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在震后救灾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发挥了重要作用。
BDS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短文通信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据此回答1.BDS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①提供灾区的影像②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③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④提供短文联络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图2为美国与巴西两国城市的土地、淡水、能源产出效益图。
读图2回答2~3题。
2、两国相比A.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B.淡水产出效益相等C.能源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D.能源产出效益相等3、与巴西相比,形成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的原因可能是A.国土面积大 B.城市绿地面积大C.城市人口比重高 D.科技发展水平高巴西东南部S州甘蔗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其甘蔗主要用来生产燃料乙醇。
该州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燃料乙醇厂。
随着国内外对燃料乙醇需求的增加,该州和巴西中南部地区多的土地被开发为甘蔗田。
4.燃料乙醇厂相对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A.接近原料地 B.接近消费市场C.利用廉价劳动力 D.方便产品运输5.燃料乙醇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巴西()①碳排放量增加②能源消费结构改变③热带草原面积减少④蔗糖消费量下降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图1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6~7题。
6、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 降水量增加B 蒸发量增加C 下渗减少D 地表径流减少7、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A Ⅰ、Ⅱ、ⅢB Ⅱ、Ⅰ、ⅢC Ⅲ、Ⅱ、ⅠD Ⅰ、Ⅲ、Ⅱ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
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
xx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
图4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
据此完成8~9题。
8、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9.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③美化城市环境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地理兴趣小组对某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
据此回答10~12题。
10.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11.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12.图4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图,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下图是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13~14题。
13.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C.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14.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因素是因为()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C.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图5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读图5,完成18~20题。
15.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 B.乙 C.丙 D.丁16.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17.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科学家观测研究表明,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但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并不相同。
读图,回答18.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信息的获取,主要采用了( )A.遥感(RS)B.全球定位系统(GPS)C.地理信息系统(GIS)D.数字地球19.对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分析,主要采用了( )A.全球定位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D.地理信息技术读“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示意图”,回答20~22题:20.图中关于我国某年前8个月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基本持平B.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石油需要大量进口C.我国进口的能源只有石油D.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都是以煤炭为主21.下列举措中,与我国能源安全关系不大的叙述是( )A.加强能源资源勘探与开发,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B.提高能源利用率,控制新建高耗能企业数量C.建立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如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工程D.采取能源多元化策略,增加能源进口渠道,建立石油储备制度22.关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最突出的表现是消费的能源类型太少B.我国能源使用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产生硝酸型酸雨C.我国能源消费中除煤炭、水电、核电、风电外,都依赖于进口D.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过分依赖于煤炭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农业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23~24题:23.该类农业区所在地形属于( )A.冲积扇B.河流沿岸平原C.河边滩地D.河口三角洲24.这里聚落的分布特点( )A.分散在山区B.集中于山前地势较高的地方C.成条带状分布于山麓或河流两岸D.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读图,回答25~26题:25.图中三条以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干线中,由北向南依次是( )A.大秦线、神黄线、胶济线B.大秦线、神黄线、焦兖日线C.神黄线、焦兖日线、胶济线D.神黄线、大秦线、焦兖日线26.该图体现了能源基地建设的( )A.扩大煤炭开采量B.提高煤炭外运能力C.减少煤炭开发以缓解交通压力D.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读“我国1978~xx年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统计图”,完成27~28题。
27.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转变的方向是( )A.商品粮基地B.都市农业 C.牧业 D.水产业28.引起其农业结构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变化B.城市化 C.国家粮食政策D.生产技术(xx·沈阳检测)读下图,回答29~30题。
29.结合图示信息,判断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 C.土壤酸化 D.水资源遭受污染30.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应是( )A.大力发展瓜果、花卉等创汇农业 B.扩大草原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C.改良土壤,发展水稻种植业 D.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长绒棉和彩色棉广东省的电子、轻工业产品与通讯设备完善,加工钢铁、装备与化工产业快速发展,现在广东省汽车出口量正式跃居全国第一。
随着日本三大汽车制造商进驻(如广州本田、广州丰田等),加上近百家的汽车零部件厂商聚集,使得广州市及其周边地区逐渐形成了“汽车产业集群”。
据此回答31~32题。
31.广东省汽车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①政府扶持②拥有了极佳的制造业基础与外围配套条件③珠三角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资源④广东省汽车生产基地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A.①② B.②④ C.①③D.③④32.广东省汽车产业的不足是( )A.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生产方式,缺少自主品牌 B.没有大量世界名牌汽车出口C.产业集群状况差 D.没有充分利用该区技术和劳动力资源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33~35题。
33.田纳西河有利于梯级开发的自然条件是( )A.有众多优良的建坝坝址 B.地势平坦C.河流落差大,水量丰富D.地区经济基础34.在田纳西河两岸之所以能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C.便利的航运条件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35.田纳西河流域实施梯级开发的有利影响是( )①有利于整个流域进行有效的防洪调度②提高了流域内的通航能力③为区域开发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供应④可根本上防治流域内的环境污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二、综合题(30分)1.下图为“我国沙漠化土地及沙漠化快的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1)图中①地区降水稀少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从自然和人为原因分析,②地区荒漠化速度快的原因有哪些?(7分)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材料1:工业发展阶段判别标准。
指标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后工业化时期人均GDP(美元)728~1 4561 456~5 4605 460~13 10413 104以上xx年广东省各地带人均GDP指标山区东翼西翼珠江三角洲全省平均人均GDP 2 441 2 442 2 754 9 855.2 5 965材料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印刷企业成为我国精品印刷的重要基地之一。
第十八届华南国际印刷工业展览会于2011年3月9日~11日在广州举行,这是华南地区以至国内在印刷、印包、印标设备及相关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展会。
(1)根据材料1分析,广东省大致处于工业化______阶段,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__________阶段,东西两翼及山区处于工业化__________阶段。
广东省内的工业化发展存在明显的__________。
(4分)(2)结合材料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印刷业迅速发展的区位优势有哪些?(4分)(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造纸业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分)图13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1分)陕西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
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
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
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柴缺乏等问题突出(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5分)(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
(6分)34464 86A0 蚠g26958 694E 楎n.G•40268 9D4C 鵌38567 96A7 隧36612 8F04 輄*35719 8B87 讇38120 94E8 铨35888 8C30 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