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防排水施工方案汇总

隧道防排水施工方案汇总

目录一、工程概况 (2)1.1工程简介 (2)1.2本隧道防排水工程设置情况 (3)二、编制依据、规范及原则 (4)2.1编制依据、规范 (4)2.2编制原则 (4)三、施工准备 (4)3.1技术准备 (4)3.2机械、材料准备 (5)3.3施工人员准备 (7)四、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7)4.1开挖防排水方案 (7)4.1.1洞口防排水 (7)4.1.2洞内排水系统 (8)4.2特殊地段排水方案 (9)4.2.1渗水、散水、股水处理 (9)4.2.2岩溶防排水 (10)4.2.3断层破碎带防排水 (11)4.3隧道结构防排水系统施工 (14)4.3.1抗渗混凝土 (14)4.3.2“三缝”施工方法 (14)4.3.3防水板施工方法 (16)4.3.4纵向排水施工 (19)4.3.5横向排水系统施工工艺 (20)五、质量保证措施 (21)5.1工程质量目标 (21)5.2排水质量保证措施 (22)六、安全环保措施 (22)6.1安全环保目标 (22)6.2安全技术措施 (23)兰花隧道防排水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1.1工程简介省道S106线改建工程兰花1号隧道设计为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隧道,时速60km/h。

隧道道路横坡单向2%,超高不大于±2%,最大纵坡±3%,最小纵坡±0.3%。

隧道防水等级为二级,二衬砼抗渗等级不小于P6.隧道起止桩号为左洞ZK0+686.447~ZK3+250,全长2525m,右洞YK0+675~YK3+200长2563.553m。

左线明洞14m,Ⅴ级围岩1224.533m,Ⅳ级围岩1110m、Ⅲ级围岩215m。

右线明洞44m,Ⅴ级围岩1161m,Ⅳ级围岩1110m、Ⅲ级围岩210m。

隧道区内岩体构造裂隙,岩溶裂隙等较发育,为大气降水的渗入提供良好的条件。

地下溶洞暗河,涌水量大,容易发生突泥、突水事故。

其进、出口分别有煤矿采空区和铁矿采空区各一处。

根据地勘报告,隧道穿越观音峡冲断背斜两翼及轴部。

该隧道穿越煤系地层,同时须家河组的一、三、五段均为煤系地层,同时须家河六段也有一含煤系地层。

在背斜北西翼穿越各煤层段岩层夹角71°,东南翼岩层夹角38~83°,同时含煤地段岩质软,且穿过煤层段有瓦斯、有毒有害气体,固瓦斯突出和瓦斯爆炸的危险。

1.2本隧道防排水工程设置情况隧道防排水主要分为特殊地段的防排水和结构防排水。

特使地段如穿越岩溶水富集地段时,容易发生突水,股水,渗水防排水措施及洞口防排水措施,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情况合理采用。

结构防排水择主要由防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组成。

具体数量表看表一,其布置参数看下表二。

兰花隧道排水系统工程量统计表表一排水系统参数表表二二、编制依据、规范及原则2.1编制依据、规范《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 018-97)江津区省道S106改建工程顺江至珞璜段工程BT合同文件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公路隧道施工规范合同工期及质量的要求省道S106线改建工程顺江至珞璜段两阶段施工设计图纸重庆中环珞璜项目部关于隧道防水技术要求的通知2.2编制原则隧道防排水主要遵循“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达到排水顺畅,防水可靠、经济合理、不留后患。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成本。

三、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1) 应根据隧道工程地质、地下水类型、涌水量等水文地质资料编制防排水方案报批。

(2) 应按现场施工方法、机具设备等情况,选择不妨碍施工的防排水措施。

(3) 隧道进洞前应先做好洞顶、洞口、辅助坑道口的地面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的下渗和冲刷。

