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简介)一、规划依据——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6.《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7.《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引》8.《珠海市城市规划条例》9.《珠海市土地管理条例》10.《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11.《珠海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12.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管理规定——上层次规划:1.《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2.《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3.《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4.《珠海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珠海2030)》5.《珠海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集疏运网络规划》6.《横琴总体发展规划》7.《横琴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二、规划范围东隔十字门水道与澳门相邻,南濒南海,西临磨刀门水道,北与珠海南湾城区隔马骝洲水道相望,规划总面积106.46平方公里。
三、发展定位与发展目标1.发展定位:“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
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
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发展的新平台。
2.发展目标: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把横琴建设成为连通港澳、区域共建的“开放岛”,经济繁荣、宜居宜业的“活力岛”,知识密集、信息发达的“智能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岛”。
四、发展规模与空间结构1.发展规模:规划2015年人口规模为12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规模为28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空间结构: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紧凑发展、紧密关联的“三片、十区”的功能布局。
“三片”为商务服务片、科教研发片、休闲旅游片。
“十区”为商务服务片中的口岸服务区、中心商务区和国际居住社区;科教研发片中的教学区、综合服务区、文化创意区、科教研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休闲旅游片中的休闲度假区和生态景观区。
五、土地使用性质控制图则确定的土地使用性质是对未来土地使用的控制与引导,在土地开发建设过程中,土地使用性质及用地规模必须符合图则的规定。
现状合法土地的用途与法定文件规定用途不符的,在符合消防、卫生、交通等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原则上可继续保持其原有的使用功能;一旦这类土地要求进行改造与重建时,必须与法定文件规定的土地使用性质相符。
建筑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其使用性质应与所在地块的土地使用性质相符。
建筑使用性质的变更及建筑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后使用性质与所在地块的使用性质不符时,必须经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符合用地与建筑兼容性规定。
附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附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六、土地使用强度控制各地块的控制指标,系根据横琴的特点及各地块不同使用性质,综合各相关因素而制定,具体指标详见图则。
各地块的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限高、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交通出入口方位、配建停车位、配套公共设施等属规定性指标,在片区和街坊的改造和规划建设中,应严格遵守。
地块的人口容量、环境要素设计规定、建筑要素设计规定等属指导性指标,可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中参照执行。
未涉及指标应按国家、广东省、珠海市的有关技术规定执行。
考虑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结合,符合增设公益性设施和公共开放空间的相关规定者,政府可考虑给予一定的容积率奖励,但增加的建筑面积总计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净建设用地面积乘以核定建筑容积率)的20%。
七、道路交通规划1.规划原则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积极引入轨道交通,合理分配城市道路、用地和空间资源,鼓励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建设“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高品质”的绿色交通系统。
通过高快速路、城际轨道等对外交通通道及枢纽设施的建设,积极融入粤港澳区域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通过较高水平的道路建设和合理的路网级配,构建系统完整、分级清晰、功能分工明确的“环网相扣”的路网系统。
路网骨架包括两条快速路和“两横、一纵、一环”的主干道,各功能区辅以次干道,共同形成干道路网系统。
2.道路等级及宽度规定道路分为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
快速路宽度60米、主干道宽度40-50米、次干道宽度30-40米、支路宽度15-24米。
3.轨道交通引广珠城际轨道自南湾穿越马骝洲水道进入横琴东北部,在横琴口岸枢纽站与澳门轻轨进行零距离换乘,向南经大横琴山中部后向西跨磨刀门水道通往珠海机场,在长隆休闲度假区预留轨道交通往南部填海区的通道。
