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希望借助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措施来振兴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得到洪秀全的赞同,以太平天国官书发行。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方案。
提出探究题:⑴如果你是生活在太平天国的农民,你对《天朝田亩制度》的上述规定有何感想?
⑵《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讨论后,教师简单评价并归纳)
强调:《天朝田亩制度》违背当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潮流。《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不能反映农民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不能调动广大农民和太平军将士的革命积极性,所以根本得不到拥护和实行。
四、我眼中的天国英雄:(板书)
(教师展示互联网上搜集的材料:)
(进一步设问):太平天国运动是否是鸦片战争引起的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
(板书)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 间接原因:外国侵略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二、伤感英雄末路的彷徨惆怅:(板书)
探究:太平天国失败之谜
学生展示搜集的史料进行论证: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教师引导文献资料组主讲人回答,小组其他同学补充,全班同学讨论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和空想性。对发言同学予以鼓励。)
教师总结:《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评价(略)
教师强调:在封建自然经济中,土地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问题是解决农民革命的核心问题,两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斗争要求,就是要获得土地。《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将农民的愿望变成了系统的、明确的、有力的纲领,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材料一 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 ……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序如冠履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下之田;商不能自贾取息,而谓货皆天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蔼尽。……。──引自曾国藩《讨粤匪檄》
教学方法:
课前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搜集有关洪秀全的事迹,并整理成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用表格归纳太平军北伐、东征和西征的目的,领导人,结果,教会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有关资料的搜集、阅读、讨论、分析,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历史比较学习法
教师: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它经历了14年,势力波及18个省,但最后还是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在哪里呢?
(出示探究题):⑴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它的失败证明了什么问题?
⑵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当时农民战争的哪些新特征?
(由历史影响组的同学提出自己的观点,全班同学质疑、讨论,教师补充)
B、鸦片战争后一般“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的萌发。
C、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小结:出示知识结构图
原因:阶级矛盾激化
兴起 革命理论: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标志:金田起义
初期:东乡பைடு நூலகம்王、永安建制、天京定都
发展
太平天国运动全盛:北伐、西征、东征
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文献
后期:《资政新篇》
转折:天京变乱
《 天朝田亩制度》还规定:产品的分配,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首都建立了“天朝圣库”,总管公有财产,除一切缴获和征收归圣库外;还规定“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这就把私有的金银、粮食、货物、房产等均收归公有生活所需的粮米油盐和其他费用均由圣库供给.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习中得出正确的历史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课题:太平天国运动
教材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也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它成为当时亚洲反殖反封革命运动的一部分,具有时代的新特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在近代中国,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可以是一支革命的主力军但绝不能成为一个胜利的领导者。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1853年,太平天国刚刚定都天京不久,杨秀清在答复有关不平等条约时就认为,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不能有“主从之分”,对不平等条约不予理睬。1862年有个外国侵略者来到南京向洪秀全建议,协力击败清军之后,平分中国。洪秀全当即严词驳斥:“我争中国,意欲全图,事成平分,天下失笑,不成之后,引鬼入邦。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朝田亩制度》中关于土地的分配,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的原则,把全国的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平分土地的具体方法,按产量多少把土地分为九等。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多少平均分配。它明确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十六岁以上分全份,十五岁以下减半。
失败: 防御战
失败:天京陷落
强调: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教学反思:
我认为高中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主。因此,对于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特点等重点、难点内容,通过一些探究式问题。学生在搜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分析得到正确认识。
教师归纳:天京变乱的根源: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板书)
强调:天京变乱,从原因上看,暴露出太平天国的阶级局限性,从结果上看,造成前期领导核心垮台,力量削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同时强调集体主义,团结合作对于一个集体、国家的重要性。)
三、感悟农民运动的精神财富:(板书)
太平天国颁布了两部治国方案,前期的《天朝田亩制度》和后期的《资政新篇》(学生出示搜集的材料)。
⑵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征:(板书)
A、太平天国起反封反侵的双重任务,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
B、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的富强的途径。
C、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D、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形成这种新特征的原因:
A、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中华民族与外资本主义;封建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人民担负起反帝反封的任务。
教案背景:
高中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为主。因此,对于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特点等重点、难点内容,通过一些探究式问题。学生在搜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分析得到正确认识。
依据重视历史背景、影响,简化过程的原则,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及主要军事活动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动画演示展示给学生。通过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前言和《天国风云》片段,设置历史情景,将学生引入课堂。
太平天国运动(板书)
学生讲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太平天国运动在洪秀全的领导下迅速兴起,定都天京,巩固政权,达到全盛时期。太平天国运动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由于阶级和环境的局限性,二者都没有实现,但都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内部矛盾导致天京变乱,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太平天国转入后期的防御战,最终失败。(《天国风云》片段)
依据重视历史背景、影响,简化过程的原则,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过程及主要军事活动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动画演示展示给学生。通过直观教学加深学生的印象。
在教学过程中,在师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学习中得出正确的历史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年(1854)正月复兴土木,于原址重建伪宫,曰宫禁。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如大兰若状。惟外面纯用黄色涂饰,向南开门,曰天朝门,门扇以黄缎裱糊,绘双龙双凤,金沤兽环,五色缤纷,侈丽无匹。其宫殿堂庑,下及厢簃庖湢,无不如是。且以黄绸十余丈挂诸门外,朱笔大书,字径五尺,其文曰:“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踪,有诏方准进,否则雪云中。”贼中呼刀曰云中雪,忽作歇后隐语,言外必杀也。门之两旁设东西朝房二所,内外各三层,亦皆宽敞高广。门外用红黄绸绉扎成彩棚,风雨任其淋漓,月余即更换一次。门前丈余开河一道,宽深二丈,谓之御沟,上横三桥以通往来。过桥一里,砌大照壁,高数丈,宽十余丈,照壁适中搭造高台,名曰天台,为洪逆十二月初十生登台谢天之所。台榜数丈,外建木牌数二,左书“天子万年”,右书“太平一统”。牌楼外有下马牌,东西各一。此洪逆伪宫之大概也。
提问:⑴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你是如何理解的?
(教师引导历史背景组的同学回答,对发言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启发其他组同学质疑,讨论。)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一是白银外流,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二是基督教传入又为农民战争带来新的思想武器。
一、感受农民斗争的惊天动地(板书)
(播放有关影片剪辑,展示材料)
探究:太平天国爆发的历史背景(出示学生搜集的材料)
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 ,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要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