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卷 第4期2009年10月北 京 农 学 院 学 报JOU 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 Y OF AGRICU LTU REVo l.24,N o.4Oct.,2009收稿日期:2009-03-10;修订日期:2009-05-20作者简介:杨柳,硕士研究生,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分析化学和色谱仪器分析;通讯作者:路苹糖类物质测定方法评价杨 柳,王建立,王淑英,路 苹*(北京农学院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06)摘 要:糖类物质是生物样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命代谢中起着主要作用。
糖类物质测定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有着重要意义。
笔者论述糖类物质测定的主要方法,评价各种糖类物质测定方法的技术特点。
关 键 词:糖类物质;测定方法;评价中图分类号:Q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3186(2009)04-0068-04A Review on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Sugar ContentYA NG Liu,WAN G Jian -li,WANG Shu -ying,LU Ping *(N ew T echno lo gical L abo rato ry in Ag riculture A pplication in Beijing ,Beijing U niver sity o f Ag icultur e,Beijing 102206,China)Abstract :Sug ar co ntent det erminatio n is impo rtant in life science study.T his paper rev iews methods used in the determinatio n of sug ar co ntent.T he advantag e and suit abilit y among the methods are discussed.Key words :suga r content ;det erminatio n methods;r eview 碳水化合物统称为糖类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大类化合物,也是蛋白质、脂肪代谢的必要物质,并且是人体必需重要营养元素之一。
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测定是生物化学和其他生命学科、食品检验、临床检验、疾病诊断和质量检验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了解掌握糖类物质的各种测定方法的原理和技术特点,对在科研实际工作中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碳水化合物种类较多,按其组成特征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寡糖)和多糖三大类。
由糖苷键结合的糖链,超过10个以上的单糖组成的聚合糖称为多糖,低于10个单糖的短链聚合糖称为寡糖;按理化性质可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可溶性糖和不可溶性糖;转化糖等。
糖类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含有游离醛基的双糖都具有还原性,葡萄糖、果糖、乳糖和麦芽糖等都是还原糖,其他双糖(如蔗糖)、低聚糖乃至多糖(如糊精、淀粉等),其本身不具有还原性,属于非还原性糖,但非还原性糖都可以通过水解而生成还原性的单糖,测定水解液的还原糖就可以求得相应糖类的含量。
因此,单糖是糖类物质的基础,通过测定单糖的含量,可相应换算为总糖、双糖及多糖。
单糖具有还原性,还原糖测定是一般糖类测定的基础[1]。
糖类物质测定方法很多,主要方法包括有容量法、分光光度法、酶分析法、色谱法和旋光法等。
1 容量法1.1 碱性铜盐定糖法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特点 碱性铜盐方法主要用于测定还原糖。
碱性铜盐溶液即为费林氏试剂,由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组成。
甲液为硫酸铜溶液,乙液为酒石酸钾钠等配成的溶液。
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糖能将碱性酒石酸铜溶液中的Cu 2+ Cu + Cu 2O 。
1.1.1 直接滴定法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特点 将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乙液等量混合,立即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该沉淀很快与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可溶性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
酒石酸钾钠铜具有氧化性,在加热条件下,能将还原糖氧化成醛酸,本身还原为氧化亚铜沉淀。
反应终点用次甲基蓝指示,次甲基蓝是一种氧化还原指示剂,其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为无色,它的氧化能力比Cu 2+弱,待还原糖将二价铜全部还原后,稍过量的还原糖则可把次甲基蓝还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即为滴定终点。
试样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液(用还原糖标准溶液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根据样品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直接滴定法是GB/T 5009.7-1985方法中的第二法和GB/T 5009.7-2003方法中的第一法。
它是在蓝-爱农容量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方法特点是试剂用量少,操作和计算都比较简便、快速、滴定终点明显[2]。
但因色素干扰影响滴定终点的观察,故不适于检测深色样品。
臧瑾康等人改进还原糖测定的国标方法,用费林试剂(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的深蓝色溶液的颜色消失至呈K 2F eCu(CN)6的浅黄色溶液作为终点,其方法与国标直接滴定法无显著性差异,减少终点误差,简化操作[3]。
直接滴定法所用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配制方法不同于蓝-爱农容量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配制方法:甲液15.00g 硫酸铜及0.05g 次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
