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望月 教案

望月 教案

25 望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瞳仁、不假思索、云絮”等词语。

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长江洪水灾情的紧急,初步领会人民子弟官兵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读通课文,理解词义,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出示月夜图,然后教师叙述:清幽的夜空,一轮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静静地吐洒着清辉。

有月的夜空是宁静而优美的。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和作者赵丽宏还有他的小外甥一起,走上江轮的甲板,去感受望月的乐趣。

2.通过预习,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尝试学习,我来展示。

1.字词万花筒
(1)我会读。

清辉晶莹闪烁芦荡镀上外甥凝望
清幽旷远瞳仁不假思索比喻云絮船舱
①指名读词语
②理解部分难懂的词语
(2)我会写。

①指名说说哪些生字难写,注意点是什么?
②选择难写的字,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2.朗读训练营。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3.结构梳理站。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江中之月)第二段(3—20自然段)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诗中之月,想象之月)
第三段(21自然段)“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三、品味“江中之月”,对话启智。

1.师读课文,学生闭眼倾听,说说自己的感受,仿佛看到了什么?
2.仔细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哪一处描写深深吸引了你?画出相关的语句,写上自己的感受。

3.交流:
①景物:月亮江面芦荡树林
②山峰品读“安详”感受那份静静地美;品读“晶莹闪烁、跳动、伸展”等词,感受动态美,了解动静结合的写法。

③为什么称为“黑色的剪影”。

(月光下,树林、山峰等只留下黑色的轮廓,就像用黑色的纸减下来贴在远处。


④理解“镀”的意思:形容月光均匀地洒在物体的表面,而且还能闪闪发光,这一词的使用,更显出月夜的迷人。

⑤指导朗读,读出月夜的迷人。

四、课堂小结。

这一课,我们感受了“江中之月”的迷人,下一节课,我们再去品味“诗中之月”的清幽旷远以及“想象之月”的神奇。

五、作业超市。

1.抄写词语。

2.完成《补充习题》一到三大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感受月色之美,品味小外甥的奇妙幻想。

2、让学生主动感受诗文魅力,主动积累诗文,体会听说读写的乐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自我定向。

1.复习回顾,听写第二自然段。

2.相互交换批改。

二、品读课文,对话启智。

1.合作小贴士:
课文第二段,主要讲我和小外甥之间快乐地交谈,仔细读读这段文字,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外甥,你又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画出相关的语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班级汇报。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3.班级汇报,对话启智。

△聪明好学(诗中之月)
①关注“挑战”,从挑战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
②了解这些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天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思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思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寂寞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愁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思念
一轮明月,传达出如此丰富的情感,古诗的语言是凝练的,更是富有韵味的。

我们来学着作者和小外甥的样子来对诗。

③师生、生生对诗。

④月亮一直是古代文人雅士笔下的常客,关于描写月亮的古诗还有很多,
你能背几首吗?
⑤学生背诗。

△爱幻想(想象之月)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提问:“我”有没有直接回答小外甥的问题?为
什么?
②出示小外甥幻想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小外甥的比喻使作者感到
惊讶?(想象新奇,出人意外)
③聚焦“绘声绘色”,了解其意思。

④指导学生绘声绘色地读出小外甥的天真、可爱,富于想象。

⑤你觉得还可以把月亮比作什么?也展开你们的丰富想象吧!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我”独自一人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我”会幻想些什么?(从小外甥的身上,他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2.感谢月亮,带给我们如此美丽的景象;感谢月亮,孕育出如此多情的诗篇;感谢月亮,让我们饱有如此美好的童心、童趣。

同学们,望月,读月吧,你会幸福地沐浴在月亮的清辉里,你会幸福地浸染在月的灿烂诗文中。

四、作业超市。

1.把自己关于“月亮”的想象写下来。

2.完成《补充习题》和《配套练习册》。

附板书设计:
“我”江中之月
望月诗中之月
小外甥想象之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