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络合滴定法习题

第三章 络合滴定法习题

第三章 络合滴定法习题一、填空题 1、在Lm o l⋅⨯-3100.1铜氨溶液中,其中游离氨的浓度为Lmol⋅⨯-2104.1。

平衡时])([243+NHCu =1-⋅Lmol ,])([233+NHCu= 1-⋅Lmol 。

(32NHCu-+络合物的41lg ~lgββ分别为4.30,8.0,11.0,13.3)。

2、二甲酚橙为一有机弱酸,在pH=5.0的缓冲介质中,)(XO ep pPb 为 。

(XO的3.6=pKa,3.8lg=-XOPb K)3、某溶液含有M 和N 离子,且NYMY KKlg lg>>。

MYK 'lg先随溶液pH 增加而增大,这是由于 。

然后当pH 增加时,MYK 'lg 保持在某一定值(N 在此条件下不水解),这是因为 。

4、在含有+2Zn和+3Al酸性混合溶液中,欲在pH=5~5.5的条件下,用EDTA 标准溶液滴定其中的+2Zn 。

加入一定量的六亚甲基四胺的作用是 ;加入FNH4的作用是 。

5、在pH=5.0的--AcHAc 缓冲介质中,以EDTA 滴定+2Pb至化学计量点时,当溶液中-Ac浓度增大时,spb pP '和sppPb值的变化情况是:spb pP ' ;sppPb。

6、采用EDTA 为滴定剂测定水的硬度时,因水中含有少量的+3Fe ,+3Al 。

应加入 作掩蔽剂;滴定时控制溶液pH= 。

7、EDTA 的酸效应曲线是指 ,当溶液的pH 越大,则 越小。

二、选择题 1、EDTA 的61~pKapKa分别为:0.9,1.6,2.0,2.67,6.16,10.26。

今在pH=13时,以EDTA 滴定同浓度的Ca 2+。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滴定至50%时,pCa=pY ;B 、滴定至化学计量点时,pCa=pY ;C 、滴定至150%时,pCa=pY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当金属离子M 和N 共存时,欲以EDTA 滴定其中的M ,若NMc c 10=,TE=0.1%,2.0=∆pM 。

则要求Klg∆的大小是多少?( )A 、5;B 、6;C 、4;D 、7。

3、以EDTA 为滴定剂,下列叙述中哪一种是错误的?( ) A 、在酸度较高的溶液中,可形成MHY 络合物; B 、在碱性较高的溶液中,可形成MOHY 络合物; C 、不论形成MHY 或MOHY ,均有利于滴定反应;D 、不论溶液pH 值的大小,只形成MY 一种形式络合物。

4、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以EDTA 滴定同浓度的+2Zn:一是在pH=1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二是在pH=5.5的六亚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

滴定之前,对pZn 值的大小叙述正确的是哪一种?( )A 、pZn 值相等;B 、前者pZn 大于后者pZn ;C 、前者pZn 小于后者pZn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以EDTA 滴定金属离子M ,影响滴定曲线化学计量点后突跃范围大小,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A 、金属离子M 的络合效应;B 、金属离子M 的浓度;C 、EDTA 的酸效应;D 、金属离子M 的浓度及其络合效应。

6、以12100.2--⋅⨯LmolEDTA 滴定同浓度的+2Zn,若2.0=∆pM,%1.0=TE,要求ZnYK '的最小值是多少?( ) A 、5; B 、6; C 、7; D 、8。

7、用EDTA 直接滴定含有有色金属离子的溶液,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 ) A 、游离指示剂的颜色; B 、EDTA -金属例子络合物(MY )的颜色; C 、指示剂-金属例子络合物(MIn )的颜色; D 、上述A 与B 的混合颜色 8、在pH=5的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中,用0.020001-⋅Lmol的EDTA 滴定同浓度的Pb 2+,化学计量点时,pY 值是( ):(pH=5时,lg αY(H)=6.4,lgK(PbY)=18.0)A 、6.8;B 、7.2;C 、10.0;D 、13.2 9、在pH=10.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以EDTA 滴定等浓度的Zn 2+至化学计量点时,以下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 A 、][][2Y Zn '=+'; B 、][][42-+=YZn ;C 、][][42-+'=YZn;D 、][][2Y Zn'=+。

10、为了测定水中+2Ca,+2Mg 的含量,以下消除少量+3Fe ,+3Al 干扰的方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 、于pH=10的氨性溶液中直接加入三乙醇胺;B 、于酸性溶液中加入KCN ,然后调至pH=10;C 、于酸性溶液中加入三乙醇胺,然后调至pH=10;D 、加入三乙醇胺时,不需要考虑溶液的酸碱性。