(4) 覆盖较薄和渗透性强的地层,地表积水应及早处理,并符合以下要求:①勘探用的坑洼、探坑等应回填粘土,并分层夯实。

②洞顶上方如有沟谷通过且沟谷底部岩层裂缝较多,地表水渗漏对隧道施工有较大影响时,应及时用浆砌片石铺砌沟底,或用水泥砂浆勾缝、抹面。

③清理洞口附近杂草和树丛,开沟疏导封闭积水洼地,不得积水。

④洞顶排水沟应与路基边沟顺接组成排水系统。

⑤洞外路堑向隧道内为下坡时,路基边沟应做成反坡,向路堑外排水,并宜在洞口3~5m位置设置横向截水设施,拦截地表水流入洞内。

3.2机械、材料准备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采购结构自身防水材料:防水混凝土‘砂、石、水泥、防水剂(液态或固态);注浆材料:水泥浆液、化学浆液、外加剂等。

排水管(透水管)、导水管、注浆管、止水带、止水胶、钢边接水盒、密封胶凝土、防水板(含无纺布)、二衬钢筋等主要排水材料具体数量表参照表三。

根据材料的特性和条件准备施工机械设备如表四。

主要排水材料工程数量表表三防排水施工配套机具表表四序号机械设备名称单位数量说明1防水板铺挂台车台42自行式热合机台4进行双缝焊焊接3扁头热风枪把5局部、小范围焊接4手持电转把4钻孔,安装膨胀螺栓5电焊机台9烧除锚杆、钢筋头6钢钎、锤头套12处理基面7挖机台4吊装8注浆泵台4空洞堵水施工人员准备项目部有专职技术员6名,测量工4人,施工队现场4个队每队配置队长及技术员各1名。

施工班3组,止水带、防水板一班组,成员包括:焊工2名,电工1人,普工8人;二衬组成员:二衬台车控制1名,混凝土工6名,电工1名,精平饰面2名,模板工3名,普工1名,搅拌站砼工3名;管涵埋置组成员:挖机司机1名,普工4人。

四、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隧道防排水主要涉及到开挖支护中的洞口排水,洞内排水及过程中渗水、股水、溶洞等特殊地段处理;隧道本身设计的结构防排水系统施工。

4.1开挖防排水方案4.1.1洞口防排水(1)主要在洞顶处3米外地方设置50cm的浆砌片石截水沟,收集洞顶周围散水防止地表水流入洞口侵蚀洞口顶部,洞顶排水沟应与路基边沟顺接组成排水系统。

(2)在洞外设置排水沟或路基边沟,排水沟以能排除开外过程中及隧道结构排水系统中流水通畅为目标。

为了施工方便也可以设置零时排水沟把隧道出水引入天然排水系统,最后按照设计图纸引入路基边沟或者中心排水管的洞口段。

(3)平整洞顶地表,排除积水。

清理洞顶附近植被,平整土地消除低洼处,喷砼硬化洞顶处。

明洞或者洞口附近零时边仰坡采用喷锚网零时支护,锚杆长4.5米,间距1.5梅花布置,钢筋网间距25cm砼厚10cm。

4.1.2洞内排水系统(1)兰花隧道出口段为上坡端,在上台阶开挖过程当中,面对掌子面的右侧离初支结构50cm 处,沿隧道坡度开挖一条1.5m宽,1米深的水沟,把水直接排除洞口,如果前端需仰拱施工则排入集水井中,机械抽出排入洞外排水系统直接排除洞口。

右侧高程高于左侧高程保证水流通过横坡流入排水沟内。

(2)隧道入口端为下坡,在上台阶开挖过程中,面对掌子面的右侧离初支结构50cm处,沿隧道坡度开挖一条1.5m宽,1米深的水沟,在间距30米出修建一个集水井,集水井内放入水泵,利用水泵把水排除洞外排水系统。

根据排水距离、坡度、水量和设备等情况选用排水沟或管路,或分段接力或一次将水排出洞外。

分段开挖反坡排水沟时,在每段下坡终点开挖集水坑,使水流至坑内,再用水泵将水抽到下段水沟流入下一个集水坑,这样逐段前进,将水排出洞外。

反坡水沟坡度不宜小于0.5%。

隧道较短时,可在开挖面附近开挖集水井,安装水泵,将水一次送出洞外。

并且做好停电时的应急排水准备工作。

(3)仰拱浇筑的过程中,为避免水流入,需在浇筑地段到掌子面之间下导坑处设置积水池,然后机械排水。

反坡排水过程中每30米设置一处集水坑或者集水井,长至少5米,宽3米,深1.5米。

积水池设置功率7.5KW以上的水泵,保证水抽出洞外或者隧道边沟。

当洞内涌水或地下水位较高时,则采用井点降水法和深井降水法处理.4.2特殊地段排水方案4.2.1渗水、散水、股水处理小面积渗水采用堵的方式利用防渗混泥土喷射,隧道结构排水无需特别处理。

