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为保障列车正常运营,兰新高速铁路在局部路段采用了左图(开天窗隧道)或右图(铁路单侧筑墙)中的工程方案。
读左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天窗隧道景观图铁路单侧筑墙景观图1. 两幅图中工程方案的共同作用是A. 阻挡风沙B. 阻挡泥石流C. 防野生动物进入D. 防止无关人员进入2. 左图中天窗的主要作用是①通风②节约材料③美观④采光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3. 在拍摄左图照片几秒钟后,某靠窗乘客所乘列车经过右图所示路段,能够欣赏到远处窗外风景。
那么可以推断出A. 该列车整体向东运行B. 该列车整体向南运行C. 该列车整体向西运行D. 该列车整体向北运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内主干道不断拓宽,路面不断改造,干道中央隔离带和两侧路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干道中央隔离带由原来的钢筋栅栏隔离带逐渐被现在的绿色植物隔离带取代,路面也由原来的水平路面逐渐被中央略微凸起的斜面代替。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主干道隔离带和路面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 与铡筋栅栏隔离带相比,绿色植物隔离带的主要功能有A. 美化城市环境B. 增强通风效果C. 改善城市水质D. 增加城市湿度5. 现在城市干道路面多采用中间略微凸起的斜面有利于A. 排除雨季路面积水B. 拓宽车辆行驶视野C. 减缓城市交通拥堵D. 减少路面扬尘污染背篼又名背篓,是用竹条、藤、柳条等编成的背在背上运送物品的筐状背具,适合“爬坡上坎”。
“背篼军”指的是城市内大街小巷出现的一群以背篼作为劳动工具的劳动者,群体数量庞大,靠体力赚钱。
读图,回答下题。
6.“背篼军”最可能出现的地区是A.新疆北部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大巴山地7.“背篼军”的出现可以A.方便城市居民生活B.解决农村增收问题C.有利于城市治安稳定D.提高农村教育水平8.我国某地理研究性小组经过研究得出,“背篼军”正逐步走向消失,下列选项能成为其论据的是①城市工资水平升高②城市服务行业兴起③国家户籍管理改革④青壮年就业机会增多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学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某科研小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了海南岛土壤侵蚀状况,潜在土壤侵蚀不考虑地表覆盖因素和土地管理因素。
下表示意海南岛部分生态系统类型土壤侵蚀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科研小组在研究过程中,需调用的专题地图包括海南岛A. 土地利用图B. 粮食生产总量图C. 交通分布图D. 人口分布图10.海南岛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的生态系统类型是A. 热带种植园及经济林B. 防护林C. 红树林D. 沟谷雨林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
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
11.该地气候特点是A.全年高温多雨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C.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12.与谷地相比,图中山顶植被的生长环境主要表现为A.光照较少B.热量较少C.土壤水分较少D.风力较小13.该地植被分异有别于一般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原因主要A.海拔高,热量差异大B.地势起伏大,降水差异大C.坡度陡,土壤发育差异大D.人类活动强度大,破坏严重鄂尔多斯高原赴在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地带,高原上有许多绿色斑驳的小沙堆,让原本平坦的荒漠逐渐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
油蒿和羊柴为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的共生优势物种,某研究小组将玻璃房中的油蒿和羊柴混合种植在花盆中,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变化,设置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低水和高水分别相当于当地的低降雨量和高降雨量,得出了油蒿和羊柴生物量的相对竞争系数(如下图所示),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
据此完成16~18 题。
14.鄂尔多斯高原上荒漠“波澜起伏”的原因是A.高原高低起伏,地表不平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连绵的洼地C.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D.人类过度放牧,破坏地表15.据材料可知A.羊柴竞争力始终比油蓠强B.低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C.中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D.高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16.实验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A.避开天然降水B.减弱气温变化 C.防止风沙掩埋D.控制光照强度从大地貌分区的角度来说,明长城中段是黄土高原的北界;但实际并不完全与黄土分布的界线重合,总体上向南偏黄土分布一侧。
图2示意明长城中段位置。
据此回答4-6题。
图217. 建造时明长城中段A.邻沟壑,据天险B.立黄土,挡风沙C.御外敌,分农牧D.分干湿,异冷暖18.明长城的建造主要采用夯土版筑技术。
明长城中段总体偏南主要考虑A.积温B.沉积物C.军事D.劳动力19. 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图示明长城中段南北两侧A.气候类型不同B.盛行风向不同C.行政区划不同D.地形区划不同新月形沙丘的发育是从风影沙丘开始的,它是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了灌丛的阻挡,迎风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面形成旋涡进行堆积。
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
图3示意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图4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7-9题。
