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0张图看懂西方美术史你值得拥有强烈推荐

40张图看懂西方美术史你值得拥有强烈推荐

40张图看懂西方美术史,你值得拥有!强烈推荐!赵子龙,艺术评论人、策展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

曾多次参与、策划大型艺术展览,曾担任《艺术时代》副主编,为《证券日报》、《投资者报》、《上海证券报》等撰写艺术市场评论。

赵子龙公众微信,ID:artbase。

《怎样看懂当代艺术》不日将结集出版,力求以幽默、朴实的语言和扎实的艺术史知识向大众传播靠谱实用的艺术入门文章。

赵子龙长啥样?-------------以下是赵子龙曰------------在白话之前,我需要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艺术风格的变化,原因是生活方式的变化——这是读懂艺术史的祖传秘诀。

别听教授们口干舌燥地讲历史学、新历史学、艺术史方法论、风格学,就好比做生意未必要去商学院学,常识就够了。

首先,是我们常说的“古代”,古代的艺术史用一句话说就是,他们画各种神。

古代可以理解为原始,既然是原始,就是说对很多事物都搞不懂,不明觉厉,害怕。

看见打雷,艾玛那里是个啥东西这么大动静看来我弄不过他,我得跟他搞好关系,我不认识他也没见过,但我把好东西给他他应该不会劈死我吧~~于是出现了“祭祀”。

那会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跟这个有关,中外都一样。

看官要去研究中国上古三代,会听到一句话叫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就是国家的大事有两件,祭祀和战争。

其实那会老祖先们还没闲心思琢磨“艺术”是啥,那会的所有心思都是怎么着吃饱别饿死,别让野兽给吃了——《疯狂原始人》都看过吧,就那意思。

顺便说,祖先们对神的想象,是一个由乱哄哄到清晰的过程。

开始他们眼里啥都是神,树那么粗是神,发大水也是神,太阳月亮都是神……你眼中的神和我眼中的神都不一样,特别容易混乱。

比如张三遇到一头大野猪打不过,以为是神刚要祭祀,隔壁老王饿了三天看见这头肥猪疯了也得弄死它给拖走了;李四上山砍柴发现一棵很粗的没见过的树,吓坏了赶紧祭祀,隔壁老王过来把树砍倒拖回家盖房子了……这样时间久了,大家就会紊乱。

所以,大家凑到一起一讨论,哪些是神哪些不是神就达成共识,于是就出现“图腾”,出现了系统的神话体系。

西方古代艺术史中经常提到的有两块,一是古埃及,一是古希腊罗马(古东方和古西方)——都是“画各种神”,但这个时候大家所说的神,体系已经非常严密。

古埃及时期,各路大神总共有2000多位,大地、空气、河流、天空、太阳、月亮、动物和植物都是神,而且众神的形象和名字都是统一的,太阳神就得叫“拉”,死神就得是狼头“阿努比斯”,不能随便改。

古希腊时期也是如此,太阳神是宙斯,海神就是波塞冬,冥王就是得叫哈德斯——各位看官想要了解这众神的故事,可以去看看《圣斗士星矢》、《众神之战》,喜欢游戏的可以去打打《泰坦之旅》。

然后是“中世纪”,中世纪艺术一句话就是:他们画上帝。

中世纪的艺术,也是画神,但这次的神,已经变成基督教里面的上帝。

关于为什么基督教成了主流,我简短说一句:古希腊文明牛逼闪闪的,古罗马前半段也是牛逼闪闪,但到古罗马晚期就已经被各种奇葩皇帝作践的差不多了。

期间基督教慢慢发展起来,由被迫害的邪教最后成了罗马的国教。

古罗马最后被一群不识字的蛮人灭了,但蛮人们很快被基督教同化——这劲头很像中国古代那些来灭了中原的游牧民族最后却被汉文化同化。

一般我们说的西方美术史,大多数都是从中世纪开始说,看官们去欧洲旅游,大多也就是看到中世纪,从中世纪开始白话,够用了。

中世纪基督教排斥古希腊罗马的艺术思想,主要是因为不认同古希腊罗马那种神话体系:尼玛神怎么能和人偷情呢?三位主神居然合伙把自己的老爹干掉!这特么什么乱七八糟的关系!不行!于是古希腊那种具有生命力的风格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严格、严肃、强调戒律的基督教主题。

