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梁施工技术交底
5.4 千斤顶使用有效期为1个月。工序人员必须在有效期到期前报试验室校正,张拉校正系数不大于1.05,试验室校正之后将千斤顶标定报告下发至技术部,之后技术部重新下发油表读书通知单,工序人员按新下发的油表读数通知单操作。注意油表与千斤顶必须是配套使用的。
5.5张拉油压表应选用精度为1.0级,量程60Mpa的压力表。其表盘直径不小于15cm,读数分格不小于1.0Mpa。
32米箱梁张拉顺序
张拉次序
锚下张拉控制应力MPa
预张拉
2N5b
800
N5a
800
2N1c
800
2N4b
800
初张拉
2N1e
800
N4a
800
2N1b
800
2N2b
800
2N1d
800
N2a
800
2N1a
800
终张拉
N6a
1280
2N1a
补齐至1280
2N6b
1280
N3a
1280
2N1c
补齐至1280
尺量
束中各根钢绞线长度差
5mm
1.3、钢绞线的穿送
穿钢绞线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得钢绞线平送不扭曲。可在传送钢绞线之前先将钢绞线穿入相应的锚板中,这样,输送钢绞线过程中锚板可将钢绞线自动屡顺,避免了钢绞线穿送过程中发生扭曲。
2、预张拉
预张拉在制梁台座上进行,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60%+3.5PMa时(≥33.5MPa)可进行预张拉。预张拉前必须拆除端模,松开内模紧固件,收缩内模变截面部分,并卸掉各预留孔、管定位装置,同时清除管道内的杂物和积水,将预应力钢筋穿进,进行预张拉,张拉数量及张拉力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5、预应力张拉操作工艺
5.1 预应力筋采用强度级别为1860MPa的低松弛钢绞线。锚具采用低回缩锚具。
5.2 试生产期间,应至少对两孔梁进行各种预应力瞬时损失测试,确定预应力的实际损失,必要时应由设计方对张拉控制应力进行调整。正常生产后,每100孔进行一次损失试验 。
5.3 张拉用的设备、仪表应由专人使用并负责维护管理。
2、预应力张拉技术交底书
2010年5月10日
技术交底书
工程名称
箱梁施工
分项工程名称
预应力张拉
工程部位
制、存梁区
日 期
2010年5月10日
交底内容:
对专监、监理员进行预应力施工技术交底以及安全交底,包括抽拔棒、穿线、张拉。
一、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抽拔棒
由于箱梁的浇注时间长,给拔管的时间选择和保证成孔质量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在拔管作业中应注意的事项通知如下:
No:HBCJ20100510HXSG4JD-
标段别:HXSG4
类别:梁场监理组
铁四院监理公司汉孝城际铁路孝感制梁场
监 理交 底 纪 要
时间:2010-5-10
主持人:袁良凯
交底内容:
预应力张拉(抽拔棒、穿线、张拉)技术交底、安全措施。
参加单位:
监理组长、专业监理工程师、监理员
附件: 1、参加会议人员名单
3、初张拉
当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80%+3.5MPa(≥43.5MPa)和拆模后,按照设计要求对梁体进行初张拉。初张拉在制梁台座上进行,底模活动段在初张拉后方可拆除,初张拉结束后方可将梁体移出制梁台座。
4、终张拉
当梁体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值(Ra≥53.5Mpa,弹模≥35.5Gpa)且混凝土龄期不少于10d,且端隔墙强度达到80%时进行终张拉。终张拉开始前与结束时均要对梁体上拱度进行测量,两次上拱度测量值之差即为弹性上拱度。终张拉结束30d时应对梁体进行上拱度测量,此时的上拱值即为终张拉30d上拱度,应在±L/3000之间(L为梁的跨度)。
5.11工具锚使用前应检查其锚固安全性。将工作锚的锚环穿入钢绞线束,按钢绞线自然状态插入夹片,用小锤或铁管轻轻将夹片打入锚环内。
5.12张拉前必须核对梁号并对梁体混凝土强度和钢绞线束质量进行检查。
5.13梁体混凝土如有蜂窝、空洞、露筋、管道串通、裂纹等缺陷或梁端支承板变形、板面与管道中心不垂直等缺陷。影响梁体承载力,应由总工程师、工程技术部、安全质量环保部人员及监理确定修补方法并实施,在确认梁体经修补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张拉。
5.6每周梁场试验室自校一次。
5.7工作锚具及夹片在使用前应进行外行外观检验及硬度和锚固效率试验,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5.8张拉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并满足以下要求:
a.油泵运转正常;
b.润滑良好;
c.油箱储油量不少于张拉过程中总输油量的150%,根据气温不同选用32号(气温较低时)或46号(气温较高时)的液压油,给油箱加油必须用铜丝布过滤;
5.14梁体混凝土达到图纸设计要求强度及相应弹性模量值,并经监理认可才能进行张拉。
5.15钢绞线要逐根进行检查,确保无损伤、无扭结、工具锚以内无散头时才能装顶张拉。
5.16 张拉方法为按照设计的张拉顺序,两端两侧同时对称张拉(即四台张拉千斤顶同时工作),最大不平衡束不应超过1束。张拉应缓慢进行,不得超过控制应力。张拉顺序表如下:
d.认真总结每次拔管的时间和试压试件的强度,以便以后很好的把握拔管时间,确保成孔质量和加快生产节奏。
(二)预应力张拉
1.1、钢绞线表面质量
钢绞线表面不得有油、润滑脂等物质。钢绞线允有轻微的浮锈,但不得有目视可见的锈蚀麻坑。
1.2、下料长度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钢绞线
与设计长度差
±10mm
d.油泵安全阀能在额定压力下灵敏开启回油;
e.高压输油胶管完好,使用时无小半径弯曲;
f.油泵及油管接头清洁;
g.千斤顶和压力表均在校正有效期内。
5.9 安装千斤顶时应使千斤顶与管道中心线重合。
5.10安装工具锚要求钢绞线在工作锚与工具锚之间顺直无扭结,为使工具锚卸脱方便,可在工具锚夹片与锚环之间垫入塑料布或涂少量黄油。
a.分时间压试件,以强度为依据分层分次拔,要求强度达到5MPa以上才能进行拔管。注意试压试件的代表性,即拔底板时压底板浇注时取样制作的试件、拔腹板时压腹板浇注时取样制作的试件。
b.拔管时,先用卷扬机轻轻带动胶管,拔出40~50cm长一段,暂停操作,检查是否出现坍管等异常情况,如无异常方可继续。
c.由于各台位之间的纵向距离小,卷扬机无法一次完成拔管,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几次拔,分次拔时要用厚布等对胶管包裹,减少钢丝绳卡具对胶管的损伤。
2N3b
1280
2N1d
补齐至1280
N2a
补齐至1280
2N1b
补齐至1280
2N2b
补齐至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