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调研报告前言上星期我们实地参观了合肥市内的几个汽车站,收获都不小,在星期二的各组ppt汇报中,我得到了好多启发。
受到这些影响,我打算以下的正文部分按照这几个方面来写:一、汽车客运站的起源和发展(主要讲述客运站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客运站的发展和城市发展的关系)二、汽车客运站的功能组成和流线分析(主要以这次调研的实例来分析,结合我自己认识来看待客运站的流线问题)三、客运站总平面分析四、汽车客运站的结构选型(主要讲述客运站常用的结构类型,以及自己在即将的设计中所选择的结构类型)五、汽车客运站的立面和造型(主要结合所选的相片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六、汽车客运站的停车场设计七、调研总结正文部分一、汽车客运站的起源和发展学习世界近现代建筑史,使我们了解现代建筑的基本的发展的脉络。
汽车,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产物。
从汽车诞生到它成为普遍的交通工具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汽车客运站也随之而变化,由最简易的场所衍变成综合型功能的场所。
作为城市中的建筑,他的命运和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的流线设计如果不合理,就会严重的影响到城市的交通情况,同样如果是城市交通在组织时,没有优先合理的考虑汽车站基地附近的流线组织,那会同样会对汽车站的和发展产生致命的影响。
就我国的汽车站而言:汽车站是公路运输部门重要基层单位之一,专门办理客、货运输业务,组织和调度车辆运行。
它可分为客运站和货运站。
1.汽车客运站客运站的主要任务是安全、迅速、有秩序地组织旅客乘车、下车,便利旅客办理一切旅行手续,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候车条件。
依据我国交通行业标准《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jt200-2004,车站等级划分可分为五个级别以及简易车站和招呼站。
我国客运站主体建筑平面主要由候车厅、售票厅两大部分构成。
按两者的相互位置分为:沿马路一字布局,称为“一”字形,立面宏伟,但占用街道过长,立面处理费用较高。
若候车厅、售票厅相互垂直布置呈“t”字形可突出临街部分,采用高层,满足城市建设的要求,根据旅客流线,这部分应为售票及综合服务之用,而候车厅则可用单层伸入内院。
在交叉路口设站时,可用“l”字形。
2.货运站(此部分在本报告中不做详细说明)汽车货运站有时也称为汽车站或汽车场,其主要任务是安全、方便、及时地完成货物运输生产任务。
货运站的布局除了生产、生活用房之外,主要是停车场的设置。
二、汽车客运站的功能组成和流线分析设计资料中,一般将汽车客运站分为这几个功能分区:站前广场,客运站房,停车场区,附属建筑参观这些建筑后我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汽车客运站也可分为三大部分:旅客使用空间内部人员使用空间车辆使用空间为什么这样分呢!我是这样考虑的:站前广场,部分客运站房以及附属建筑主要是提供给旅客服务和使用的因此将这一部分称作旅客使用空间;停车站主要是提供给车辆使用的,它的设计尺度主要是依据车的尺寸以及转弯半径及流线来确定的,因此这部分我把它称作车辆使用空间;剩下的建筑空间即为内部人员使用空间。
以下我用这样的分区方法来分析下的两个汽车客运站,图一为客运总站,图二为合肥明光路汽车站三、客运站总平面分析(结合实例分析)1.总平面功能组成与布局:主要由站前广场、客运站房、停车场区、附属建筑等组成。
2.总平面的流线设计:1、进出站人流2、站前广场车流3、客车进出站流线图例1. 合肥客运总站的总平面分析----利用城市干道将车流和人流合理的分散开图例2.合肥明光路汽车站的总平面分析----将人流和车流的出入口沿街合理的分布,进而避免了流线的交叉总结:客运站的布局应有利于旅客和车辆的流线。
旅客一般都是经过广场、售票厅、托运厅、候车厅、检票口、站台等,这条流线应力求短捷,避免各区旅客相互干扰。
客车的流线则是进站、下客、清洗、加油、停放、调车、上车、出站,要求车辆进出口大门分设,减少干扰,洗车台、加油站应顺序布置。
由于加油站消防要求高,占地面积大,一般多在客运站区外单独设置,并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在站前广场设计时,要注意采用一定的手法,合理巧妙地引导车流和人流,做到有秩序不混乱。
广场的活动区应尽量靠近站房的主入口,方便旅客进入购票。
停车区应设于站前广场的一侧,包括出租车停车位或自驾车停车位及公交系统以免干扰其他活动区。
此外,还应处理好站前广场中各种流线与城市交通流线的衔接的问题。
客运站站房是站区内主要建筑,是乘客完成乘车过程的主要场所,它一般多临近道路设置,便于旅客通过站前广场直接进入站房。
它通常被加以组合来限定停车场空间(广义的停车场空间,即是车的站内使用空间)在站房设计时,应采用一定的手法,创造出宜人便于旅客使用的空间。
停车场是客运站总平面上占地面积最大的部分,它的设计见后面详细分析。
四、汽车客运站的结构选型总的来说,客运站常用的结构形式有三种:墙承重结构框架结构以及空间结构1.墙承重结构,由于受到梁板的经济跨度制约,主要适用于空间较小,底层或多层的附属建筑,很少被用到客运站的主体建筑上,在小规模客运站中应用比较广泛。
这种结构使用,应注意:墙体的高厚比结合功能和空间布局决定墙的布置方式上下承重墙应尽量对齐2.框架结构(最为常见的)采用梁和柱作为承重构件,维护结构以及分隔墙不需要承重。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承重和维护分工。
大大增加了平面的自由以及表现手法的灵活性。
空间形状可以随意分隔成折线或曲线等不规则形状。
因此在客运站建筑中应用较广。
