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1)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1)

施工图设计总说明一、概述受古蔺县水务局委托,我单位于2014年9月初编制完成了本项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两河项目区(叙永县)太平溪小流域实施方案》,并于9月9日在四川省水利厅通过了专家技术审查会,按照与会专家修改意见于9月下旬修改完成实施方案后进行报批申请。

于10月初领取到四川省水利厅下发的《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宣汉县杨家河等21条小流域实施方案的批复》(川水函[2014]1338号)。

该工程实施方案批复情况如下:星光河小流域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5km2。

共实施坡改梯60.00hm2(石坎48.50hm2,土坎11.50hm2);水土保持林276.0hm2;经济果木林364.0hm2;封禁治理1099.46hm2;保土耕作550.54hm2。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塘堰整治7座,蓄水池32口,沟渠12.68km,沉砂凼58个,作业道路7.63km。

星光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1076.38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697.48万元,植物措施288.97万元,封禁治理6.95万元,独立费用82.98万元。

为尽快实施完成渔塘河项目区(古蔺县)星光河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我院根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渔塘河项目区(古蔺县)星光河小流域实施方案》及四川省水利厅《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宣汉县杨家河等21条小流域实施方案的批复》(川水涵[2014]1338号),进行了古蔺县星光河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施工设计。

二、设计依据1、设计执行的主要规范和标准(1)《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336-2006);(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1-2008);(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6453.4-2008);(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治理技术》(GB/T16453.6-2008);(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范通则》(GB/T15772-2008);(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2008);(8)《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9)《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制图》(SL73.6-2001);(10)《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448-2009);(11)《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449-2009);(12)《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2006);(1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14)《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4);(15)《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16)《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及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2、基础资料(1)《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四川省实施规划》(2013~2017年)》;(2)《四川省古蔺县水土保持总体规划》(2000年~2015年);(3)《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古蔺县实施方案》(2013~2017年);(4)《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管理办法》(水保[2013]442号)三、设计工程概况为尽快实施完成渔塘河项目区(古蔺县)星光河小流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我院根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渔塘河项目区(古蔺县)星光河小流域实施方案》及四川省水利厅《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宣汉县杨家河等21条小流域实施方案的批复》(川水涵[2014]1338号),进行了古蔺县星光河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施工设计。

我院根据具体批复情况基础上,对实施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工程治理水土保持面积和工程措施指标与批复保持一致。

工程总体布星光河小流域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5km2。

共实施坡改梯60.00hm2(石坎48.50hm2,土坎11.50hm2);水土保持林276.0hm2;经济果木林364.0hm2;封禁治理1099.46hm2;保土耕作550.54hm2。

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塘堰整治7座,蓄水池32口,沟渠13.08km(原批复12.68km),沉砂凼58个,作业道路7.63km。

应古蔺县水务局的要求,通过发动当地群众将原实施方案中水土保持林和经果林的苗木栽植费、保土耕作费用全部匹配到投工投劳中,不占用工程实际投资。

故本次施工设计星光河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1050.75万元。

其资金筹措方案为:中央财政资金680.0万元,占总投资的64.7%,省级财政资金补助292.0万元,占总投资的27.8%,县级自筹78.75万元,占总投资的7.5%。

四、施工技术要求1、坡改梯工程(1)地面平整:首先对耕地地面表土进行剥离,然后集中堆放;再根据地面设计水平线,进行土石方开挖、回填。

在筑埂的同时挖生土逐层随埂回填,将埂后填实,使回填土与土埂或石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将表土还原。

采用人力修梯田进行田面平整。

对交通不便、地面较窄的坡耕地,通常采用逐台下翻法、中间堆土法或横向纵厢堆土法进行田面平整。

坡度较陡,田面较窄,埂埂较高的采用逐台下翻法;坡度在15~20°的采用中间堆土法;坡度较缓,田面较宽的采用横向纵厢堆土法。

采用326DL挖掘机施工平整梯田。

对交通便利、地面较宽的坡耕地,采用机械施工平整梯田,其方法为中间堆土法。

(2)土埂填筑:土坎采用开挖后的土方夯填作为主体结构,土方夯填压实度不低于0.9。

坎体主体顶部宽度均为30cm,超出田面高度20cm,顶部采用C20砼压顶,压顶宽度与主体顶部保持一致,厚6cm。

坎体底部高程与背坡田面高程保持一致,坡脚设置排水沟,方便排水与灌溉。

(3)石埂砌筑:在清基完成之后,应通过相关人员验收后,才能开始砌筑块石埂。

选择比较平整的大块石作为基础,放在底层和外侧;砌筑时,要求稳、平、紧,块石与块石之间要相互压紧,上下两层的纵缝要错开呈“品”字形,层次感强烈;埂体砌筑缝隙中用较小块石填实,砌筑中每道石埂应均匀地逐层升高。

