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防排水方案

隧道防排水方案

XXX隧道防排水施工专项方案1.工程概况1.1 编制依据⑴新建XXX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⑵XXX隧道设计施工图、双线隧道防排水及辅助工程措施参考图;⑶《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⑷《高速铁路隧道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⑸《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⑹《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005-2009);⑺《混凝土结构耐久设计规范》(GB/T50476-2008)⑻《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⑼《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⑽《铁路隧道防水材料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21号)》;⑾《铁路隧道防水板铺设工艺技术规定》(建技【2010】13号)⑿其它铁路工程技术规范及国家行业标准、规则、规程。

1.2工程概况XXX隧道工程,进口里程0,出口里程5,线路长度0m,隧道埋深3.12~85m,排水采用保温侧沟和深埋中心沟。

隧道均位于直线上,隧道内纵坡为6.0‰的单面下坡。

进出口结构相同,均为18m喇叭口式洞门,以及19m路堑对称式明洞。

1.3地质概况隧道范围穿越地层较单一,进出口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Q4el+dl)粗角砾土,粉质粘土,粉土;洞身范围为太古界(Ar)片岩。

另外山涧沟谷底部多有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Q4dl+pl)堆积。

根据物探显示DK561+460~DK561+900段洞深波速4.6km/s,DK561+950~DK562+370段洞深波速4.8km/s。

隧道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分布较广,以浅部为主,含干基岩风化带、风化裂隙及构造节理裂隙中,水位和水量受季节降雨量影响明显。

其中DK561+330~DK562+545段地下水具氯盐侵蚀性。

据渗透入渗法隧道分段正常涌水量DK561+330~DK561+850,Qs=50m3/d;DK561+850~DK562+030,Qs=30m3/d,o=100m3/d;DK562+030~DK562+545,Qs=50m3/d,Qo=50m3/d 2. 施工设备及人员配备计划2.1人员配备计划隧道班组的人员配备表2.2 设备机具配置计划。

设备机具配置表3.主要施工方案隧道的防排水采用“防、堵、截、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于隧道防排水分为施工缝变形缝的设置、洞口排水、隧道防水、隧道排水、注浆堵水、弃渣场排水。

4.施工方法4.1施工缝、沉降变形缝的设置⑴衬砌环向施工缝间距按10.5m一道设计,全环设置,仰拱施工缝应与拱墙施工缝位置对应;纵向施工缝按2道设置。

⑵侧沟环向施工缝应与衬砌环向施工缝位置对应。

⑶沉降变形缝在地层承载力显著变化处、明暗分界处、断面明显变化处设置,沉降变形缝设置里程为0、0、0。

⑷隧道洞口500m范围内每个9板衬砌台车长度设置一道温度伸缩缝并与衬砌施工缝合设,温度伸缩缝宽度为1.5cm。

⑴结构防排水施工工艺流程图图4-1结构防排水施工工艺流程图⑵背贴式止水带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⑶中埋式止水带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图4-3 中埋式止水带施工工艺流程图⑷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图4-4 隧道结构防排水施工工艺流程图4.2洞口排水⑴隧道出口里程外2m设置洞口检查井,洞口检查井汇集中心深埋排水管的水后通过横向排水暗管、洞外检查井、洞外保温排水暗管引至保温出水口排出。

洞口边仰坡10m外设置截水天沟,截水天沟与线路天沟妥善顺接。

⑵隧道进口外路基侧沟的水不允许流入隧道内,应在隧道洞口外设置不小于2‰的反坡排水。

洞口边仰坡10m外设置截水天沟,截水天沟应与线路天沟妥善顺接。

出口明洞顶设1道洞顶水沟。

4.3隧道防水⑴隧道防水等级满足《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规定的一级防水标准,衬砌表面无湿渍。

⑵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小于P10。

当地下水发育或对混凝土有侵蚀性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抗渗等级不小于P12。

⑶隧道暗挖段拱墙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分离式防水层,防水层由EV A防水板和土工布缓冲层组成,防水板厚度不小于1.5mmmt,土工布重量不小于400g/m2。

