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与绝缘体
5、导体与绝缘体
课题:导体与绝缘体
备注
教学目标:
1、有些物质容易让电流通过,它们被称作导体,有些物质不容易让电流通过它们被称作绝缘体
2、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检测,使学生经历猜测、检测、总结归纳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学会和应用科学的检测方法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课后题目:
2、因此在生活中要注意安全用电
3、我这儿有一个手机充电器,谁能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介绍它哪些地方是导体,哪些地方是绝缘体?
4、那我们在使用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5、再来说说我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
6、高压线上的陶瓷是一种很好的绝缘体
四、小结
1、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2、用一分钟的时间来完成任务清单
2、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来看一看(铝钥匙、塑料尺、纸、铜棒、易拉罐皮、小木棍、玻璃、橡皮筋、铁丝、布条、回形针、陶瓷调羹,重点教会孩子认识各种材料的材质,为后面能够树立清晰的认识奠定基础。)
3、请大家来猜一猜如果将这些物品分别连接到电路中会有怎样的现象?
二、科学探究
(一)进行预测
1、请将我们的预测填到记录单中
2、检测完毕,哪组同学想和大家分享你们的研究结果?
3、其它组还有补充吗?
4、有不一样的结果吗?
5、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些物品连接到电路中小灯泡亮了?
(实验后,学生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总结,将思维进行升华。)
(四)实验结论
1、现在我们能不能给这些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品起一个既贴切又科学的名字?
此处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回顾已有的知识,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参与进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让孩子初步体会导体和绝缘体,并能试着将其与电路中小灯泡亮与不亮联系起来
学生之间的评价,互相纠正问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正确观点的提出
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探究空间,允许他们进行自主选择,从而提高探究兴趣
2、哪组想来说说你们的猜测
3、哪组还有不同的意见?
(引出学生们的不同观点,产生矛盾,从而加深学生们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同时不同的观点还有可能使生成性的问题产生,将问题进行拓展。)
4、那我们应该怎么验证我们的猜测
(二)学会科学的检测方法
1、有谁愿意选择其中的一种物品给大家检测一下
2、关于他的检测步骤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吗?(科学吗?)
板书设计:
导体与绝缘体
铜棍塑料尺子
铁丝木棍
铝钥匙纸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上的是演示实验,学生预测一个我检测一个,我想如果不这样强调,课上一部分学生很可能会把待检测的物体凭借他们固有的经验,不假思索地一次性预测,并记录下来。那么预测一个检测一个的好处在于学生会及时发现预测与检测结果不同的原因,从中发现问题。学生们在反思中,甚至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特点有了一定的感知,有利于及时修正自己判断上的失误。学生更会发现预测出错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安全用电。这部分设计的活动是第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学生的讨论,验证,让学生懂得了导体和绝缘体各有什么作用?强化了学生们对导体和绝缘体的理解。明白了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形成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探究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那些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品呢?
板书:导体和绝缘体
三、拓展延伸
1、我们的身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你亲眼见过吗?现在利用这个仪器我们来试一试
(学生们通常都能知道人体、水、大地是导电而利用万用表,能够让学生们清楚地看到人体导电,这将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触动,增强安全意识。)
3、请看科学的检测步骤
(1、预测结果;2、检测电路;3、检测物品;4、重复检测;5、记录结果;6、整理物品)
4、哪些是你没想到?为什么呢?
(进一步强调正确的操作步骤,为下一步的操作过程扫清障碍。)
(三)科学的检测过程
1、下面就让我们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如果检测完老师准备的物品也可以任选两种你们组最感兴趣的物品接着进行检测。
教学重点:
通过检测初步认识一些导体和绝缘体以及安全用电常识
教学难点:
掌握科学的检测方法
教学准备:
电池、小灯泡、导线、铝钥匙、塑料尺、纸、铜棒、易拉罐皮、小木棍、玻璃、橡皮筋、铁丝、布条、回形针、陶瓷调羹
课时准备: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电路检测器,现在咱们来个比赛,看哪组连接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