石埂顶部采用C20砼压顶。

2、蓄水池1、施工工艺蓄水池墙体及底板均采用C15砼,栏杆砖砌体砌筑时,要求平整、错缝,每层之间砂浆填筑饱满、密实。

砼浇筑需搅拌均匀、振捣密实。

2、施工方法(1)土石开挖:根据池大小,呈圆台形(上大下小)开挖蓄水池。

对交通便利的,采用机械开挖;对交通不便的,采用人工开挖。

严禁放炮作业。

开挖后的土石方,则集中搬运到周边低洼处填埋,或者用于坡耕地平整时的埂坎填充料。

(2)池墙清基:对墙体基础进行清基,清除杂物至硬基;如有软基础或者其它不良地质,则应用砂卵石或其他坚硬材料回填,平整后即可砌筑墙体。

(3)池底浇筑:清除池底杂物,并夯实平整池底。

采用机械拌合或人工拌合混凝土,将混凝土均匀摊平在池底,然后振捣密实。

(4)池墙浇筑:首先立模,然后采用机械或人工拌合混凝土,采用人工入仓,然后振捣密实。

(5)栏杆砌筑:砌筑花栏杆。

(6)砂浆抹面:采用M10砂浆抹面,要求平整光滑并与砖砌体紧密结合。

(7)施工养护:在砂浆或混凝土24小时初凝后,必须立即进行洒水养护。

在控制洒水量的同时,逐渐加密养护次数,一般要求:第一至七天,每两个小时养护一次;第八至十四天,每四小时养护一次;第十四至二十八天,每天养护两次即可。

冬季施工时,应用草帘覆盖砼施工部位,以保湿防冻。

蓄水池洒水养护期满后,必须立即屯蓄,要求分批次屯蓄,第一次屯蓄高度为正常蓄水位的1/3处;隔10天后进行第二次屯蓄,高度为正常蓄水位的2/3;隔20天后进行第三次屯蓄,直至正常蓄水位。

第一次蓄水,严禁供水时产生对池身、池底强力冲刷和不按要求水位屯蓄。

严禁正常使用期内使池干沽。

3、施工要求根据规划位置和设计的尺寸进行放线开挖。

及时检查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开挖尺寸是否预留浇筑或衬砌位置。

池墙(岸埂)清基至硬基上,开挖放线时留足衬砌厚度,对易跨蹋的破碎岩石和松软地层应边开挖边衬砌边回填。

蓄水池基础经相关人员验收后才可浇筑底板砼,底板砼浇筑时,应预埋止水带(一半在底板内、一半在侧墙内),侧墙体要求内外架模,一次性浇筑完成。

3、沉沙函1、施工方法(1)土石方开挖:根据凼大小,呈台柱形(上大下小)开挖凼。

沉砂凼均采用人工开挖。

开挖后的土石方,则集中搬运到周边低洼处填埋,或者用于坡耕地平整时的埂坎填充料。

(2)池墙清基、砼浇筑、施工养护等参见蓄水池部分。

2、施工要求沉砂凼的进水口与出水口最好不布置在一条直线上,其断面尺寸应相同;进水口与出水口的底部高程一致或出水口的高程略低于进水口。

根据典型工程施工图纸结合实际情况在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放线,完成开挖、备料后,严格按照设计标准配料、安砌、浇筑、养护。

4、排灌沟渠1、施工工艺按规划渠道的布置路线进行施工放样,定好施工路线;根据渠道的设计断面尺寸,沿施工线进行挖沟和筑埂,沟渠挖土方应由中心向外,先深后宽,分块分层开挖;分层向下挖,应先挖够深度,再挖够渠底宽度,然后进行修坡,然后支模浇筑混凝土,初凝期后进行两侧背箱填土夯实。

2、施工方法(1)工程选线:根据规划渠道的布置路线进行施工放样,做到线型平滑、顺直;渠道较长且坡度不是很明显的水平沟,需测量放线,确保渠道比降符合设计要求。

(2)土石方开挖:根据渠道断面大小,呈梯形(上大下小)开挖渠道。

渠道均采用人工开挖。

开挖后的土石方,则集中搬运到周边低洼处填埋,或者用于坡耕地平整时的埂坎填充料。

(3)渠墙砌筑、混凝土浇筑、施工养护等参见蓄水池部分。

3、施工要求(1)根据渠道的设计断面尺寸,沿施工线进行挖沟,沟渠挖土方应由中心向外,先深后宽,分块分层开挖;分层向下挖,应先挖够深度,再挖够渠底宽度,然后进行修坡。

沟底或沟埂薄弱环节应加固处理。

渠槽开挖清基后应通过相关人员验收。

底板采用C20砼浇筑,先浇筑底板砼,再安砌边墙预制砼块。

(2)在混凝土拌和中应定时检测骨料含水量。

混凝土掺和料在现场宜用干掺法,且必须拌和均匀。

拌合时间一定符合规范要求。

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较小容易产生麻面,较大预制板容易裂缝。

(3)前台人工模具上料要匀、要满,避免预制板薄厚不匀。

模具喷油要匀,特别是模具底部边角要重点喷油,容易脱模,如,喷油太少,容易造成沾模,使预制块缺棱掉角。

自制震动平台钢板0.8 cm 或1 cm 为宜,钢板过厚震动平台挪动不便,钢板太薄震动不匀。

震动平台四角震动弹簧一定要长度、硬度相同,以免震动不匀,造成个别部位漏振。

(3)夏季气温较高时,要采取一定覆盖措施,预制混凝土厚度较薄,收缩过快容易裂缝。

翻板时间要控制好,翻板时间太早造成预制板断裂或掉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