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_病虫害预测预报

第二节_病虫害预测预报

天左右,求二化螟蛾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
调查日 7/16
7/18
7/20
7/22
7/24
7/26
7/28

化蛹进 1.16
3.9

(%)
8.06
19.4
49.4
50.7
57.6
调查日 7/30
8/1
8/5
8/7
8/9
8/11

化蛹进 66.7
95.7
-
-
-
-
-

(%)
解:从表中可见:
7/21-7/22化蛹进度为16%左右 因此蛾的始盛期为7/29-7/30
▪ 2.发育进度预测中的关键工作 ▪ 2.1查准发育进度
▪ 采用田间调查、诱集和室内外饲养观察法,
可得到害虫发生数量和虫龄分布曲线。
▪ 搜索、测定和计算害虫历期及期距。
▪ 2.2搜集、测定和计算害虫历期及期距资料 ▪ A历期及期距的定义 ▪ 历期:昆虫完成一定发育阶段所经历的天数。 ▪ 期距:昆虫两个发育阶段之间相距的时间。 ▪ B历期资料的获得途径 ▪ 搜集历史资料 ▪ 试验法 ▪ 统计法
▪ 1.2正态等差(NED):由±4σ分割正态分布称为
NED
▪ 1.3机率值与正态等差的关系:机率值=NED+5 ▪ 1.4接近正态分布的资料,其累加值为一条对称的
S形曲线,利用机率值法将S形曲线拉成直线求回 归预测。
▪ 总之,是依据接近正态分布的资料均可化为机率
值,根据机率值与时间的关系进行预报。
7/24-7/26化蛹进度为50%左右 因此蛾的高峰期为8/1-8/3
7/31化蛹进度为84%左右 因此蛾的盛末期为8/8
三、分级分龄期预测法 ▪ 1.方法 ▪ 根据各虫态的发育与内外部形态或解剖特征的关
系细分等级。
▪ 2.分类 ▪ 卵分级预测法 ▪ 幼虫、蛹分级预测法 ▪ 雌成虫的卵巢分级预测法 ▪ 3.适用范围 ▪ 一般适用各虫态历期较长的害虫,如生活史本来
化时导致期距发生变动,使预测结果与实际有显著偏差。
五 机率值预测
▪ 1.理论依据及方法; ▪ 1.1机率值:概括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以σ为单位
可以在横轴上将正态分布曲线竖直分为8个等分。 在以0为中点,左右各4个标准差(-4σ,-3σ,-2σ, -1σ,0,σ,1σ,2σ,3σ,4σ)这包括了曲线下覆 盖的面积的99.999999%)用σ的单位数代换正态曲 线的面积单位(百分率)就称为机率值。
机率值预测
▪ 例子: ▪ 水稻食叶甲化蛹的进度为下表(X初始值为6月1日)化蛹
二、历期预测法
▪ 原理 ▪ 通过田间对某种害虫前一二个虫态发生的情况的
调查,查明其发生进度,如化蛹率、羽化率并确 定其发育百分率达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的时 间,在此基础上,加上当地气温下各虫态的平均 历期,即可推算后一虫态发生的相应日期。
▪ 江苏埠宁县某年调查田间二化螟化蛹进度,数据见下表蛹期一般为8
▪ (4)按发育先后将各百分率进行累加,当累加到
16%,50%,84%左右时,即分别得出始盛期、 高峰期和盛末期的数量标准。
▪ (5)自调查日起,分别加上该级蛹或某龄幼虫到
羽化的历期折半数,及以后各级虫龄或蛹到羽化 的历期,累加后就可预测成虫羽化的始盛期、高 峰期和盛末期。再加上相应的产卵前期,就可以 推算出产卵和孵化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
8月5日
0
0
11.36
34.09
31.8
总活虫数
各级蛹的百分率(%)
1
2
3
4
5
6
7
44
15.92 6.82
0
0
0
0
0
▪ 解:因为 6.82%+15.92%=22.72% 约等于16% ▪ 所以:一级蛹是始盛期的主要虫源 ▪ 第三代发蛾始盛期=8月5日+1天(预蛹历期的一
半)+8天(蛹期)=8月14日~15日
▪ 2.例子 ▪ 2012年4月10日调查,二化螟越冬代的化蛹率为38%,已知
越冬代逐日平均化蛹递增率为2.21%,且已知越冬代到第 二代化蛹高峰期平均期距为76.13±2.24天,预测第二代化 蛹高峰期的时间。
▪ 解:4月10日到越冬代化蛹高峰期的时间为(50%-38%)
/2.21%=5
▪ 越冬代化蛹高峰期为4月15日 ▪ 第二代化蛹高峰期为4月15日+76.13±2.24=6月30日±2天 ▪ 3.优缺点 ▪ 应用范围广,简单,适用于短期、中期预测 ▪ 地区性强,耕作制度改革、作物品种更换和农药使用等变
第二章 病虫害预测预报
农作物害虫预测预报的类别
▪ 发生期预测 ▪ 发生量预测 ▪ 危害程度预测及产量损失估计
发生期预测
一、发育进度预测法 (一) 基本概念和方法
▪ 1.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的划分标准
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的划分标准
▪ 害虫发生期预测中,将种群数量在时间上的分布进度划分
为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及终见期。在数理统 计学上,通常把发育进度达16%,50%,84%左右当做划 分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数理的标准,其理论依据是: 害虫各虫态在田间发生时,一般开始零星出现,数量缓慢 增长,再急剧增长,到达峰值后又转向下坡,先急剧下降, 后缓慢下降,以致最后绝迹。可用坐标图来表示,以横坐 标表示日期、以纵坐标表示数量(或百分率),可绘成近 似正态曲线。
就短,再分龄分级,预测的期距就太短,只能做 隔代预测。
▪ 4.具体方法(以三化螟为代表) ▪ (1)从当地有代表性的主要虫源田内,拔取各种
被害稻株200株以上,仔细查。
▪ (2)对照二化螟各龄幼虫和各级蛹的特征,仔细
进行幼虫、蛹分级,将各龄幼虫和各级蛹的虫口 填入计算表中。
▪ (3)计算各龄幼虫及蛹数占总虫蛹数的百分率。
▪ 又因为:22.72+31.8=54.52% 约等于50% ▪ 所以:预蛹是高峰期的主要虫源 ▪ 第三代发蛾高峰期=8月5日+1天+9天=8月16日
四、期距预测法
▪ 1.原理与方法 ▪ 主要是利用当地积累多年的有关害虫发生
规律的资料,分析总结适合当地发生的各 种主要害虫的任何两个发生期间的时间间 隔。这种有规律的带必然性的时间间隔叫 做“期距”,它可以用作发生期预测。
▪ 举例:
▪ 某年原南京农学院植保系在江苏省东台县富安公社进行了三代
三化螟预测,于8月5日进行田间调查,结果如下表,并且预蛹 的历期(到1级蛹)为2天,各级蛹到下一级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间为1.29天 (蛹期为9天)。求第三代发蛾始盛期和高峰期?
检查日期
三化螟发育进度分级分龄调查表
各龄幼虫百分率(%)
1
2
3
4
预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