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

沪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


29
形、直角三角形
57


三角形。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将数系从千扩展到万。
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
30
6

60
2.迁移能力 ——将数的认识与表达迁移到万——将数位顺


序表迁移到万。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1. 熟练掌握大数的读与写。
31
大数的读与写
62
2.能正确地将大数分拆。
1。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述,本知识点中认知水平的划分,参照了《数学课标》中具体罗列的用于表述各水平层级的有关行为动词。
1 .知道位值概念。
10
位值图上的游戏
18
2 .了解数的表达式的转换过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整百数、 整十数的加减
1 .熟练掌握千以内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法。
11
20

2 .培养学生推算能力、迁移能力。


12
三位数加减一位数
21
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一位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1 .迁移能力,将两位数横式计算迁移到三位数横式计算。


2.使学生学会将连加、连减、混合加减的运算法则迁移到三
32
游国家森林公园
64


位数中去。
3.知道混合运算中,先乘除后加减的法则。
1.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将两位数运算中的巧算迁移到三位
33
巧算
69
数运算中。



2.加法中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应用。
数学广场——给小兔 涂色
1。组合问题的设置。
71
三位数的加法 (横式计
13
算)
22
2 .建模能力,用不同的材料建构三位数加法模式。



3 .算法思维多样化。
3
三位数的加法 (竖式计
14
算)
1 .掌握三位数的竖式加法计算。
24
2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两位数竖式计算迁移到三位数竖式计
算)。


1 .迁移能力,将两位数横式减法迁移到三位数横式计算。
三位数的减法 (横式计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 二 年级第 二 学期数学主要知识点




1
2
3 1
4
5 6
教学内容 登险峰 植树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课本页次
主要知识
复习第三册中各类计算的运算方法和正确性及长方形和正方 2

1 、 能够正确解答乘除法的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
力。
3
2、 探究乘法不等式中形如“ □× 5 < 40 ”,找到合适的解
17
估算与精确计算
32
2 .先估算再精确计算。


1 .正确掌握三位数加减法、乘加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初步培
18
应用题
34
养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2 .进行环保教育。
19
轻与重
36
激发儿童对轻重比较的兴趣。


1 .会对物体的轻重进行直接比较。
20
直接比较
37
2 .会使用逻辑推理进行比较。


1 . 知道物体的轻重可以数值化。
21
间接比较
38
2 .认识数值化的好处。


22
秤和它的使用方法
39
1 .认识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克,初步建立
1 克的量感。


1 .认识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 千克。 初步建立 1 千克的量感。
23
4
克、千克与计算
2 .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1 kg = 1000 g 。 41
3 .理解质量的加法性,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4 .培养估量物体轻重的意识,逐步提高学生估测能力。 1 .能够准确地读出几时几分;知道某个时刻,时针、分针在 钟面上的位置。

52
2.知道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所画的两


条边的长短无关。
1.能够理解和辨别三角形、四边形及多边形。
28
三角形与四边形
54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1.认识和辨别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
2.知道三角形可以按角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
和最大的解。
4
能将 14*6 这类表外乘法题拆成两个表内乘法题。感知乘法分
配率的思想,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
1 .剪出正方体的展开图,通过剪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记忆 √
认知水平 解释性理解
探究性理解






正方体的展开图
5
2 .尝试将 6 个正方形的组合图折成正方体,并逐步认识到:



不是所有 6 个正方形的组合图都能折合成正方体的。 3 .培养学生正方体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15
算)
27
2 .建模能力,用不同的辅助材料来建构三位数减法的模式。



3 .算法思维多样化。
16
三位数的减法 (竖式计
29
1 .掌握三位数竖式减法计算。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算)
2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将两位数竖式计算迁移到三位数)

1 .掌握估算方法: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近似计算。
48



3.能够认识与运用符号

4.掌握路线描绘的方法。
1.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折叠、画、剪)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 形。
26
轴对称
50
2. 在动手折和观察的过程中认识并找出对称轴。



3.在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
5
力,学会欣赏数学的美。
1.能够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7
2.树状示意图的引入。
3.能读出树状图中的路线。



1。加与减的整合。
34
数学广场——加或减
72
2.专业指令、图式引入。



3.三位数加减法计算的复习
备注:《数学课标》中将认知水平划分为“记忆水平” 、“解释性理解水平” 、“探究性理解水平”等三个层级。且对各层级认知水平的基本特征进行了一般的描

3 .将数进行分拆,培养学生数的多种表达能力。

√8 29源自小探究 数射线14
1 .认识数位顺序表。
2 .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模型来表达数。



1 .在数射线上读、写千以内的数。 2 .找相邻数和相邻的整
16
十数。 3 .正确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4.会计算进、退到整


十数、整百数的算式。 5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24 学习资料
时、分、秒
43
2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理解 1 时= 60 分, 1 分= 60


秒的关系。 3 .初步建立时、分、秒的量感,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 习惯。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1.能正确识别东南西北方位。
2.准确进行街区定位练习,培养生活实践能力。
25
东南西北
连乘、连除 相差多少
1 .掌握连乘、连除的运算法则。 6
2 .培养数学化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1 .在算线上做加、减法。 8
2 .在算线的帮助下,通过补充和减去求差。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1 .借助千数图认识千以内的数。
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
7
10
2 .正确读、写千以内的数,并在数位表中表示出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