20.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A. 东南风B.西北风C. 西南风D.东北风图4图321.风影沙丘A. 体积与植株高度成正比B. 长度与植株高度成反比C. 高度受灌丛叶片大小影响大D. 宽度受灌丛迎风面积影响大22.随着风影沙丘数量的增加,体现当地A.风蚀作用不断加强B.荒漠扩张速度加快C.风积地貌趋于稳定D.大气降水显著增加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当地盛传“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房子像碉堡”的民谣。
据此完成1~3题。
23.该民谣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突出特点是A.降水多B.风力大C.日照强D.气温高24.依据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推测海坛岛传统民居的特点是A.高大、屋顶尖、窗大B.低矮、屋顶缓、窗大C.高大、屋顶尖、窗小D.低矮、屋顶缓、窗小半边房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
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
据此完成4~6题。
25.“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A.降水较少 B.高温多雨 C.暴雨频发D.冬雨夏干26.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A.春季防风固沙 B.夏季遮荫纳凉C.秋季截水增湿 D.冬季挡风避雨27.图示房屋大门宜朝向A.东南 B.东北C.西北 D.西南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4~6题。
图228.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29.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A.坡面B.洪积扇C.河谷D.湖盆30.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二.读图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分)近十几年来,亚马孙流域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
在亚马孙平原地区建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水坝,以产生足够大的落差。
图5示意亚马孙流域水电站分布,图6示意亚马孙流域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图5 图6(1)分析亚马孙流域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的原因。
(4分)域水资源丰富,支流径流量大;(2分)部分水电站处在高原向平原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长对能源的需求量大;(2分)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
(2)简述亚马孙流域降水特征及其对发电量产生的影响。
(5分)3分)影响:河流径流量不稳定,导致水力发电量波动较大。
(3)分析亚马孙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内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32.草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干扰的响应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将变得稳定。
在生物多样性的表示方法中,“重要值”是一项重要指标,它表示了某种植物在该区域生态环境中所占的地位,数值越大,数量越多,区域主导性越强。
通常认为,施肥能导致植物重要值的改变,进而引起草场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我国一环境研究小组在温带某水分条件较好的天然草场连续两年进行人工施肥实验,该草场主要由ABCD四类牧草组成。
下图示意施肥后引起的草类重要值变化情况。
(16分)草类重要值变化情况图(1)指出施肥前该天然草场原有的优势物种,并说明判断理由。
(4分)(2)分析在高浓度施肥条件下,该天然草场生态环境的变化。
(6分)(3)实验结果对我国此类草场的天然牧草生产有何启示。
(6分)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1分)青藏铁路锡北段(锡铁山-北霍鲁逊盘湖矿区)位于案送木盆地,沿或瓦沙灾害严重,且主要离就地起沙。
在我国铁路沿线风沙防治工程中,较为成功的案例是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以植物防沙为主的“五带一床”的治沙防护体系,但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
通过对锡北段进行考察研究,专家认为防治该地风沙灾害最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方式。
下面图1示意青藏铁路锡北段,图2示意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风沙防治方式。
(1)简述青藏铁路锡北段风沙对铁路及运行列车的主要危害。
(4分)(2)分析青藏铁路锡北段无法利用植物防沙的原因。
(3分)(3)说明采用透风挡沙墙与石方格相结合的风沙防治方式的原理。
(4分)参考答案答案:1-5ACAAA 6-10DABAD 11-15BCCCB 16-20ACBDD 21-25DCBDA 26-30BACAB31(1)亚马孙流域水资源丰富,支流径流量大;(2分)部分水电站处在高原向平原的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2分)亚马孙流域内各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大;(2分)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环境污染小,生产成本低,。
(2分)(2)降水特征:11月至次年5月多雨,6月至10月少雨,降水季节变化较大。
(3分)影响:河流径流量不稳定,导致水力发电量波动较大。
(3分)降水1月至次年5月多雨,6月至10月少雨,降水季节性变化大。
((3)建设大坝前砍伐大面积森林,平原地形落差小,水库淹没的森林范围广,造成森林资源减少;(2分)生态环境失衡陆地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森林生态系统被破坏,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水旱灾害更加频繁;(2分)被淹没的大面积森林在分解过程中持续产生二氧化碳使流域内温室效应增强,气温升高;(2分)大坝建设阻断了洄游性鱼类路径,影响部分洄游性鱼类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