框架结构又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近年来,钢框架结构在客运站建筑设计中逐渐增多,适应于大跨度候车空间的要求。
3.空间结构(满足空间大跨度要求的多种处理手法)1)悬索结构:充分发挥钢索的耐拉特性,获得大跨度的空间。
2)空间薄壁结构: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可塑性,故可用来做为良好的壳体结构材料,当选择形状合理时,可获得刚度大、厚度薄的高效能的空间薄壁结构,它同时具有骨架和屋盖的双重作用。
3)桁架、空间网架结构:多用金属管材制造,能承受较大的纵向弯曲力,用于候车空间等大跨度空间,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
小结:结构对于建筑的空间形式和造型的特征起着重大作用。
良好的结构形式是衡量优秀建筑设计的重要标准。
作为建筑师,我们应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力,创造多样丰富、别具一格的空间形式。
五、汽车客运站的立面和造型看了许多汽车客运站的立面相片,发现了许多好的作品,通过分析这些好的作品,我发现,汽车客运站立面和造型设计,一定要体现出交通建筑的特点,即要体现篇二:长途汽车站调研报告篇三:长途汽车站建筑设计调研报告长途客运总站建筑设计调研报告摘要:通过对交通建筑原理的学习和合肥现有的汽车客运站的实地调研考察,结合合肥特有的城市地理环境和生活状态,分析现有客运站在使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给出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法,构建功能合理形式优美的交通建筑,对今后的设计提出合理的建议,使长途汽车客运站作为综合性的交通换乘枢纽同时,带着人们的生活节奏,更加恰如其分的融入到城市中来,成为活力地带。
关键字:交通建筑长途汽车客运站调研报告武汉调研时间:2013年11月17日星期日调研对象:长途汽车客运站正文:一、汽车客运站的起源和发展学习世界近现代建筑史,使我们了解现代建筑的基本的发展的脉络。
汽车,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产物。
从汽车诞生到它成为普遍的交通工具经历了很长的时间。
汽车客运站也随之而变化,由最简易的场所衍变成综合型功能的场所。
作为城市中的建筑,他的命运和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的流线设计如果不合理,就会严重的影响到城市的交通情况,同样如果是城市交通在组织时,没有优先合理的考虑汽车站基地附近的流线组织,那会同样会对汽车站的和发展产生致命的影响。
就我国的汽车站而言:汽车站是公路运输部门重要基层单位之一,专门办理客、货运输业务,组织和调度车辆运行。
它可分为客运站和货运站。
1.汽车客运站客运站的主要任务是安全、迅速、有秩序地组织旅客乘车、下车,便利旅客办理一切旅行手续,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候车条件。
2.货运站汽车货运站有时也称为汽车站或汽车场,其主要任务是安全、方便、及时地完成货物运输生产任务。
货运站的布局除了生产、生活用房之外,主要是停车场的设置。
二、客运站总平面分析总平面设计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关系到建筑的建成营运是否合理、管理是否方便的关键,并影响到建筑的总体特征,为建筑的主体功能分区和空间构成设定了构架。
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公路汽车客运站一般由站前广场、客运站房、停车场区、附属建筑功能区组成。
总平面功能布局一般为前站后场的模式,即站房前设置一定面积的站前广场,站房后部为面积较大的停车场区总平面设计要求:1. 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2. 布置紧凑,合理利用地形,满足站务多功能要求3. 分区明确,使用方便,流线简捷,避免旅客,车辆及行包流线的交叉4. 站前广场必需明确划分车流,客流路线,停车区域,活动区域及服务区域,在满足使用条件下应注意节约用地5. 合理布置绿化6. 处理好站场排水三、汽车客运站的功能组成和流线分析设计资料中,一般将汽车客运站分为这几个功能分区:站前广场,客运站房,停车场区,附属建筑等。
1. 站前广场必需明确划分车流,客流路线,停车区域,活动区域及服务区域,在满足使用条件下应注意节约用地。
站前广场是城市道路与站房的结合部,客流,车流在此集散。
客流可分为旅客,接送旅客的人以及路客三类,其中旅客为主要客流。
停车区应设于站前广场一侧,以免干扰其他活动区。
旅客活动区应接近主入口,与停车区对应一侧可布置服务区,服务区又可分为商业服务和交通服务两部分。
站前广场的流线组织分为前后,左右分流两类,一般采用左右分流。
2. 客运站的布局应有利于旅客和车辆的流线。
旅客一般都是经过广场、售票厅、托运厅、候车厅、检票口、站台等,这条流线应力求短捷,避免各区旅客相互干扰。
客车的流线则是进站、下客、清洗、加油、停放、调车、上车、出站,要求车辆进出口大门分设,减少干扰,洗车台、加油站应顺序布置。
客运站站房是站区内主要建筑,是乘客完成乘车过程的主要场所,它一般多临近道路设置,便于旅客通过站前广场直接进入站房。
它通常被加以组合来限定停车场空间在站房设计时,应采用一定的手法,创造出宜人便于旅客使用的空间。
3. 下面对功能与空间均占主体地位的旅客使用空间布局来作一分析:(1)门厅或过厅门厅或过厅一般位于候车厅入口处,用来缓解进入候车厅的人流压力。
(2)候车厅、售票处和行包房的关系候车厅、售票处和行包房是客运站房建筑内部旅客使用的主要空间。
旅客在使用这三个用房时的流线方式可分为三种,一种是提前购票直接进入候车厅;一种是现场购票,再进入候车厅;还有一种是在前两种基础上多了一个行包托运。
因此,候车厅、售票处和行包房三者之间关系的处理就要有所联系又要相对独立,还要尽量避免其间的流线相互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