非,当奏罢之。此乃事 君之道。玄龄等问既无罪,而陛下责之,玄龄等不识所 守,臣实不喻。”太宗深纳之。 《大唐新语·极谏》
备(我们),恐怕不可以吧?(注:“无乃„„乎”是一
个常见的文言固定结构,译为“恐怕„„吧”,表示 揣测。)
设题角度Ⅵ:关注词类活用现象
14.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让军队劳累来袭击远方的国家, (
我)没有听说过啊。(注:“劳”,使动用法,译为
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蹇叔哭着送他道:“晋国人 防御的军队必定在君王皋的墓;它的北峰,是周文王避风雨的地方。
你必定死在它们之间,我到那里收你的尸骨吧!”于是 秦国的军队便向东方进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