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发展,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惯性现象,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难点: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主要内容:1、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探索历程(1)十七世纪前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1.时间:公元前。
2.基本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3.根据:经验事实一用力推车,车子才前进;停止用力,车子就要停下来。
4.所用方法:观察+直觉(由生活经验得出直觉印象)。
5.错误原因剖析:没有对所观察的物理现象进行深入地分析。
只看到对车子施加的推力,而未考虑车子还受到摩擦阻力作用。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论(正确认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1.时间:十七世纪。
2.基本观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
设想没有摩擦,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3.根据:理想实验。
4.方法:实验+科学推理(把可靠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
5.理想斜面实验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在可靠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维的一种科学推理,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深刻揭示自然规律,被爱因斯坦誉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伽利略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动力学的创始人,实验科学的奠基人。
(3)笛卡尔对伽利略看法的补充和完善:2、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1.物体不受力时将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状态。
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改变。
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外力的作用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即外力是改变______________的原因,力还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__________的原因。
3.一切物体都有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这种性质叫___________。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这种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不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即与物体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均有惯性。
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定律,所描述的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因为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验证,其正确性可通过由它推导出的结论与实验事实完全一致而得到证明。
定律的实际应用情景是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物体在某方向上不受外力或在某方向上受平衡力作用时,该方向上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3)惯性:物体具有的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不是一种力。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不管是否受力不管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都具有惯性,切莫将惯性误解为“物体只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时”才有惯性,在受力作用时,惯性依然存在,体现在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上。
3.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与外界因素无关,切莫认为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例1: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是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
例2:有人设想,乘坐气球飘在高空,由于地球的自转,一昼夜就能周游世界,请你评价一下,这个设想可行吗?4、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1)运动状态指的是物体的速度速度是是矢量,速度不变则运动状态不变,速度改变(大小改变、方向改变或大小方向同时改变)运动状态也就改变了,所以运动状态不断改变的物体总有加速度。
(2)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越大的物体_________越大,运动状态改变就越______________。
例3:月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地球表面上的1/6,同一个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上时与在地球表面上时相比较 ( )A.惯性减小为1/6,重力不变B.惯性和重力都减小为1/6C.惯性不变,重力减小为l/6D.惯性和重力都不变例4:在车箱的顶板上用细线挂着一个小球,在下列情况下可对车厢的运动情况得出怎样的判断:(1)细线竖直悬挂: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线向图中左方偏斜:_______________。
(3)细线向图中右方偏斜:________________。
课堂训练:(1)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使物体惯性改变的原因。
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缓慢,是因为物体静止时惯性大。
C.乒乓球可快速被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
D.为了防止机器运转时振动,采用地脚螺钉固定在地球上,是为了增大机器的惯性。
(3)某人推小车前进,不用力,小车就停下来,说明:( )A.力是维持小车运动的原因。
B.小车停下来是因为受力的作用的结果。
C.小车前进时共受四个力。
D.不用力时,小车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小车的运动方向相反。
(4)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受力情况的关系是( )A.物体受力不变时,运动状态也不变。
B.物体受力变化时,运动状态才会改变。
C.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就不会改变。
D.物体不受力时,运动状态也可能改变。
(5)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
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直至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
B.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的瞬间,车厢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D.人跳起后,车继续向前运动,人落下后必定偏后一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课后作业:(1)一个以速度v运动着的小球,如果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经时间t后的速度是_______,经时间nt后的速度是________。
(2)用绳子拉着小车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绳子突然断裂后,小车将作_______,这时小车在水平方向受到力的大小是___________。
(3)歼击机在战斗前为了提高灵活性,常抛掉副油箱,因为减少质量后___________。
(4)月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g=1.63m/s2,地球上一个质量为500kg的飞行器在月球表面时的质量为_________,重力为_________。
(5)下面几个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外力的作用。
B.当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一定受到外力作用。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
(6)关于惯性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能够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B.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
C.物体静止时有惯性,一开始运动,不再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也就失去了惯性。
D.物体静止时没有惯性,只有始终保持运动状态才有惯性。
(7)人从行驶的汽车上跳下来后容易( )A.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跌倒。
B.向汽车行驶的反方向跌倒。
C.向车右侧方向跌倒。
D.向车左侧方向跌倒。
(8)一人在车厢中把物体抛出,哪种情况,乘客在运动车厢里观察到的现象和在静止车厢里观察到的现象一样( )A.车厢加速行驶时B.车厢减速行驶时C.车厢转弯时D.车厢匀速直线行驶时(9)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力是物体获得速度的原因。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的速度等于零时,一定处于力平衡状态。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一定受到外力作用。
D.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是物体所受外力合力的方向.(11)先后在北京和广州称量同一个物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用天平称量时两地结果相同。
B.用杆秤(或不等臂天平)称量时两地结果不同。
C.用弹簧秤称量时北京的示数大些。
D.用弹簧秤称量时广州的示数大些。
(12)从离开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同样高度处做自由落体实验,落地的时间分别为t地与t月,落地的速度分别为v地与v月,则( )A.t地>t月,v地>v月B.t地>t月,v地<v月C.t地<t月,v地>v月D.t地<t月,v地<v月(13)一个劈形物体abc,各面均光滑,上面放一光滑小球,用手按住在固定的光滑斜面上,如图所示.现把手放开,使劈形物体沿斜面下滑,则小球在碰到斜面以前的运动轨迹是( ) A.沿斜面向下的直线。
B.曲线。
C.竖直向下的直线。
D.折线。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认真看书,明确用“比较”的方法测量加速度;(2)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作出a-F、a-1/m图象。
(3)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得出a∝F、a∝1/m的实验结论,并使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有初步的理解;(4)渗透科学的发现、分析、研究等方法。
重点:对a∝F、a∝1/m的探究。
难点: 对探究性实验的把握。
主要内容:1、实验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我们用小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小车上增减砝码可以改变小车质量;在小车上挂一根细线,细线通过定滑轮拴一个小桶,小桶内可以放重物,这时小车受到的拉力大致是小桶及重物的重力,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小桶内的重物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
我们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拉力F及小车质量Ⅲ的关系时,可先保持m一定,研究以与F的关系;再保持F一定,研究d与m的关系,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注意:在小车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这个摩擦力也会影响到小车的加速度,如何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呢?(把木板没有定滑轮的一端垫高,使小车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