三、问答题1、什么是分布分数?它有那些作用?2、什么是滴定分析的终点误差?如何减小终点误差?3、以下是用EDTA 测定水样中总硬度的分析步骤:“取适量水样于2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盐酸,煮沸溶液数分钟,冷却后,加入3ml 三乙醇胺溶液,加入5ml 氨性缓冲溶液(pH=10),再加入1ml 硫化钠溶液,2滴铬黑T ,用标准EDTA 滴定至蓝色为终点,计算水的硬度。

”请说明上述方法中加入的各种试剂和各分析步骤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4107.6-⨯;4103.3-⨯。

2、7.0。

3、)(H Y α减小(或酸效应减小);)()(H Y N Y αα>,MYK 'lg的大小由)(N Y α决定,)(N Y α与pH 无关。

4、作缓冲剂,控制溶液的pH ;作掩蔽剂,掩蔽+3Al 的干扰。

5、减小,增大。

6、三乙醇胺;10。

7、pHH Y ~lg)(α;)(H Y α。

二、选择题1、B ;2、A ;3、D ;4、B ;5、C ;6、D 、7、D ;8、D ;9、A ;10、C 。

三、问答题1、答:(1)在酸碱平衡中,同时存在多种酸碱组分,溶液中某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占总浓度的分数,称为该组分的分布分数。

(2)分布分数能定量说明溶液中各种酸碱组分随pH 值变化的分布情况,所以对控制反应条件,促使组分的变化有很大的用途。

2、答:(1)滴定分析中,由于终点和化学计量点不完全吻合而造成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

(2)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或用更准确地判断终点的方法以使终点更接近计量点;适当增加被测物质浓度和提高被测物质与滴定剂反应的稳定常数。

3、答:加入的盐酸使溶液中的钙、镁以离子形式存在,加酸煮沸可驱除CO 2;三乙醇胺是掩蔽剂,可掩蔽铁、铝离子消除干扰; 硫化钠消除重金属干扰,缓冲溶液控制酸度; 铬黑T 为指示剂,EDTA 为络合剂。

四、计算题1、在pH=5.5的缓冲介质中,以1010.0-⋅Lmol 的EDTA 滴定20.00ml 同浓度的金属离子+z M。

已知在此条件下络合反应进行完全,当加入19.98ml 到20.02mlEDTA 时,pM 改变一个单位。

计算MY K 为多少?(pH=5.5时,5.5lg )(=H Y α)解:依题意加入19.98ml 和20.02ml EDTA 时,相当于化学计量点前后0.1%。

%1.0=TE ,5.02/1==∆pM,10050.02010.0-⋅==Lmol c spMspM MY pMpMc K TE ⋅'-=∆-∆1010,35.05.0100.51010001.0--⨯⋅'-=MYK ,2.910='MYK)(H Y MYMYKK α=',7.145.52.9)(101010=⨯=⋅'=H Y MYMYK Kα2、用0.0201-⋅Lmol EDTA 滴定0.0201-⋅Lmol+2Zn和0.11-⋅Lmol+2Mg混合溶液中的+2Zn?问能否准确滴定?若溶液中的共存离子不是+2Mg,而是0.11-⋅L mol 的+2Ca,能否准确滴定?(5.16lg =ZnYK,7.8lg =MgYK,7.101=CaYgK)解:(1)61.7)21.010lg()202.010lg()lg()lg(7.85.16>=⨯-⨯=-sp Mg MgYspZn ZnYc Kc K故:能准确滴定+2Zn,此时,%1.0±<tE ,+2Mg不干扰。

(2)51.5)21.010lg()202.010lg()lg()lg(7.105.16>=⨯-⨯=-spCa MgYspZn ZnYc Kc K故:能准确滴定+2Zn,此时,%3.0±<tE ,+2Ca不干扰。

3、以12100.2--⋅⨯Lmol EDTA 滴定浓度均为12100.2--⋅⨯Lmol的+3Al和+2Zn混合溶液中的+2Zn,在pH=5.5时,欲以KF 掩蔽其中的+3Al,终点时游离KF 的浓度为12100.1--⋅⨯Lmol,计算说明在此条件下能否准确滴定+2Zn?(HF 的18.3=pKa ;5.16lg=ZnYK;ph=5.5时,5.5lg)(=H Y α;-+-FAl 3络合物的61lg ~lg ββ分别为6.1,11.2,15.0,17.7,19.6,19.7)解:由于pH>>pKa ,故1.2101][---⋅⨯=Lmol F.100.127.190.106.190.87.170.60.150.42.110.21.6)(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F Al α1.120.100.2310110100.1][---+⋅⨯=⨯=Lmol Al1.40.121.16)(1010101=⨯+=-Al Y α)()(Al Y H Y αα>,故)(H Y Y αα≈.115.55.16lg =-='ZnY K ,90.110.2)lg(2=+-='+ZnY K Zn因为6)lg(2>'+ZnY K Zn,在此条件下可准确滴定+2Zn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