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
• 2.大血管:新生儿大血管的弹力纤维少,故 弹力不足,以后血管壁渐厚,弹力纤维增 多,12岁时大血管的发育成熟程度开始与 成人相同。 • 表格格5页 • 呼吸型:婴儿呈腹式呼吸,3岁后呈胸式呼 吸。刚出生时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全,故 在节律和深浅上可出现呼吸不齐、间歇和 暂停等。
• 表1-1不同年龄婴幼儿呼吸次数平均值及与 脉搏的比 • 年龄每分钟呼吸平均次数 脉搏:呼吸 • 新生儿40~50 3:1 • 1岁以内30~40 (3~4):1 • 1~3岁25~30 (3~4):1 • 4~7岁20~25 4:1
2.心血管系统——人体运输管道:
• (1)婴幼儿心血管系统解剖特点: • 1.心脏:婴儿时期心脏体积相对较成人稍大,但 其与身体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新生儿心 脏重约20—25克,占体重的0.8%;l~2岁达60克, 较新生儿时期增加两倍多,占体重的0.5%。出生 后第一年心脏增长最快,7~9岁及青春期时增长 速度再次加快。
• 肠:婴幼儿的肠壁粘膜细嫩,发育良好,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结,透 过性强,吸收能力好,易于把已消化的营养物质吸收到血管和淋巴管, 并运送至全身被机体利用。婴儿肠壁肌肉较薄弱,并且肠蠕动比成人 差,故食物在肠腔内通过时间较长,有利于消化吸收,但是婴幼儿的 肠液分泌和肠蠕动易发生功能性紊乱。 • 胰酶:出生时胰腺重34克,1岁时12克,5岁时25克,以后随年龄增 加逐渐增重,至成人时达80克。在出生时及随后的四周内,十二指肠 液中胰淀粉酶很低,故很少能检出,而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 和脂酶的活性约相当于成人的10%。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这些酶的活 性逐渐增强,迅速达到成人的水平,并维持恒定不变。胰淀粉酶活性 在6个月以下的小儿较低,以后增多,1岁后才接近成人水平,故不宜 过早地给婴儿喂淀粉类食物。婴儿因胰腺酶的活性比较低,故对脂肪 和蛋白质的消化也尚不够完善。 • 肝脏:年龄越小,肝脏占体重的比例相对越大,新生儿肝重约为体重 的5.5%,婴儿为3%5%,而成人为2.5%。小儿肝脏血管丰富,但肝 细胞分化不全,肝功能较差。婴儿时期由于胆汁分泌较少,影响脂肪 的消化与吸收。
•
牙齿:牙齿的生长对于婴幼儿来说是与咀嚼功能相互 作用的一种消化功能,它有一个发育过程。乳牙在出生后 6-8个月开始萌出,但它的钙化过程早在胎儿5个月时就已 经开始,到2-3岁时乳牙已全部出齐。恒牙在6岁左右开始 萌生,但它的钙化过程早在出生时就已经开始,以逐次与 乳牙替换,13岁左右恒牙全部萌出。 • 食管、胃:婴儿的食管较成人细而短,食管、胃壁粘 膜和肌层都较薄嫩,弹力组织发育较差,易受损伤。婴儿 胃呈水平位,到会走路时呈垂直位。由于婴儿时期胃幽门 扩约肌良好,而喷门扩约肌控制能力差,加之植物神经调 节功能差,易引起幽门痉挛而出现溢乳和呕吐。初生儿胃 纳量小,约30-35毫升,3个月时约100毫升,6个月时约 200毫升,1岁时约300毫升。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而异, 如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水为1-2小时。
一、婴幼儿年龄阶段的划分
• (1)胎儿期:受孕至分娩共40周; (2)新生儿期:初生至28天; (3)婴儿期(乳儿期):一周岁以内; (4)幼儿期:1-3岁; (5)学龄前期:3-7岁; (6)学龄期:7-14岁; (7)青春期:青春期范围一般从10-20岁, 女孩比男孩提早2 呼吸道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上呼吸道黏膜有丰 富的毛细血管网,呼吸时能使吸人的冷空气加温 接近体温,还可以加湿再进入下呼吸道。 • 黏膜纤毛的清除作用:支气管以上部位的黏膜上 皮细胞,均有纤毛运转系统,具有清除功能,对 防止感染,维持正常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微 生物或颗粒吸入后,利用其摆动排出体外进行清 除。 • 肺回缩力的特点:婴儿肺回缩力与胸廊回缩力较 成人小,故肺处于膨胀状态。若需氧量增加,由 于缓冲气量较少,易发生换气不足。
(2)婴幼儿泌尿系统生理特点。
• 足月儿出生时肾脏已能有效发挥作用,在 一般情况下能够完成肾脏生理机能,但是 储备能量差,调节机制不够成熟。在喂养 不当、疾病或应激状态下,易出现功能紊 乱。出生后机体内环境的调节主要依靠肾 脏维持。随着生理要求的提高,肾功能迅 速提高,到1岁后各项肾功能按体重或体表 面积计算已接近成人水平。
• • • • • • • • •
——学习走路。 ——学习食用固体长物。 ——学习说话。 ——学习控制排泄机能。 ——学习认识自身器官和有关性别的行为。 ——学习与人交往和控制情绪。 ——学习判断是非。 ——完成生理机能的稳定。 ——形成社会与个体的简单概念。
四、婴幼儿解剖及生理发育特点
• 1、呼吸系统--气体交换站 • (1)婴儿呼吸系统解剖特点: 呼吸系统常以喉 部环状软骨下缘为界,分为上下呼吸道。上呼吸 道包括鼻及算旁窦、咽、喉等;下呼吸道指气管、 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及肺泡。 • 鼻:婴儿鼻腔相对短小而窄,鼻黏膜柔嫩并富于 血管,感染时鼻黏膜血肿胀,致使鼻腔狭窄,甚 至闭塞,婴儿不会张口呼吸,鼻塞会导致其烦躁 不安、呼吸困难和抗拒吮乳。
• 由此可见,婴幼儿期尤其是婴儿期生长旺盛,但 是消化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胃容量小,各种 消化酶的活性也较低,其消化功能与成人相比明 显不全,对乳汁以外的食品不易耐受,如果喂养 不当,容易发生腹泻而导致营养素丢失,发生营 养不良。因此,6个月以内应纯母乳喂养,6个月 至1岁应以乳类为主要食物,及时科学合理地添加 辅助食品。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胃容量的增大 和消化能力的增强,对各种食物的耐受性提高, 应及时合理给予更丰富的食物,这样既能保证小 儿摄入足够并能被充分消化利用的营养物质,以 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又不致于发生消化功能紊 乱。