整个中世纪的艺术都极少表达人的生命、气质,而是强调人对上帝的畏惧,暗示人们不要像古罗马帝国末期那样放纵自己的人性,要禁欲,要遵守上帝的戒律,不然就招致毁灭。

这个阶段的主要艺术成就是建各种神殿般的大教堂,绘画主要是镶嵌在教堂窗户上的玻璃镶嵌画。

列位看官如果看到这种目光呆滞,面无表情的扑克脸,一般就是中世纪的了。

(吐槽一下:比古希腊,艺术上确实倒退了,木办法,你想想暗黑破坏神里面的野蛮人非要画,你能咋滴)就这样过了将近一千年!进入了文艺范最爱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艺术,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打着画神的旗号画人。

画了长达千年板着脸的上帝,太枯燥了有木有!没有一点生活气息有木有!有神性没人性有木有!当时欧洲的资产阶级已经长发及腰,生活富裕了就得讲点情调,清规戒律一弄就上千年,黑山老妖都受不了了!于是当时的土豪们就开始不鸟教会的三大纪律八项主义了,洗头房、赌场、夜总会一个都不能少,就跟今天的土豪一样,有钱了就不爱受当官的管,虽然嘴上和气,心里不服。

但不服吧,也不能明着来,虽然有了俩钱,但教会说要整你,还是相当容易滴,所以不能嘚瑟,只能暗着来。

于是有些个大V们就提出一个口号:文艺复兴,我们要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优秀文化!说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明,其实压根就是想拿这个去挤兑教会那套令人讨厌的大道理,顺便提倡一下古希腊古罗马那丰富多彩的肉体生活。

这种思想直接导致了艺术风格的变化:表面上画的还是神,但实际上画的是人情味。

不信您看,提香画的维纳斯是这样的:这种撩骚姿势和眼神,哪里有神仙的样子,这明明就是画给人看的嘛!再看拉斐尔给西斯廷教堂画的圣母子,描绘圣母要把小耶稣送往人间经受苦难替人类赎罪,压根就没有高大庄严义无反顾的英雄主义慷慨激昂视死如归的气势,反而体现的是作为母亲的悲伤和无奈,是有血肉感情的。

一开始还遮遮掩掩,拿神话故事宗教题材做挡箭牌,又过了一段时间,干脆就不画神,直接画人了。

众所周知碉堡了的《蒙娜丽莎》,据称达芬奇画的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简言之就是画了一位小富婆。

那时候找画家给自己画张像,那可是相当时尚,比今天弄套写真集体面多了。

终于教皇也忍不住了,也找拉斐尔给自己来了一张:拉斐尔把教皇尤里乌斯二世那种固执、坚强的性格刻画的非常到位,比原来的扑克脸有血有肉,有了人性的温度。

拉斐尔甚至把自己和小三都堂而皇之地弄进油画中了——乖乖,话说今天这么有品位的小三也很奇缺了。

然后,又是漫长的画人,画人,画人——……这期间的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浪漫主义都是在画人。

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画人的激情:鲁本斯画的抢女人,说是画希腊神话英雄卡斯托耳与波吕刻斯抢留西帕斯两个女儿的段子,其实画的就是黑大汉霸王硬上弓的鼻血场面,神话只不过是旗号而已。

18世纪的“洛可可”,画人的欲望和奢靡:没错,只有法国人才能能出这样桃色的小调调——据说路易十五喜欢的挑逗性小调调。

华托画的《舟发爱情岛》,描绘一群男女到所谓的爱情岛上约炮的场景,还煞有介事画了一群小天使小爱神啥的:接下来是布歇画的月亮河狩猎女神戴安娜,看那朦胧的月纱,吹弹可破的皮肤,芊芊玉足……你确定你是去打猎的么?今年你去卢浮宫看的,应该就是这种“香艳”的感觉。

你说你想搞情色拉上古希腊众神干啥,真是躺着也中枪。

终于又觉得过分奢靡了,奢靡就腐败,腐败就革命,革命就需要进行曲。

再回过头去找找古希腊古罗马的英雄主义精神——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还是画人,不过是借古希腊英雄主义鼓励人们参加革命。

