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课件:第5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1)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课件:第5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1)
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3.中毒者急救准备 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 通风良好的地方。松解患者衣领、腰带,并仰卧,以保持 呼吸道通畅。同时要注意保暖。 迅速脱去被毒物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等。用大量清 水或解毒液彻底清洗被毒物污染的皮肤。 若毒物经口入胃引起急性中毒,对于非腐蚀性毒物,应 迅速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2%的碳酸氢钠溶液 洗胃,而后用硫酸镁溶液导泻。对于腐蚀性毒物,一般不 宜洗胃,可用蛋清、牛奶或氢氧化铝凝胶灌服,保护胃粘 膜。 令中毒患者吸氧。若患者呼吸停止或心跳骤停,应立即 施行复苏术。
3.解毒和排毒措施 金属及其盐类的中毒,可采用各种金属络合剂, 如依地酸二纳钙及其同类化合物、巯基络合物以及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等,与毒物中的金属离子 络合生成稳定的有机化合物,随尿液排出体外。 注射和服用解毒剂 吸氧。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可立即吸入氧气,不但 可以缓解机体缺氧,对毒物排出也有一定作用。中 和体内毒物及其分解产物。 采用利尿、换血以及腹膜透析或人工肾等方法, 促进毒物尽快排出体外。
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2.呼吸复苏术 呼吸复苏术与心脏复苏术应同时进行。不进行呼 吸复苏术,人体组织缺氧,心脏复苏也无法成功。 口对口的入口呼吸是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其潮气量 较大,适于现场急救。可以听到肺泡呼吸音为复苏 成功标志。 若有苏生器,采用苏生器自动进行人工呼吸更佳。
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第五章备 急性中毒发生时,毒物多由呼吸系统或皮肤进人体内。 因此,救护人员在抢救之前应做好自身呼吸系统和皮肤的 防护。如穿好防护服,佩带供氧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 否则,非但中毒者不能获救,救护者也会中毒,使中毒事 故扩大。 2.切断毒物来源 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后,除对中毒者进行抢救外,还应认 真查看,并采取有力措施,如关闭泄漏管道阀门、堵塞设 备泄漏处、停止输送物料等,切断毒物来源。对于已经泄 漏出来的有毒气体或蒸气,应迅速启动通风排毒设施或打 开门窗,或者进行中和处理,降低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 为抢救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三、现场抢救
1.心脏复苏术 患者心跳骤停,应实施心前区叩击术或胸外心脏 挤压术进行抢救。令患者仰卧在硬床板或地板上, 四肢舒展。在心跳停止1min 30 s内,心脏应激性增 强,叩击心前区往往可使心脏复跳。术者用拳以中 等力叩击心前区,一舷连续叩击3—5次,立即观察 心音和脉搏。若恢复则复苏成功;反之放弃,改行 胸外心脏挤压术。
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二、采用危害性小的工艺
选择安全的危害性小的工艺代替危害性较大的工艺,也 是防止毒物危害的带有根本性的措施。减少毒害的工艺可 以是原料结构的改变,如硝基苯还原制苯胺的生产过程, 过去国内多采用铁粉作还原剂,过程间歇操作,能耗大, 而且在铁泥废渣和废水中含有对人体危害极大的硝基苯和 苯胺。现在大多采用硝基苯流态化催化氢化制苯胺新工艺, 新工艺实现了过程连续化,而且大大减少了毒物对人和环 境的危害。 采用减少毒害的工艺也可以是工艺条件的变迁。如黄丹 (PbO)的老式生产工艺中氧化部分为带压操作,物料捕集系 统阻力大,泄漏点多;而且手工清灰,尾气直接排空,污 染严重。后来生产工艺改为减压操作,控制了泄漏。
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第十节 防止职业毒害的技术措施
一、替代或排除有毒或高毒物料 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和辅助材料应该尽量采用无毒或低 毒物质。用无毒物料代替有毒物料,用低毒物料代替高毒 或剧毒物料,是消除毒性物料危害的有效措施。近些年来, 化工行业在这方而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完全用无毒物 料代替有毒物料,从根本上解决毒性物料对人体的危害, 还有相当大的技术难度。 在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的脱硫、脱碳过去一直采用砷 碱法。而砷碱液中的主要成分为毒性较大的三氧化二砷。 现在改为本菲尔特法脱碳和蒽醌二磺酸钠法脱硫,都取得 良好效果,并彻底消除了砷的危害。
第九节 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抢救
一、现场急救设施 有剧毒物质的工厂、车间、作业场所、应设置救护室或 救护站。医护人员应熟悉毒物作业环境,能够分析事故原 因,掌握职业中毒的特点和急救的医疗措施,随时做好救 护和抢救的工作准备。救护站应配备充足的急救设备、器 械和急救药品。 1.急救设备和器械 救护站应配备救护车、抢救担架、救护床;防毒面具、 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护鞋;氧气呼吸器、苏生器、氧气 瓶或袋;清水及清洗设备。 应配备的医疗器械有听诊器、血压计、叩诊锤、开口器、 压舌板;外科切开和缝合器具、消毒包;止血带、纱布、 棉球;洗胃器、洗眼器、吸水器;针灸针、夹板、绷带等。
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对于间歇操作,生产间断进行,需要经常配料、 加料,频繁地进行调节、分离、出料、干燥、粉碎 和包装,几乎所有单元操作都要靠人工进行。反应 设备时而敞开时而密闭,很难做到系统密闭。尤其 是对于危险性较大和使用大量有毒物料的工艺过程, 操作人员会频繁接触毒性物料,对人体的危害相当 严重。采用连续化操作可以消除上述弊端。
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2.抢救药剂和药品 一般药物如2%的硼酸水、5%的碳酸氢钠溶液、 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呼吸中枢兴奋剂如尼可 刹米、回苏灵、洛贝林等;强心剂如西地兰、毒毛 旋花子贰甙K、肾上腺素、异丙基肾上腺素等;镇 静剂如度冷丁、安定、冬眠灵、非那根等;氧气; 葡萄糖及维生素c等的注射液。解毒药品应根据毒 物作业场所的具体毒物作相应的准备。
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三、密闭化、机械化、连续化措施
在化工生产中,敞开式加料、搅拌、反应、测温、 取样、出料、存放等等,均会造成有毒物质的散发、 外逸,毒化环境。为了控制有毒物质,使其不在生 产过程中散发出来造成危害,关键在于生产设备本 身的密闭化,以及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密闭化。 生产设备的密闭化,往往与减压操作和通风排毒 措施互相结合使用,以提高设备密闭的效果,消除 或减轻有毒物质的危害。设备的密闭化尚需辅以管 道化、机械化的投料和出料,才能使设备完全密闭。 用机械化代替笨重的手工劳动,不仅可以减轻工 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减少工人与毒物的接触, 从而减少了毒物对人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