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要特点
摘要: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受当时文化、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影响,具有其特殊性,本文认为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伦理方法政治化、伦理方法的传承性、方法途径的内在性、方法使用的强制性四个主要特点。
关键词: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特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66-02
我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和
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方法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不同特点。
研究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特点,吸收其优秀成果,对新形势下不断完善和发展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伦理方法政治化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点是伦理方法。
儒家的伦理方法政治上,主张实施“德政”,坚持“德治”;对民众,采用“道之以德”的教民方法,以“道德教化”为根本,对家族,教以人伦,讲究孝亲;对自己,修身为本,强调克己与内省;对师长、朋友和他人,提倡尊重亲和、讲究修睦。
可见,其方法理论是逻辑十分严密的体系。
该方法体系还特别强调两个原则:一是强调个人修养、家庭管理和国家治理相结合,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逻辑机构,把握了伦理方法的政治方向——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服务。
二是强调宽以待人与严于律己相结合,提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和合”、“中庸”原则。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提倡这种原则方法,既有利于处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处理地区与地区、民族语民族之间的关系,客观上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国家的政治稳定。
实质上,儒家思想既是一种为政治服务的伦理思想,又是一种以伦理为基础的政治思想。
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是其区别于宗教和其他学派方法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
我国古代的伦理方法与西方的宗教伦理方法也不同,中国属于政治伦理,是伦理道德与政治统治紧密结合的产物。
譬如周公就提出过“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敬德保民”的思想。
孔子继承和弘扬了这一思想,主张政治上实行“德政”,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意即统治者只要将德作为治国的基本理念和原则,人间的秩序就会像天上的星系那样有序而和谐了。
孔子的后继者始终坚持把伦理与政治紧密结合,为政治服务,强烈体现了伦理方法政治化的重要特色。
二、伦理方法的传承性
中国的伦理方法具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
周朝统治者认为商纣的灭亡是暴虐无道,所以周公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倾向于实施“德政”。
春秋时期,孔子继承周公思想,进一步提出“仁”和“礼”的思想,“克己复礼为仁”把恢复周礼作为“仁”
的目的,并将这一伦理思想推及政治,明确主张政治上实行“德政”。
战国时期的孟子发展孔子仁政、重民思想,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政治上主张“王道”,反对“霸道”,认为只有以德服人才能“得民心”。
汉代董仲舒,借“君权神授”之名,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并发扬了儒家思想,使儒家伦理道德及其方法被历代封建统治者传承,以此作为统治思想,儒家伦理方法也就被推上了“独尊”地位。
此后,伦理方法体系在数千年封建统治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诸如“三纲”、“五常”、“四维”、“五伦”、“三从”、“四德”等具体伦理规范和修养方法。
但其方法的内涵品质一直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其为统治阶级思想政治服务的方法本质更是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
三、方法途径的内在性
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伦理教育为代表,其教育方式特别强调“内化”、“内圣”。
因为儒家伦理的核心,是强调内在的人格意识。
认为人要讲人格,既要肯定自己的内在价值,也要肯定别人的内在价值,即人格价值。
并认为人的内在价值是铸造道德观念的核心依据,所以为人处世应该保持自己的内在价值,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要把它看得比生命还宝贵。
在治国、教民方面,儒家反对才外部武力征服,强调“以德教民”,让民众从内心归顺、服从。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上》)。
所以,孔孟的治国
教民方法,在方法途径特征上是一种追求内在价值的教化方法,是征服人心的内化方法。
孔孟把这种方法有国家推及家庭,有政治推及道德,一以贯之。
并且还指出,如果不采用道德教化方法,家庭出不了孝子,国家不会有顺民,动乱就会发生。
“鞭扑之子,不从父之教;刑戮之民,不从君之政,言疾之难行。
故君子不急断,不意使,以为乱源”(《说苑杂言》)。
四、方法使用的强制性
儒家的伦理方法同中国古代政治的专制主义相结合强制推行,不允许其他理论和方法与之抗衡,正所谓“独尊儒术”。
政治上的独裁专制是伦理专制统一的前提和保证,伦理专制统治则是政治独裁专制的思想理论基础。
政治上的等级制和伦理上的等级制是一致的,政治上的控制盒伦理上的教化是相通的。
在基层组织措施上,也实行政治与伦理的双重管制。
户籍制度,设立学校,制定家规、乡规民约、礼俗民俗都必须以儒家伦理方法为依据,如有违反,必受制裁,同时还要群起而攻之。
其伦理教育方法实施的强制性一遍及国家的每一个角落,落实到每一个家庭。
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在特定的封建社会环境下,有其很大的局限性,也限制思想多元化的发展程度。
封建王朝依靠思想理论来统治国家,将文化烙上政治的印记;儒家思想的“独尊”,让其他学派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我们的伦理思想发展的就很片面,但是长达千年的儒家思想的统治却给我们带来了文化的延续性;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思想的支柱,“人”“仁”“义”对后世影响甚大,对人的内
在修养要求,更是突出;儒家思想长期作为封建统治工具,必然有其强制性,教化趋于统一性。
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这些主要特点,培植了中华民族的含蓄、仁慈、善良、勤劳、朴素等传统美德,孕育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优良的德性修养,这种美德至今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必须大力弘扬的先进美德。
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过程中既要充分采用“自省、慎独”方法的精华,更要根据现今时代的要求,创造性地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孟旭.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评述[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2).
[3]邹兰香.“修身为本”伦理思想在现代德育中的借鉴[j].湖南社会科学,2002,(04).
[4]吕耀怀,卢军.古代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简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02).
[5]汪世堂.我国古代若干德育原则和方法的历史借鉴[j].天水师专学报,1994,(03).
作者简介:向莉,女,中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湖南株洲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