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方剂学 解表剂 课件

中药方剂学 解表剂 课件




甘草 黄芩
白芷 生地
主治
外感风寒湿兼里热之证 腠理闭塞 卫阳被遏 恶寒发热 无 汗 头痛项强 肢体酸痛
风寒湿邪 肌表经络
气血不利 经气不舒
热邪内蕴,阴津略伤
作 用 外散—散风寒湿
口苦微渴 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
重表兼里 内清—清解里热


利关节 止痹痛 重在解表散风 寒,兼祛湿邪
君:羌活 祛上焦及表部风寒湿邪 臣: 防风 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苍术 发汗除湿,防湿内侵 佐: 细辛
效用特点 辛温发汗之峻剂 ? ①麻桂的相须配伍
②麻桂的药量比例 临床应用 1、风寒表实的要方—邪实体壮
2、治咳平喘的基础方(肺、实)
①风寒表实之喘—原方 ②风寒闭肺之喘—去桂,如三拗汤 ③风寒痰气咳喘—去桂加苏子、陈皮,如华盖散 ④风热犯肺咳喘—去桂加石膏,如麻杏石甘汤
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解热、促进腺体分泌、镇
白芷
散寒祛风 宣痹止痛
川芎 生地、黄芩 清泄里热,又防辛温燥烈伤阴
使: 甘草 调和诸药


君: 羌活 臣: 防风 苍术 佐: 细辛 白芷 川芎 生地 黄芩 使: 甘草 ——少阳经 ——太阳经 ——风药中之润剂 ——太阴经 ——少阴经 ——阳明经 ——厥阴经
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
临床应用
1、原则:表实无汗,内有蕴热 2、现代:感冒、流感、风湿性关节炎 3、变通
方 歌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组 成
麻 黄
石膏
甘 草
杏仁
主治
脉浮数。
表邪未解,肺热喘咳证
1、病机:邪热壅肺,宣降失司 2、主症: 喘咳、气急甚鼻煽、身热口渴、苔薄黄、
3、关于有汗无汗 有汗而喘—肌表无邪,已全入里—肺热较重—
热壅于肺(无大热)
无汗而喘—肌表有邪,未全入里—肺热较轻—
1、具有双向调节体温、汗腺分泌、免疫功 能、肠道蠕动等作用。
2、有抗炎、镇痛、镇静作用。 3、能抑制幽门螺旋菌、幽门弯曲菌、金葡 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还能抗流感病毒。 4、有明显祛痰作用。
方 歌 桂枝汤治太阳风, 芍药甘草姜枣同, 解肌发表调营卫, 表虚有汗此为功。
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川芎
无汗而喘(热闭于肺):石膏1~3倍于麻黄。 有痰(大叶性肺炎):加胆南星、竹沥、天竺黄。
发热甚:加银花、连翘、黄芩、知母。 气急喘甚:苏子、桑白皮。 小儿麻疹合并肺炎:加透疹药(升麻、葛根)。
荨麻疹(属风热者):加防风、地肤子、僵蚕、浮萍。
然以解表为主,和营之力不足,须增敛营之品相助
臣:芍药三两9―――敛阴和营 (酸苦微寒,收敛阴气,补养营阴) (针对营弱)
桂枝与芍药相配,一散一收,散则去邪,收则和营。 桂枝辛散而不伤正,白芍敛阴而不碍邪。其于解表中寓 敛汗养阴之意,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功。
方解
君:桂枝三两9―――发汗解表, 调和营卫 臣:芍药三两9―――敛阴和营 佐:生姜三两9――辛温发散,入气分,助桂枝 解表发散风寒,亦可降逆止呕(治兼证) 大枣12枚(4)――甘温养血,助芍药和营 补益和中,助芍药滋脾生津,以助汗源 调和营卫
方解
君:麻黄三两9―发汗散风寒,宣肺平喘
发汗而不和营卫,必伤其正
臣:桂枝二两6―发汗散风寒,以助君药散表之力 调和营卫 (卫郁营滞――营卫不和)
△ 麻桂相配,发汗解表,使邪气去,表气和(营卫调和) 柯琴:“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 佐:杏仁二两6―利肺气(麻黄治喘,在于宣肺),解表 △ 麻杏相伍,一宣一降,恰似肺性,使邪气去,肺气和 佐使:炙甘草一两3--调和诸药(有宣有利,有升有降) 和胃气,使发汗不伤正
使: 炙甘草9 调和诸药
讨论
1、解表与麻黄汤,桂枝汤的区别 2、为何要用五味子收敛肺气 因肺为娇脏,性喜清肃,喜轻清而恶 重浊,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故用药多 以辛散轻扬之品,但辛散燥烈之品最易耗 散肺气,故配以五味子使散中有收,防止 肺气的耗散。
3、白芍、甘草的配伍意义 芍甘相配酸甘化阴(间接补阴 法),防止麻桂辛散发汗太过伤阴 之弊。 方 歌 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臣: 杏仁五十个— 苦微温、利肺平喘
使: 炙草二两— 甘温、调和药性
3、说明
①为何麻石二药为君 因麻黄只能散风宣肺,石膏只 能清热,二者相制配伍,才能完整 体现出标本同治的治法。 ②如何由辛温峻剂变为辛凉重剂 a.变麻黄桂枝的主要配伍为麻黄石 膏的主要配伍 b.石膏用量倍于麻黄