• 泪管和咽鼓管:婴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毗部,其瓣 膜发育不全,因而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囊引起炎症。婴 儿的咽鼓管较宽,并且直而短,呈平位,而鼻咽腔开口处 较低,故咽部炎症易侵人中耳,引起中耳炎。 • l 喉:婴儿喉腔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黏膜脆弱,黏 膜下组织较疏松,富于淋巴组织和血管,轻度炎症也易发 生喉头狭窄而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严重者可发生窒 息。 • l 气管、支气管:婴儿的右侧支气管较垂直,因此异物较 易进入右支气管。气管及支气管管腔相对较成人狭窄,软 骨柔软,缺乏弹力组织,黏摸极柔弱,富于血管。黏液腺 分泌不足而较干燥,黏膜纤毛运动差,不能很好清除微生 物及黏液,易发生感染;由于炎症致使管腔变得更窄,引 起呼吸困难。
婴幼儿生长发育及监测
——韩素玲
•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儿童期定为0~18岁。根据我国的生 活条件和教育情况,一般把从出生到成人之间(0~18岁)的 发展过程分为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 少年期和青年期六个阶段。 • 0~3岁可以统称为婴幼儿期,也可以细分为新生儿期(指 0~1个月)、乳儿期(指0~1岁)、婴幼儿期(指1~3岁)。 • 婴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相对稳定和独立的特点。如: 新生儿期主要是适应外界生活的时期,每天都会有变化; 乳儿期是需要成人照料生活较多的时期;婴幼儿期是学会 走路、说话,开始独立生活的时期。 • 婴幼儿在每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 既有明显的差别,又不能截然分开,由一个年龄阶段过渡 到下一个年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既有一定顺序,但又不 是等同的。
内分泌系统-人体化学信使
• 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和调节人体生长、 发育、性成熟和生殖等生命过程。 • 激素是内分泌系统借以调节机体生理代谢活动的 化学信使,它们由各种内分泌细胞所合成、储存 和释放。 • 在人体内,多数内分泌细胞集中形成特殊的内分 泌腺体,如: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 肾上腺和性腺等;但也有些内分泌细胞分散于某 些脏器或广泛散布于全身组织中。
婴幼儿是在不断生长发育的个体。
• 生长是指婴幼儿整体和各器官的增长,是 可以测量的; • 而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演进 与成熟,是质的改变;两者密切相关,不 能截然分开,亦可统称为发育。
三、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主要特点
• 一是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婴幼儿期的生长速度是最 快的,但生长速度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有阶段性的。 • 婴幼儿身长是头、脊柱及下肢的总和,但三者的发育速度 是不平衡的,如新生儿头长约占身长的1/4,成人则只占 1/8,是因为长骨增长较快所致(见图1-1)。 • 二是婴幼儿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不会越级发展。 如婴幼儿运动机能的发展遵循从头到足的发展规律(见图12)。 • 三是婴幼儿时期要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从一个 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自然人,转变为初步能适应社会生活 的社会人。
• • • • • • • • • • • • 1.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也有阶段性 各年龄阶段发育速度不同,如婴幼儿期及青春期发育最快,其他时期速度一 般;但总体在不断地增长,前阶段为后阶段的生长发育创造条件。 2.各系统发育不平衡 神经系统发育最早,生殖系统发育最迟;心脏、肝、肾、肌肉的发育和体重 的增加相平行。 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1)头尾规律。头部的发育先于四肢。 (2)由近及远。先抬肩,后手指活动。 (3)由粗到细。先出现粗大动作,后出现细小动作。 (4)由低级到高级。先感知,后分析判断。 (5)由简单到复杂。先会发单音,后会词组、句子。 4.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异 虽然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但因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所以个体 之间有一定范围的正常差异。影响生长发育的常见因素有:遗传、营养、疾 病、药物、教育、环境等。
4泌尿系统-人体废物处理场
• 1)肾脏。新生儿肾脏相对较大,肾表面凹凸不平, 呈分叶状,位置较低,故2岁以下婴幼儿肾脏容易 扪及(尤其是右肾)。 • 2)输尿管。婴幼儿输尿管较长且弯曲,管壁肌肉 及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容易扩张并易受压扭曲而 导致梗阻,造成尿潴留,从而诱发感染。 • 3)膀胱。婴幼儿膀胱位置较高,尿充盈时易升人 腹腔,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至盆腔内。 • 4)尿道。新生女婴尿道仅长1厘米(性成熟期时长 3~5厘米),外口暴露且接近肛门,易受粪便污染。 男婴尿道较长,但常有包茎,积垢时易引起细菌 上行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