当开挖时洞所示:(1)在大面积渗水区找准渗水裂隙或者股水出口,按照实际渗水区域用Φ50钻头钻一定数目的孔洞,让深度能保证渗水能流入孔洞之中。

(2)在孔洞处接1-3根Φ50打孔波纹管,波纹管采用无纺布包裹并深入孔洞40cm,在利用锚固剂锚固空洞出口。

在渗水区域覆盖一层无纺布,利用钢筋固定无纺布与岩体紧密接触,并保证波纹管处于岩体与无纺布之间无移动。

(3)波纹管出口处增设盲沟,片状小股水采用片状塑料盲沟,集中股水采用弹簧盲沟。

(4)喷射混凝土,必须保证波纹管出口无堵塞,管口伸出喷射层。

流水排入环向盲沟。

(5)在盲沟处增设一条横向排水管,及时排入中心排水沟。

4.2.2岩溶防排水岩溶与岩溶水以超前探测为主,采用动态施工的原则进行处治。

对于溶岩水以排为主,堵排结合,采用盲沟将溶岩洞水引入隧道中心排水管。

(1)根据地质勘察报告,隧道穿越观音峡冲断背斜两翼及轴部,碳酸盐岩主要分布在ZK1+160-ZK2+620,K1+150-K2+600。

在此段内采用TSP或者雷达超前探测预报,同时用地质钻孔验证。

地质探测时注意保证安全距离,并做好引水卸压措施。

(2)加大洞内排水沟的排水能力,利用地质钻打到溶洞并引出溶洞内溶岩水,带水压降低后方可开挖。

地质钻探水孔按照设计布置,以拱顶起沿开挖线间隔5米,一边布置两个;拱底起沿开挖线,间隔5米一边布置一个;中心探眼一个一共9个点,孔径55mm,长30米,偏角10°。

(3)根据溶洞大小及位置选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具体施工工艺如下:1)发育深度小于3.0m的小溶洞、溶穴采用回填处理。

按照处于隧道的位置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案。

①处于起拱线以上的小溶洞,在清出溶洞填充物后,利用锚喷网支护溶洞壁,浇筑二次衬砌时回填与二次衬砌同标号的C25素混凝土,如附图1所示,当溶洞内有股水渗水按照股水的处理方式处理。

②处于起拱线以下边墙处小溶洞,在清除溶洞填充物后,采用C15混凝土回填,回填厚度应在隧道开挖线以外不小于1.5m如附图1所示,当溶洞内有股水渗水按照股水的处理方式处理。

③处于基底以下的小涵洞,在清除涵洞填充物后,采用C15混凝土回填密实,横向宽度两侧超出基底1.5m。

如若遇见地下暗沟则如附图1,基底修建地下排水暗沟。

2)对于发育深度大于3.0m的规模较大的溶洞按以下处理:①溶洞位于起拱线以上且溶洞内填充物或者填充物易清除,采用锚喷支护加固溶洞壁,顺溶洞壁布置环向双Φ22钢筋拱,钢筋拱纵向间距0.5m,二衬浇筑完毕,从预留洞中泵送浇筑1.5m 厚的砼护拱,如附图2所示。

②当溶洞位于起拱线以上且溶洞内有充填物清除不易,等施作Φ42超前小导管,小导管环向间距35cm,纵向间距2.0m,其辅助施工措施、施工方法参照V级围岩洞口浅埋地层衬砌设计图执行。

在小导管保护下进行开挖,开挖应遵循“短进尺,弱暴破”的原则,每开挖0.5m,安设1榀18工字钢,注意钢架基础处适当扩挖,以保证基础稳固,施做锁脚锚杆,铺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二次衬砌采用70cm厚钢筋混凝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