达维特画的《荷拉斯兄弟之誓》,实际上号召人们像贺拉斯兄弟那样舍小家,顾大家,为革命不惜大义灭亲。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都是这个意思,你看连女神都站在我们这边,我们怎么可能打不赢!嗯,女神当然是裸体,不裸那不就成了普通女战士了么?19世纪,欧洲流行闹革命,那还得画现实社会中的人,展现底层人民的艰难生活,库尔贝和杜米埃就画现实中的人,而不是神话故事中的人。

终于,19世纪后期,人们又受不了了。

尼玛画的好是好,又是几百年酱油色啊有木有!好几百年没见过鲜艳的颜色了啊有木有!尼玛绿光在哪里!!于是,一次重大风格的改变再次来临:印象派出现了。

印象派艺术用一句话说就是:劳资要出去画!劳资要有光!劳资要怒放的色彩!于是,在现代光学科技的支持下,绘画变成了这样:莫奈画的睡莲,出现在泰坦尼克号上的那幅:这是他画的草垛:到了印象派后期,又出现了一个小帮派叫“后印象派”——这帮派虽小,但名头不低,因为其中有骚年们最爱的文森特梵高!其他两位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塞尚和高更!印象派画的是客观的风景,那么后印象派就开始画主观的风景了,颜色里面开始带有情绪了。

所以梵高画成这样塞尚画成这样:高更画成这样:凡事就怕有人开头。

从后印象派开始,艺术家们既不为宗教画,也不为客观世界所束缚,而是进入了“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的阶段——这就是“现代主义”的意思。

20世纪的奇葩艺术风格一发不可收拾了,难怪塞尚被尊为“现代艺术之父”。

江湖上门派林立,一个比一个能搞,出现了许多我们今天看不太懂的大师们。

其中,有个叫马蒂斯的人说:比颜色?我给你点颜色看看!于是他画了这样的画:这位大师为了下猛药,专门不远万里古老的中国拜师学艺,实不相瞒——这位大师看到了中国的剪纸,立马如获至宝,搬回西方去就吓傻了一帮人:上图那颜色知道怎么来的了吧。

当时一帮评论家说:我擦这哪是人画的画,这特么是野兽画的!马蒂斯说,那就叫“野兽派”吧!马大师苦练剪纸术。

接着,毕加索不服了:颜色算个毛?你画的人脸还是人脸!你看劳资画的人脸牛逼不!一面能看到人脸的各个角度,这种把人摊开画的绝技,就叫做“立体主义”!表现战争那种支离破碎再好不过了!蒙克出来说:屁!战争给人造成的是心灵的伤害!有本事你跟我比人性的扭曲~~扭曲懂么?鉴于我的画表现了人性的扭曲,我决定叫它“表现主义”!康定斯基站起来说:各位好,我是康定斯基。

你们画的还能看出来是啥,恕我直言弱毙了。

小弟认为,世界的本质是色彩和形式的和谐,小弟画的才是规律、真理、灵魂,而不仅仅是肉眼看得见的东西。

请叫我“抽象主义”总舵主,这是我写的几本书,《论艺术的精神》、《关于形式问题》、《论点线面》……还有,请以后不要叫我们战斗种族大老粗。

“波普艺术”两大高手之一伊夫克莱因发话了:切,还用那么多颜色?小弟克莱因,一种颜色就够了。

而且这种蓝色已经被我申请了专利,以后哥几个可别随便用我的“克莱因蓝”啊,熟归熟,当心摊上官司!哥几个还真别小瞧咱,当初有个沙龙的二逼评委跟我说:“如果您能接受至少添上一小道,或者哪怕是一点点别的颜色,我们也说不定会同意展出”——现在呢,哥这坨蓝在苏富比能拍到3000万美元有没有!这时,安迪沃霍尔出现了:小子炫富是吧?牛逼是吧?“波普艺术”我还没站出来说话,你敢出来?你这么鸡贼,难怪你只活了34岁。

你还在画,还好意思说,劳资都开始印刷了!劳资的作品都能卖1亿多美元,你嘚瑟什么?“要说到价格……”达明赫斯特扶了扶眼镜,若有所思地玩“貌似我2007年就过亿了……”弄着手里的镶满钻石的头骨,吐槽:达明赫斯特《献给上帝之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