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顿运动定律习题课导学案

牛顿运动定律习题课导学案

牛顿运动定律习题课
【学习目标】
能够用牛顿三大定律解释相关现象和处理相关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熟练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及应用。

【学习难点】:(1)准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通过运动情况判断物体受力。

(3)熟练应用牛顿定律
【方法指导】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看书回答)
一、基础知识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定义了力: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受力情况联系起来。

3、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把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联系起来了。

二、基本题型:
类型一:从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能够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的________,再通过_______规律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类型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________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于是就能够由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所受的___________。

类型三:平衡类问题
可先对物体实行受力分析,根据__力的合成___法则,可转化成二力模型、三力模型、四力模型来处理。

合作探究一
三、解题要点:(1)分析流程图
强调:抓住 力 和 运动 之间的桥梁——加速度,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基础,
(2)基本步骤:
四、基本方法:正交分解、整体法、隔离法、三角形法等
五、典型例题
合作探究二
力的合成分解 受力情况
F 1、F 2…… F 合
a 受力情况 v 0、v t 、s 、t
F 合=ma 运动学公式
【例1】在香港海洋公园的游乐场中有一台大型游戏机叫“跳楼机”,参加游戏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座椅沿光滑的竖直轨道提升到离地面为H1=40 m高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座椅沿轨道自由下落一段时间后,开始受到压缩空气提供的恒定阻力而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到离地面为H2=4 m高处时速度恰好为零,整个过程经历时间为t=6 s,然后座椅再缓慢下落将游客送回地面.求在匀减速阶段,座椅对游客的作用力大小是游客体重的多少倍?(取g=10 m/s2).
(1)找出关于物理情景的描述。

属于哪一类型的问题?解题的思路应该是什么?
(2)研究对象是谁?运动情况如何?画出示意图。

受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受力图。

合力方向向哪?
(3)写出解答过程。

合作探究三
【例2】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长L = 6 m 以速度V = 4 m/s匀速运动,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由静止轻放到传送带上,若小木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4,求小木块从A到B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1)找出关于物理情景的描述。

属于哪一类型的问题?解题的思路应该是什么?
(2)研究对象是谁?受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受力图。

合力方向向哪?
(3)木块运动情况如何?画出示意图
写出解答过程。

合作探究四
【例3】如图所示,水平横梁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小滑轮B,一轻绳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10 kg的重物,∠CBA=30°,(g取10 N/kg) 则滑轮受到绳子作用力为多大?
(1)找出关于物理情景的描述。

属于哪一类型的问题?解题的思路应该是什么?
(2)研究对象是谁?受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受力图。

选择什么方法来解?(3)写出解
答过程。

合作探究五:
【例4】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和小车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对摩擦力实行了平衡以后,实验中需在小车上增加或减少砝码,所以会改变小车对木板的压力,从而使摩擦力出现变化,有没有必要重新平衡摩擦力?试计算说明。

(1)找出关于物理情景的描述。

属于哪一类型的问题?解题的思路应该是什么?
(2)研究对象是谁?受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受力图。

(3)写出解答过程。

六、基础练习
1.17世纪,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根据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设想若没有摩擦,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伽利略设想了一个实验——“伽利略斜面实验”,关于该实验,你认为下列陈述准确的是理论( )
A.该实验是伽利略设想的,是在思维中实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结果是荒谬的
B.该实验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C.该实验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D.该实验为牛顿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2、如下图所示,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 )
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
C.向左做加速运动D.向左做减速运动
3.关于力学单位制说法中准确的是( )
A.kg、m/s、N是导出单位
B.kg、m、J是基本单位
C.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
D.在国际单位制中,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是F=ma
4.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着直线加速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 )
A.汽车能拉着拖车向前是因为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B.汽车先对拖车施加拉力,然后才产生拖车对汽车的拉力
C.加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等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
D.加速前进时,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拖车的摩擦阻力;汽车加速是因为地面对汽车向前的作用力(牵引力)大于拖车对它的拉力
5、放在水平面上的一物体重45 kg,现用90 N的水平推力推该物体,此时物体的加速度为1.8 m/s2.当物体运动后,撤掉水平推力,此时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
A.1.8 m/s2B.0.2 m/s2C.2 m/s2D.1.8 m/s2
6.一个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竖直加速度器,如下图所示.把轻弹簧上端用胶带固定在一块纸板上,让其自然下垂,在弹簧末端处的纸板上刻上水平线A.现把垫圈用胶带固定在弹簧的下端,在垫圈自由垂下处刻上水平线B,在B的下方刻一水平线C,使AB间距等于BC间距.假定当地重力加速度g=10 m/s2,当加速度器在竖直方向运动时,若弹簧末端的垫圈( ) A.在A处,则表示此时的加速度为零
B.在A处,则表示此时的加速度大小为g,且方向向下
C.在C处,则质量为50 g的垫圈对弹簧的拉力为1 N
D.在BC之间某处,则此时加速度器一定是在加速上升
7.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实
行安全检查.如下图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AB始终
保持v=1 m/s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处,设行
李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间的距离为2 m,g取10 m/s2.若乘客把行李放上传送带的同时也以v=1 m/s的恒定速度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去取行李,则( )
A.乘客与行李同时到达B
B.乘客提前0.5 s到达B
C.行李提前0.5 s到达B
D.若传送带速度充足大,行李最快也要2 s才
能到达B
8、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准确的结论有( )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9.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了有正常的舱门和舷梯连接,供旅客上下飞机外,一般还配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在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气囊(由斜面部分AC和水平部分CD构成),机舱中的人可沿该气囊滑行到地面上来,如下图所示.某机舱离气囊底端的竖直AB=3.0 m,气囊构成的斜面长AC=5.0 m,AC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θ.一个质量m =60 kg的人从气囊上由静止开始滑下,最后滑到水平部分上的E点静止,已知人与气囊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5.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求人从A点开始到滑到E点所用的时间.
台阶上相对电梯静止,如图所示。

则当电梯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时,求:
(1)人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2)人对电梯的压力是多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