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阶段特征
•一、远古时代 •1.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 •2.原始农业的耕作形式是刀
耕火种。 •3.已经学会养蚕缫丝织绸。
• 二、夏商西周时期
•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必修一P4) • (1)王位世袭制。 • ①夏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天下
为公变成天下为家,建立第一个国家政权 夏朝。 • ②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 • (2)分封制(目的、对象、周王与诸侯的 关系、作用、演变)。 • (3)宗法制(目的、内容、作用和影响)。 • (4)礼乐制度(内容、作用)
国) • 河南:鸿沟(魏惠王始建,秦王嬴政疏通)
• ③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等)。
• (3)小农经济形成:
• 探究:如何认识小农经济模式的特点、地 位及其影响?
• 小农经济的特点:
•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小农 户个体经营,精耕细作。
•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 ③生产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 纳赋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 (3)土地兼并现象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这就促使封建统治者调整土地政策。
• 如北魏至唐朝前期的均田制,以维护小农 经济,稳固封建统治为主要目的,但不能 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 (2)生产力提高
• ①出现先进生产工具(铁农具和牛耕) • ②水利工程 • 扬州:邗沟(吴国,沟通长江和淮河 ) • 四川: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 • 陕西泾阳:郑国渠(秦国水工,大田令郑
• 探究: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 策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 “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历史发 展的影响
• (1)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重农抑商”对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 (2)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 时期,商品经济已相当活跃,“重农抑商”政策 就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 展和强化了自然经济,而且造成了资本主义萌芽 的缓慢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 ④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 祸的脆弱性。
• 小农经济的地位:
• 小农经济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 中国古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 小农经济的影响:
• ①积极影响:自给自足,生产积极性高,推动 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
• ②消极影响:
•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特
点,导致人们具有“安土重迁”思想,阻碍了
现:私田的出现;鲁国初税亩;秦国 商鞅变法。 •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封建国家土 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最主要 的)、农民土地所有制等几种形式。
• 探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产生了哪些 影响?
• (1)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促使小农经 济逐步形成,推动了我国农业精耕细作生 产技术的发展。
• (2)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前提下,地主凭借 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 封建社会的流民问题和社会贫富分化。
(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 ②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血缘
色彩。 • ③以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政
治制度的主体,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 行政管理制度。 • 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夏商西周的经济
• (1)农业:(必修二P5)
•
出现青铜农具,但较少使用。
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
——中华文明的起源
先秦时期的阶段特征
• 一、远古时代 远古时代属于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简单的劳
动工具,原始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开始形成。 • 二、夏商西周时期 • 夏商西周进入奴隶社会时期(第一个文明社会)。 • 经济上,使用青铜工具,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商朝出现专业商人,西周开始“工商食官”。 • 政治上,夏朝启以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天下为公
•
土地制度:井田制(性质?)。
• (2)手工业: (必修二P10)
•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商代出现原
始瓷器。早期的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
理。
• (3)商业: (必修二P17)
•
商朝时期,职业商人产生。周朝将
商人们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
三、春秋战国时期(重要考点)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一)社会政治的变化(必修三P4) • 1、周王室衰微, 地方诸侯强大,宗法、分封
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 2、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变革的 步伐,变法最彻底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 3、 秦灭了六国(公元前221年)。 • 4、秦国商鞅变法(选修一P16) • (1)背景:(2)内容:(3)影响:(4)成功 原因?
变成天下为家;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等。 • 三、春秋战国时期 •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出现 了社会大变革。经济上: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 始形成。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 兼并战争,分封制宗法制崩溃,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
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
小农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
展缓慢和封建制度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 2、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 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民营手工业 和家庭手工业产生,三种形式并存。
• 3、商业的发展和重农抑商政策
• 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城市 繁荣。
• ②商鞅变法时,“重农抑商”政策出 现。
• 第一单元 • 第二单元 • 第三单元 • 第四单元 • 第五单元 • 第六单元 • 第七单元 • 第八单元 • 第九单元 • 第十单元 • 十一单元 • 十二单元 • 十三单元 • 十四单元 • 十五单元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晚清 民国前期 民国后期 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古希腊、罗马文明 手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 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 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 信息时代的资本主义
• (4)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 ①变法顺应了历史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趋势,合乎秦国国 情,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所在。
• ②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 执行坚决,这也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 ③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坚决 斗争。
(二)社会经济变化:
• 1、农业生产的发展 • (1)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 • ①井田制破坏和土地私有制形成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