轨道交通在横琴境内采用地下通道形式,在中心商务区、口岸服务区和休闲度假区共设3座站点。
4.港口码头规划在横琴西北部临磨刀门水道设置货运码头1座,在富祥湾地区设置客运码头1座,结合中心商务区设置游艇码头1座。
5.口岸根据“分线管理”的要求设置口岸及通关设施。
横琴口岸为“一线管理”;横琴大桥进出口货物查验场、金海大桥进出口货物查验场均为“二线管理”;各轻轨站点和港口码头应结合功能要求和发展需要设置通关设施。
6.连澳通道在现有横琴口岸通道的基础上预留建设2条连接澳门的交通通道,分别位于中心商务区和教学区;优先建设澳门大学与澳门之间的通行通道。
7.慢行交通系统建设连续、不间断的步道系统,强化城市广场和生态步行区的建设;依托城市干道强化自行车廊道建设,合理规划沿河、滨海自行车专用道,鼓励自行车短距离出行;各地块必须有良好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组织。
8.静态交通系统各地块必须按其使用性质和开发强度设置足够停车位,尽量采取立体停车场的形式,并符合图则的要求。
公共建筑及企业应自备停车场。
因建设需要,地块性质或建筑容量需进行调整时,配建停车位也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大型公共项目、大型民用建筑以及其他重大建设项目,应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研究,确定合理的停车配建要求。
9.地块交通出入口交通出入口方位指允许的适宜机动车开口位置或不允许开口的限制地段。
交通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图则的要求。
10.边防执勤设施结合驻横琴边防部队履行任务情况和执勤需求设置边防执勤设施,保障横琴开发后边防环境的安全稳定。
八、绿地与开敞空间规划主要由生态绿地、防护绿地、公共绿地及广场构成,并结合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构成由康体绿道系统串联的层级丰富、功能复合、到达方便,由海岸、山峰、河流、湿地等自然景观元素与建筑、广场等人工要素共同构成的网络型格局。
完善步行系统,主要包括:游憩集会广场、滨水地带林荫步道;交通集散广场、商业步行街;人行道与行人过街通道。
1.生态绿地包括大小横琴山森林、二井湾湿地。
禁止城市建设及工业生产对森林植被的任何破坏行为,保护森林及土壤对碳的清涤功能。
2.防护绿地沿高速公路两侧设置30m宽的防护绿地;沿高压燃气管线两侧设置25~35m宽的防护绿地;澳门燃气末站用地边界外侧设置15m宽的防护绿地。
3.公共绿地公园:大型的综合公园位于中部综合服务区和富祥湾;带状的生态景观型公园位于横琴中心沟;在大小横琴山之间留出两条大型生态绿廊,作为联系大小横琴山的生态走廊,形成丰富多彩、自然生态的公园绿地系统;在国际居住社区及位于中心沟的生活居住区内部,营造社区级的居民共享的公园绿地空间。
街头绿地沿环岛路、中心南路、中心北路主干道两侧设置25m宽的街头绿地,沿各次干道两侧设置20m宽的街头绿地,内部布置休闲健身设施,构建连续、网络状的康体绿道网,使之成为市民日常休闲的主要场所。
4.滨海绿道沿滨海路、环岛路及海岸线地区设置20~25m宽的滨海休闲绿道,将水岸公园、户外体育运动场地、湿地公园等串连起来,与街头绿地、公园等公共绿地共同构筑城市康体绿道,为居民及游客提供休闲游憩的空间。
5.其它开放空间结合地段条件设置类型多样、规模适当的广场,分为地标广场、门户广场、片区广场和社区中心广场四类。
重点考虑大小横琴山与滨水地带的渗透关联,形成临水联山的生态开放空间;沿主要城市道路和带状绿化带形成线型开放空间;沿中心沟水系形成滨水开放空间,共同构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特色鲜明的开放空间系统;各个片区内部形成各自的核心开放空间。
九、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设施按“市级—区级—居住区级—社区级”四个等级设置。
图则中规定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为规划区内必不可少的基本设施,不得随意减少数量或压缩规模。
1.行政办公设施布置于中心北路南侧,中心沟以北的综合服务区中心地段,通过建设“一站式”横琴市民服务中心,集中布局区级行政办公设施;结合各片区开发推进居住区级行政办公设施建设,规划社区居委会10处,宜选址于各片区中心地段,与其它非独立占地社区公共设施组合设置。
2.文化设施结合文化创意区沿中心沟中段两侧、横琴中路以东、中心北路以南地段布置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综合文化娱乐中心等市级文化娱乐设施。
结合中心沟中段的优良景观环境,集中布局大型文化设施用地,促进文化创意要素集聚,逐步发展成为粤港澳地区重要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保护环岛西南路南段东侧的赤沙湾沙丘遗址等历史文物古迹,用地总面积2.42公顷。
规划17处社区文化服务设施,分别位于国际居住社区、高新区配套居住社区、综合服务区、中心沟北路以北居住社区、中心南路居住社区中心地段,宜与其它非独立占地社区公共设施组合设置。
3.体育设施于中心沟东部、中心南路北侧地段规划综合体育中心,建成设施配套齐全的现代化综合体育中心,结合周边地区公共绿地建设全民健身广场与体育公园。
保留现状位于横琴二桥东侧东方高尔夫用地。
居住区级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宜结合其它公共服务设施与公共绿地组合设置。
4.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1所市级医院,位于中心沟东部,中心南路北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按以街道范围或每3-5万人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0.5-1万人口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原则设置。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与其它公共服务设施组合设置,尽量减少独立占地。
5.教育科研设施澳门大学横琴校区位于环岛东路以东、口岸服务区以南;于中心沟东部,中心南路北侧规划成人职业学校;结合居住开发推进中、小学等教育设施建设,规划18班小学4座,30班小学3座,36班小学2座;54班九年一贯制学校2座;36班九年一贯制学校2座;24班中学1座,36班中学2座;基本满足横琴近远期基础教育设施需求。
6.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选择环境条件良好,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段设置颐养院、儿童福利院和社会福利中心等市区级福利设施。
有条件的居住区应设置敬老院等社会福利设施,每处敬老院可容纳200-300床。
规划社会福利设施3处,其中1处安排在国际居住社区的西侧组团,其余2处用地应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