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
序号单
元
教学内容课本页次主要知识
认知水平
记忆解释性理解探究性理解
1
1 登险峰 2
复习第三册中各类计算的运算方法和正确性及长方形和正方
形
√√
2 植树
3 1、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
2、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 5 <40”,找到合适的解
和最大的解。
√√
3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4 能将14*6这类表外乘法题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
感知乘法分
配率的思想,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
4 正方体的展开图
5 1.剪出正方体的展开图,通过剪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2.尝试将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折成正方体,并逐步认识到:
不是所有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都能折合成正方体的。
3.培养学生正方体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5 连乘、连除 6
1.掌握连乘、连除的运算法则。
2.培养数学化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6 相差多少8
1.在算线上做加、减法。
2.在算线的帮助下,通过补充和减去求差。
√√
7 2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
达10
1.借助千数图认识千以内的数。
2.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在数位表中表示出来。
√√
3.将数进行分拆,培养学生数的多种表达能力。
8 小探究14
1.认识数位顺序表。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模型来表达数。
√√√
9 数射线16 1.在数射线上读、写千以内的数。
2.找相邻数和相邻的整
十数。
3.正确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4.会计算进、退到整
十数、整百数的算式。
5.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
10 位值图上的游戏18
1.知道位值概念。
2.了解数的表达式的转换过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
11
3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
法
20
1.熟练掌握千以内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推算能力、迁移能力。
√√
12 三位数加减一位数21 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一位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
13 三位数的加法(横式计
算)
22
1.迁移能力,将两位数横式计算迁移到三位数横式计算。
2.建模能力,用不同的材料建构三位数加法模式。
3.算法思维多样化。
√√√
14 三位数的加法(竖式计
算)
24
1.掌握三位数的竖式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两位数竖式计算迁移到三位数竖式计
算)。
√√
15 三位数的减法(横式计
算)
27
1.迁移能力,将两位数横式减法迁移到三位数横式计算。
2.建模能力,用不同的辅助材料来建构三位数减法的模式。
3.算法思维多样化。
√√√
16 三位数的减法(竖式计
算)
29
1.掌握三位数竖式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将两位数竖式计算迁移到三位数)。
√√
17 估算与精确计算32 1.掌握估算方法: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近似计算。
√√
2.先估算再精确计算。
18 应用题34 1.正确掌握三位数加减法、乘加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初步培
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2.进行环保教育。
√√
19
4 轻与重36 激发儿童对轻重比较的兴趣。
√√
20 直接比较37
1.会对物体的轻重进行直接比较。
2.会使用逻辑推理进行比较。
√√21 间接比较38
1.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数值化。
2.认识数值化的好处。
√√22 秤和它的使用方法39 1.认识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量感。
√√
23 克、千克与计算41 1.认识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千克。
初步建立1千克的量感。
2.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1 kg = 1000 g 。
3.理解质量的加法性,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4.培养估量物体轻重的意识,逐步提高学生估测能力。
√√
24 时、分、秒43 1.能够准确地读出几时几分;知道某个时刻,时针、分针在
钟面上的位置。
2.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理解1时=60分,1分=60
秒的关系。
3.初步建立时、分、秒的量感,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
习惯。
√√
25 5 东南西北48
1.能正确识别东南西北方位。
2.准确进行街区定位练习,培养生活实践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