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必修)第1模块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周庄高级中学高一历史备课组执笔人:唐洪杰【单元规划】本单元导言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本单元历史内容的基本认识。
第一段指明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民主革命的任务。
第二段指明为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农民阶级领导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他们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是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种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由工人阶级领导完成的特殊情况,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
第二部分是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本单元的四个学习要点是四节课中需重点掌握的内容。
第三部分是学习建议。
教材从世界形势、学习实践和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提出建议。
课时安排:的内容:第一,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太平天国运动在洪秀全的领导下迅速兴起,定都天京,巩固政权,达到全盛时期。
第二,太平天国运动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由于阶级和环境的局限性,二者都没有实现,但都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
第三,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内部矛盾导致天京变乱,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
太平天国转入后期的防御战,最终失败。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识点:拜上帝教创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定都、北伐、东征、西征。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2、技能: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探究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失败,使学生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从而理解和掌握历史。
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认识。
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时代没有赋予太平天国改朝换代的任务。
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依靠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也无法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农民必须在先进力量组织领导下,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参加民主革命和建设,才能恰当地发挥农民的力量。
2、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教学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教具准备】1、准备多媒体设备(电脑、液晶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及网络设备。
2、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前面我们学习鸦片战争时讲过鸦片战争的影响,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鸦片战争有何影响?三个变化:社会性质变化-社会矛盾变化-人民革命任务变化(反侵略反封建)。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后中国开始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那么我们看第三单元的标题: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在这一单元我们将会具体学习中国人民是如何进行民主革命,是如何前赴后继地完成反侵略反封建这一历史任务的。
【推进新课】首先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这一历史任务的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那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为什么会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1、背景:【合作探究】请大家阅读课本第一部分,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的原因是什么?(1)原因:外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被迫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这是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鸦片走私带来的白银外流和银贵钱贱,农民的负担更为沉重,矛盾尖锐。
【合作探究】洪秀全为你们起义做了哪些准备?(2)准备:①创立宗教【合作探究】创立宗教目的何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人间天国,把斗争矛头指向腐朽的清政府。
②建立理论:【合作探究】为宣传拜上帝教洪秀全创作了哪些文章?宗教理论来源哪里?这些宗教理论有什么特点?来源于西方基督教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农民的平均思想,其特点是将西方的基督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③六人领导核心:【合作探究】领导核心的出现,对革命运动起什么作用?领导核心的出现使运动能团结一致,为运动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能迅速发展与六人领导核心的出现有着密切联系。
①理论来源:基督教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理论准备:创拜上帝教。
②理论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③理论特点:将平等自由思想通过宗教理论表达出来。
组织准备:六人领导核心形成。
根据地建立:冯云山深入广西紫金山区活动,建立根据地。
2、兴起:1851年,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合作探究】(阅读课本37页《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请同学在黑板上用文字和符号写出示意路线图。
金田→东乡(称天王)→永安(初步建立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汉三镇→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3、发展:【合作探究】太平天国的发展主要写了三次军事行动:北伐、西征、东征的目的、过程和结果。
请大家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完成表格:【合作探究】北伐军失利的原因?孤军深入,供应困难。
清调兵围攻。
【合作探究】前期太平军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六人领导核心的形成,领导集团的团结一致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广大将士的浴血奋战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重要原因。
清朝统治的腐败及其军队的涣散也是其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
二、太平天国前后期的两个治国方案:1、《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合作探究】阅读《天朝田亩制度》分析其内容、目的,应该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1)土地分配问题: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2)产品分配问题: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3)评价:a进步性——革命性: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
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b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
体现的是一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对平均主义。
(阶级局限性)农民是小生产者,他们要实现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生产决定了他们的觉悟是自私的,平均主义满足了他们要求土地的愿望,但“从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原则,又超越了他们的觉悟,无法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
【合作探究】《天朝田亩制度》为什么不能得到真正实施?主观原因:《天朝田亩制度》超越了其小私有者的本性,是一种空想,所以无法实现。
(根本原因)客观原因: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
2、《资政新篇》1859【合作探究】《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内容包括那些方面?有何特点?(1)、背景:天京变乱,国势大衰,为重振朝纲,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
(1)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2)、内容:(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3)文教: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4)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3)评价: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合作探究】《资政新篇》为何不能实施?缺乏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新的阶级出现),这是洪仁玕个人才华和学识的体现。
它的出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但不是太平天国革命战争的产物。
因而它不能满足农民要求,也不可能解决太平天国后期的问题。
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客观条件,因此未能真正实行。
(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856年,当太平军西征与东征胜利,军事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由于争权夺利,矛盾却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变乱发生,天国的事业开始由盛而衰。
三、太平天国的失败:1、天京变乱——由胜而衰的转折点(1856年):【合作探究】天京变乱出现的原因是什么?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1)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农民阶级局限性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3)影响:天京变乱的结果是导致太平天国的“政治危机”“军事危机”“信仰危机”和“人才危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经过这场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
清军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
2、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领导核心的重建尽管不能挽救天京变乱造成的损失,但暂时稳定了太平天国的政权。
3、后期的防御战: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天京沦陷【合作探究】江北大营、三河镇、江南大营战役目的何在?为什么能取得胜利?目的是打破清军对太平天国的包围,战役能够胜利是李秀成、陈玉成、洪仁玕之间的军事配合和正确的战略战术,也与清政府面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有关。
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的最终失败。
【课堂小结】【合作探究】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斗争水平最高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历时长达14年,席卷十多个省份,并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归于失败。
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合作探究】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所以与以往历次农民战争相比较,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具体表现有哪些?(1)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从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质。
(2)一些领导人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找真理。
(3)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4)作为“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还同其他国家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板书设计】【巩固练习】1、(2005全国文综3)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教义综合了多种思想,主要有①西方基督教教义②资产阶级启蒙思想③农民的平均主义④儒家大同思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2、(2005广东历史)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洪秀全宗教理论的思想来源的是A.西方基督教教义B.儒家大同思想C.农民的平均主义D.道家无为思想【答案】D3、(2005江苏历史)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A.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与愿望B.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具有资本主义性质D.是太平天国的反帝革命纲领【答案】A4、(2003·全国)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内实际推行的土地措施不包括A.禁止地主收租B.承认耕者有其田C.没收地主土地D.按农村人口重新分配土地【答案】 D5、(2003·上海)《世载堂杂忆》:“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