⑷隧道明挖段衬砌背后防水层自内至外由“3cm厚M10水泥砂浆找平层+4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4mm厚自粘式防水卷材+双层土工布+6cm厚砖砌保护层”组成。

⑸洞门回填面以下部分防水层自内至外由3cm厚M10水泥砂浆找平层+4mm厚聚氨酯防水涂料+≥4mm厚自粘式防水卷材+双层土工布+6cm厚砖砌保护层”组成。

外露部分衬砌背后施作一层1.5mm厚水泥基防水涂料。

⑹施工缝、沉降变形缝、温度伸缩缝防水施工缝、沉降变形缝、温度伸缩缝防水表4-54.4隧道排水⑴隧道内设置双侧保温排水沟及深埋中心沟。

双侧保温排水沟采用双层盖板形式,盖板周边外贴3mm厚橡胶条密封,盖板间设置聚氨酯保温材料。

深埋中心水沟采用直径60cm,壁厚12cm的钢筋混凝土管,并每隔30m设置一处中心深埋检查井,检查井设置双层盖板,盖板周边外贴3mm厚橡胶条密封,盖板间设置聚氨酯保温材料。

下层保温盖板下设置2cm厚橡胶垫圈以增强密封性。

⑵隧道防水背后设置Φ80环向外包土工布的单壁打孔波纹管,环向透水盲管应结合衬砌模板台车长度设置,纵向间距12m,地下水较发育时,应加密设置。

墙脚处防水板背后设置φ100纵向外包土工布的单壁打孔波纹管,环、纵向透水盲管通过遂底φ100PVC横向导水管引接至深埋中心沟,横向导水管间距与环向透水盲管相同。

横向导水管上盖无砂混凝土预制块,下设20cm宽×20cm深碎石盲沟。

环、纵向盲管均设置可维护管,可维护管采用φ100PVC管,双侧设置,纵向间距与环向、纵向盲管相同,正常使用状态采用PVC堵头进行封堵,水量较大时维护管可做泄水孔使用。

⑶电缆槽底部PVC泄水孔直径φ50mm,纵向间距3~5m。

隧道侧沟与深埋中心水沟以φ100mmPVC横向导水管连接,⑷仰拱填充顶面中心位置设置φ160半圆形排水槽。

无砟轨道与沟槽侧壁间的双侧踏步下设2m长φ100mmPVC排水管,踏步纵向间距约25m,同时纵向相邻两踏步间设φ100mm半圆形排水槽与踏步下PVC排水管连通。

踏步下φ100mmPVC排水管及连接PVC管的φ100mm半圆形排水槽,纵向每隔30m向下埋设φ100mm竖向PVC管,与φ100mm横向导水管采用三通管连接,已使道床上部水体通过横向导水管排入深埋中心水沟。

4.5注浆堵水⑴DK561+357~ DK561+830、DK562+075~ DK562+547段拱墙采用防寒径向注浆填充围岩裂隙,封堵地下水,达到不渗水状态。

⑵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等富水地段及隧道开挖后可能影响生态环境或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时,可采用超前预注浆或径向注浆等措施进行封堵。

⑶隧道开挖后,如局部渗水量大,集中引排可能引起地表水流失造成环境破坏时,可以采用局部注浆进行封堵。

4.6弃砟场排水应在弃砟场坡面、平台及弃砟场周围设置完善的截、排水设施,将地表水引排至弃砟场外,同时修筑的挡墙上要按路基专业要求布置泄水孔。

4.7 作业方法及采取的相关措施㈠注浆防水⑴隧道工程施工应根据地质情况、掘进和支护的方式、支护预期的变形量、相邻隧道的相互影响及其它构筑物的位移、沉降、水资源保护的要求进行注浆防水方案的选择。

