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美术史 第三专题 罗马美术及中世纪美术

西方美术史 第三专题 罗马美术及中世纪美术

罗马式的雕刻几乎是装饰建筑用的浮雕,作品生硬粗糙。 由于罗马式教堂的窗子都很小,相对地墙面就显得较大, 便利用这些墙壁描绘圣经故事的壁画。在风格上追随拜占 庭的「精神艺术」的传统,关心如何引起观者的宗教情绪。
哥德式艺术 主要指建筑风格,再推及绘画、雕刻及装
饰。哥德式建筑的三个典型特色是: 1.尖的拱门,2.有棱筋 的穹隆,3.飞梁(倾斜的拱壁)。另一特点是大型彩色玻璃 窗。第一所哥德式建筑,是第十二世纪法国的圣德尼( St. Denis )教堂。哥德式的雕刻都是附属于建筑,特别是教堂 的建筑,其人物造形纤瘦修长是受拜占庭的影响。柱子和
早期基督教艺术是指在罗马的地下墓窟 ( Kata-Kombe)中的壁画。作风多为田园的、 象征的、悲苦的。地下墓窟的壁画里,耶 稣不是具有神性的升天后的耶稣,而是人 间的苦闷的预言者。 君士坦丁颁布基督教
为国教之后,早期的地下艺术便告结束, 从被迫害的逐渐走向握有实权的宗教艺术 了
拜占庭艺术从罗马帝国第一位基督教皇帝“君土 坦丁”开始( 330- 1473A.D. ),就是东罗马帝国 的艺术。当被土耳其人灭亡之后,拜占庭艺术继 续在希腊及巴尔干半岛和俄罗斯等地流传。拜占 庭帝国是宗教政治的帝国,其艺术是为了荣耀基 督,充满象征主义。镶嵌画的特色为装饰的、平 面样式化,善用光辉耀目的颜色,不表现体积感 及空间感。五光十色的镶嵌壁画及金色背景,使 人陷入精神恍惚的宗教境界。 拜占庭的浮雕人物
第三专题 罗马美术 及中世纪美术
公元前509~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的美术, 是欧洲古典美术的组成部分。它上承希 腊美术成就,发扬埃特鲁斯坎美术的传 统,融会欧洲、北非、西亚美术的地方 因素,创造了大量的美术作品,将古典 美术遍播西方世界,第1次完成了西方美 术的汇集和统一,对后世影响很大。
图拉真纪念柱
特色是造形憔悴纤细,与早期基教的苦行主义有 关。
天上的耶路撒冷
圣拉乌来德的殉教
约翰内斯二世与王妃
基督升天
创世纪
弗拉基米尔圣母
手抄本封面
福音书首字母t图案
圣马太
罗马式艺术 公元第八世纪晚期及第九世纪初,法兰克人 的查里曼大帝(Charlemagne ) 征服了大部份的欧洲。到了 第十世纪的奥图大帝( Otto the Great ) ,有意使他们辖内 的教堂、修道院和学校等建筑,都一律模仿古代罗马的样 式,因此乃有「罗马式」之称。是各种风格的综合,主要 表现在建筑上。代表作始于十一世纪的米兰,然后在西欧 各地传开。标准典型为厚重、结实、方形而矮胖。
庞贝壁画 公元79年,由于维苏威火山爆发, 火山灰埋没了庞贝等三个意大利城市。18 世纪庞贝城被发掘出来,其中保留了大量 壁画,根据这些壁画,罗马壁画被划分为 第一、二、三、四庞贝风格。
第一风格即用色彩涂绘建筑细部;第二风 格是直接在期面墙上描绘建筑细节,用透 视造成更宽敞的空间幻觉,并穿插以情节 性绘画,《密祭》就属于这一风格;第三 风格强调墙的平面性,并绘以精致的静物; 第四风格将透视效果与装饰纹样相结合, 在繁琐而逼真的景物中穿插着人物活动, 具有华丽的色彩以及空间感和动感,又被 称为“庞贝的巴洛克”。
1
2
2
2
2
4
2
2
4
4
中世纪美术
中世纪美术指希腊罗马结束到文艺复兴开 始间的欧洲。公元第五世纪,野蛮民族入 侵罗马,古代文明最后帝国结束。此后三 百年间欧洲被野蛮民族统治,但这些民族 反而接受了欧洲的基督教。艺术不论镶嵌 画、壁画、雕刻或彩色玻璃,多属于教堂 建筑。
门板没有一处空着,刻满了圣经中的人物,及来自异教传
统神话里的魔鬼。其风格有希腊式的美感,不同于拜占庭
艺术的僵硬衰弱。比其它中世纪美术柔和化,一方面也是
大众信仰形态的转变,雕像从压抑的感情转为温暖和平气
氛。如大量圣母像之出现。最盛期的哥德式雕刻,在法国 达到最丰硕的成果圆斗兽场
万神殿
罗慕路斯广场
奥古斯都雕像
奥瑞略骑马像
高发的贵妇像
叙利亚女人像
卡拉卡拉皇帝
君士坦丁像
提图斯凯旋门门道内的浮雕
绘画及其他 罗马时期的绘画主要包括镶 嵌画和壁画。早期绘画多记载具体历史事 件,用来装饰公共场所和住宅,这种叙事 性绘画保存下来的很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