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本节课本着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改变以往由教师直接说出生态系统概念、组成及其自动调节能力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多边互动的形式,即教师巧妙地结合课本及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生态系统的成分为切入点,分开理解、层层递进、再综合理解,最终认知生态系统,从而实现从点到面的逐步认知。
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靠自动调节能力维持生态平衡,既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又是这一章的重点知识。
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主要让学生弄清两点:一是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二是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成分的作用,从而由点到面逐步认知到生态系统的功能。
最后小结生态系统的内涵,即一定空间范围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一个统一整体,使学生形成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观点。
为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作铺垫,认识到保护生物圈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也有限,对生态系统的知识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
本节课的概念和食物链食物网的知识单靠老师讲述是有困难的,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
另外学生由于受以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不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独立思考和总结能力也较差,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因此,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对本设计方案的评价:
此教学设计比较完善和新颖,摆脱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固定教案模式。
它完整地包括了备教材和课标、备学生以及备教法这三个板块。
从头至尾,教学目标清楚,教学重难点把握到位并突出,导入新课时用播放视频的方法,这样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以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的讲解过程中条理清晰,采用了讲解法、分组讨论法、观察法、引导法、总结归纳法和直观教学法。
我们认为,这应该会是一堂丰富多彩的课。
当新课接近尾声时,教师作了一个短短的概括性小结。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新知识,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反馈。
设计的板书简单明了,板书与PPT 结合使教学更完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但这份教学设计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对新课学习的设计还不够完善,学习小结概括的不够全面等。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