⑵对地质预测、预报有大量涌水的软弱地层地段,宜采用地表或洞内全封闭超前预注浆。

⑶在开挖后如有渗漏水或大股涌水时,宜采用支护前围岩注浆。

⑷当初期支护表面有超出设计允许的渗漏水时,应用回填注浆或径向注浆进行处理。

⑸二次衬砌后有渗漏水时应采用衬砌内注浆。

⑹富水隧道宜采用分区隔离防排水技术,区段的长度应根据洞内渗漏水量的大小确定,富水地段可按二次衬砌长度分区,分区采用带注浆管的背贴式止水带,发生渗漏水时可进行注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每个防水分区内埋设注浆圆盘底座(嘴)和注浆软管,具体方法为:将专用注浆圆盘(嘴)点焊在防水板上,周边用密封膏(胶带)密封,防止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时水泥浆液堵塞注浆嘴;将软管一端接在注浆嘴上,另一端引至二次衬砌内表面集中面板上,逐一编号,待二次衬砌背后某处漏水需要注浆时,根据该处编号进行注浆堵水。

②采用分区防水的区段,注浆顺序为先进行拱顶处回填注浆、再进行背贴式止水带上花软管注浆、最后进行分区的注浆嘴注浆。

⑺注浆作业和注浆材料选择可预注浆和拱顶回填注浆的有关规定执行。

㈡洞口防排水⑴隧道洞口段边坡、仰坡坡顶的天沟、截水沟应结合永久排水系统及早修建,应在隧道进洞前施作完成,出水口必须防止顺坡散流。

隧道洞口排水沟应与路基边沟组成洞口排水系统,其水流应防止冲刷边仰坡和破坏环境。

⑵洞口防排水施工中,应做好重点排水结构(设施)的施工,并满足下列要求:①洞门的排水沟、泄水孔应与洞内(明洞)纵向排水管顺接。

②明洞的防水层、排水管应与隧道的防水板、排水管顺接。

⑶洞口防排水应保证设计和临时过渡的排水系统畅通无阻,并满足下列要求:①隧道洞顶应整平地表不得积水。

②地表坑洼、钻孔等处应填不透水土,并分层夯实。

③洞顶有流失的沟槽应予整治,确保水流畅通,必要时应对沟床进行铺砌。

⑷洞外路堑向隧道内为下坡时,应将路基边沟挖出反破。

向路堑处排水,必要时应在洞口外适当位置设置横线截水沟。

㈢排水盲管施工⑴排水盲管施工程序:钻孔定位→安装锚栓→捆绑盲管→盲管纵向环向连接。

⑵环向排水盲管施作方法隧道拱墙设直径80mm软式透水管环向盲管,纵向每5~10m设置一道,渗水量较大位置适当加密,并每隔5~10m在水沟外侧留泄水孔,将水引入侧沟。

⑶纵向排水盲管施作方法纵向排水盲管沿纵向布设于左、右墙角水沟底上方,为两条直径为80mm的软式透水管盲沟。

纵向排水盲管按设计规定划线,以使盲管位置准确合理,盲管安设的坡度与线路坡度一致,且出水口位置较低。

排水管采用钻孔定位,定位孔间距在30cm~50cm。

将膨胀锚栓打入定位孔或将锚固剂将钢筋头预埋在定位孔中,固定钉安在盲管的两端。

用无纺布包住盲管,用扎丝捆好,用卡子卡住盲管,然后固定在膨胀螺栓上。

⑷边墙泄水管施作方法模板架立后开始施作边墙泄水管,在模板对应于泄水管的位置开于泄水管大于三根直径的孔。

泄水管一端安在模板的预留孔上,另一端安在纵向排水管上,泄水管与纵向排水管采用定位钢筋固定,三根管直接接入侧沟。

⑸排水盲管施工控制要点①纵向贯通排水盲沟安装应按设计规定划线,以使盲管位置准确合理,划线时注意盲管尽可能走基面的低凹处和有出水点的地方。

②盲管与支护的间距不得大于5cm,盲管与支护脱开的最大长度不得大于110cm。

③集中出水点沿水源方向钻孔,然后将单根集中引水盲管插入其中,并用速凝砂浆将周围封堵,以使地下水从管中集中引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