乙液50.00g 酒石酸钾钠及70g 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 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稀释至1000mL 。
亚铁氰化钾的作用是与Cu 2O 生成可溶性络合物,而不再析出红色沉淀,消除沉淀对观察滴定终点的干扰。
该法滴定操作条件要求很严,滴定必须在沸腾条件下进行,测定结果与试验条件有关,如试剂碱度、热源强度、加热时间和滴定速度等。
2009年第4期杨柳等:糖类物质测定方法评价69淀,加入过量的酸性硫酸铁溶液,氧化亚铜被氧化成铜盐而溶解,硫酸铁被还原为亚铁盐。
以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氧化作用后生成的亚铁盐,根据滴定时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计算氧化亚铜含量。
再从 相当于氧化亚铜质量时葡萄糖、果糖、乳糖、转化糖的质量表 中查出与氧化亚铜相当的还原糖量,即可计算出样品中还原糖含量。
高锰酸钾滴定法又称Bertrand法,是G B/T5009.7-1985方法中的的第一法和GB/T5009.7-2003方法中的第二法。
该法的准确度和重现性都优于直接滴定法,方法的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有色样液也不受限制[2]。
但流程长、步骤多、操作复杂、费时,需使用高锰酸钾法糖类检索表[4]。
高锰酸钾滴定法所用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配制方法与直接滴定法不同,配制方法如下:甲液34.639g硫酸铜加适量水溶解,加0.5mL硫酸,并稀释至500mL。
乙液173.00 g酒石酸钾钠及50g氢氧化钠加适量水溶解,并稀释至500 mL。
测定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操作条件进行。
1.1.3 萨氏法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特点 将一定量的样液与过量的碱性铜盐溶液共热,样液中的还原糖定量地将二价铜还原为氧化亚铜。
氧化亚铜在酸性条件下溶解为一价铜离子,同时碘化钾被碘酸钾氧化后析出游离碘。
一价铜将碘还原为碘化物,而本身从一价铜被氧化成二价铜。
剩余的碘与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反应。
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消耗量可求出与一价铜反应的碘量,从而计算出样品中还原糖含量。
萨氏法又称为So mog yi法,是一种微量法,检出量在0.015~3mg,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
萨氏法所用的碱性铜盐溶液,主要由硫酸铜-磷酸盐-酒石酸盐组成。
萨氏试剂用N a2HP O4部分代替NaO H,使试剂碱性减弱,因此配成混合溶液也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萨氏试剂中大量的Na2SO4可降低反应液中的溶解氧,避免生成的Cu2O重新氧化。
应严格控制操作条件,萨氏试剂的标定和样品测定在同一条件进行。
自1933年萨氏法由Somo gy i提出以来,已有多种萨氏改良法的报道。
潘能斌改良的萨氏试剂省去酒石酸钾钠的标定步骤,并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5]。
1.1.4 蓝-爱农法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特点 用样品试液滴定一定量、煮沸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以次甲基蓝为指示剂,达到终点时,稍微过量的样品试液将蓝色的次甲基蓝还原为无色的隐色体,而显出氧化亚铜的鲜红色沉淀。
根据试液的用量,查蓝-爱农法专用检索表,求得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蓝-爱农法又称L ane-Eynon M ethod,准确度高、重现性好,是一种快速简单的方法。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把该法定为测定还原糖的标准分析方法。
但该法试剂、操作要求严格,终点不易判断。
该法所用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同高锰酸钾滴定法。
还原糖与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反应不符合等摩尔关系,不能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本法对滴定操作条件要求很严,要求滴定在沸腾条件下进行,样液必须在2min内加热至沸,总煮沸时间在3min内完成,其中维持沸腾2min,然后以1滴/2s 的速度滴定至终点。
1.2 碘量法定糖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特点 含有游离醛基的糖(葡萄糖)和半缩醛羟基的糖(乳糖、麦芽糖),于碱性溶液中在碘的作用下,可被氧化为相应的一元酸。
由于加入的碘与氢氧化钠都是过量的,两者作用生成次碘酸钠残留在反应液中,当加入盐酸使反应液呈酸性时析出碘。
用硫代硫酸钠应式进行定量计算,而不用经验检索表。
碘量法可用于醛糖和酮糖共存时单独测定醛糖,适用于各类食品,如硬糖、异构糖、果汁等样品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
碘量法分为常量法和微量法,主要差别在于测定时样液用量、试剂浓度及用量不同,常量法样液用量20~25mL,样液含醛糖0.02%~0.45%;微量法样液用量5mL,检出量为0.25~1mg[2]。
碘量法自1918年创始以来已经历多次改良,主要在碱性试剂的选择、反应体系的碱度、反应温度等方面进行改进。
其目的一是防止酮糖的氧化,降低共存的酮糖的影响;二是使碱性条件下醛糖与碘的反应完全按反应式进行,以便于计算。
1.3 铁氰化钾法定糖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特点 还原糖在碱性溶液中将铁氰化钾还原为亚铁氰化钾,本身被氧化为相应的糖酸。
剩余的铁氰化钾在乙酸的存在下,与过量的碘化钾作用析出碘。
析出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
由于反应是可逆的,为了使反应顺向进行,用硫酸锌沉淀反应中所生成的亚铁氰化钾。
还原糖量与硫代硫酸钠用量之间不符合等摩尔关系,不能根据反应式直接计算出还原糖含量。
首先计算出氧化还原糖时所用去的铁氰化钾的量,再通过查经验表即可查得试样中的还原糖的百分数。
铁氰化钾法滴定终点明显,准确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是粮食、油料等样品中还原糖测定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G B/T5513-1985)。
薄海波研究发现,该法滴定速度的控制十分关键,滴定太快会使结果偏低,太慢会使结果偏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