1.原则范围:治喘要方(喘为必备,有无表证皆可)。 2.现代:急支、支喘、大叶性肺炎、麻疹合并肺炎。 3.加减:有汗而喘(热雍于肺):石膏5倍于麻黄。
嗽、苔薄黄,脉浮数。
银—外感风热表证之重证(温病初起)
病机:温热袭表、热毒内传
主症: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口渴、
舌尖红、脉浮数。
三、说 明
桑 菊 饮
①主要配伍? 桑叶配菊花(辛凉解表,清肺止咳) ②何谓风温? 感受风热病邪引起的 ,以肺 卫表热证为初起症候特征的急性 外感热病,多发于冬春二季。
三、说 明
4、关于方中生地
5、参考—治疗治疗三叉神经痛
Small Blue Dragon Decoction
麻黄 桂枝 干姜 细辛
半夏 芍药 五味子 甘草
主治
外寒里饮证
1、病机:风寒袭表,引动内饮、肺失宣降 2、主症: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白清稀、 胸痞、苔白滑、脉浮
3、兼症:水肿、身重、干呕 作 用
外散—麻黄、桂枝、细辛 内温—干姜、半夏、细辛 解表散寒 温肺化饮
咳、祛痰、扩张支气管、抑菌、抗病毒、抗炎等 作用;并有促进糖酵解、与抗癌剂顺铂联合应用 增强抗癌效果之作用。
方名
麻黄汤
组成
麻、桂、杏、草
功用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主治
风寒表实证
大青龙汤 倍麻、甘加石、姜、 发汗解表, 枣 清热除烦 麻黄加术汤 加白术 解表散寒 祛湿 麻杏薏甘汤 麻、杏、薏、甘 解表祛湿
第一章
概述
麻黄汤
桂枝汤
九味羌活汤
小青龙汤
银翘散
桑菊饮
麻杏甘石汤
败毒散
一、含义(解表药、解表、表证) 二、立法依据 《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三、作用: 1、发汗—刺激汗腺,表邪随汗而解 2、解肌—宣开肌腠,使表邪外出 3、透疹—引导麻毒向外透发 四、适应证—表证(恶寒发热、苔薄脉浮)
五、分类 1、辛温解表—祛风散寒胜湿—风寒、风湿表证
2.桂枝汤是如何调和营卫的 (桂枝与白芍的配伍意义)
桂枝发表通阳调卫,白芍酸寒敛阴和 营,合而一表一里,一阴一阳,一散一收, 共凑调和营卫之功。 3.与麻黄汤证的区别 ①寒之轻重 ②汗之有无 ③脉之缓紧
临床应用 1、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 ①兼喘—加苏子、杏仁、半夏—桂 枝加厚朴杏子汤 ②兼项背不舒—加葛根、防风—桂 枝加葛根汤
4、主治:风热表证:发热恶寒、口渴、苔
薄黄、脉浮数
5、现代:急性感染性疾病初起的常用方
二、区别
解表力小(质轻量轻)——辛凉轻剂 桑菊饮 宣肺效好
作 用
银翘散
解表力强(药多量重)——辛凉平剂
长于清热解毒
主治
桑—外感风热表证之轻证(风温初起)
病机:邪在肺卫,清肃无权。 主症:发热恶寒轻微短暂,口微渴,咳
热闭于肺 (身大热)
1、治法: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相制为用?
2、配伍: 君: 麻黄四两—辛苦温、宣肺平喘
石膏半斤—辛甘大寒、清肺泄热
本方石膏为麻黄用量之一倍使麻黄走表之性减,而 偏入肺,重在宣肺,二者配伍,石膏倍于麻黄,不失为 辛凉之剂,麻黄得石膏则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 黄则清解肺热而不凉遏;二者宣肺平喘,清肺泻热,而 不留邪,为相制之用。
代表方:一级方:麻黄汤、桂枝汤 小青龙汤、 九味羌活汤 二级方:止嗽散 2、辛凉解表—疏风清热、透疹—风热表证 代表方:一级方: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甘石汤
3、扶正解表—散表助正—正虚外感
代表方:一级方:败毒散 二级方:参苏饮
使用注意
1、不宜久煎。 2、发汗有度,不可太过
3、慎饮食,避风寒
4、宜忌:外邪入里,麻疹已透,疮疡已溃, 虚证水肿,吐泻失水不宜 5、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桂枝三两 炙甘草二两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
生姜三两
主要配伍
药 量
桂枝配芍药。 桂芍等量1∶1。
作用特点 1.解表力小—桂枝、生姜 2.长于调和营卫—桂枝、白芍 主 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
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太阳中风证)
1.主症:恶风发热、汗出、苔薄白、脉浮缓 2.病机:风寒客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主 治 治 法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桂枝汤证病因病机示意图
卫中邪气盛
(卫强) 卫外功能失职 不能保护营阴
卫 在 脉 外
营 在 脉 中
营伤(营弱)

营阴外流
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方解
君:桂枝三两9―――发汗解表, 调和营卫
(针对卫强)
(辛甘温,辛可发散,温可祛寒,甘可调和。 既可入气分,又能入血分;既可走表,又可入里。)
讨 论
1.有汗为何还要发汗 此方证之出汗是病理的表现,称病 汗(有凉感),桂枝汤的发汗是治病的 方式,称药汗(有温感),桂枝汤发汗 是通过药汗来祛除病汗。如不发汗,则 邪气不去,自汗终不能止。而运用本方 发汗是药汗,它可使邪去正安、营卫得 和,自汗得止,故虽已自汗,仍应本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的原则微发 其汗。
银 翘 散
④为何称之辛凉平剂? a.用药数多、量多 b.透表清 解力强 c.主治风热之重证
银 翘 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