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梅毒的诊断与治疗

神经梅毒的诊断与治疗

梅毒病人在初次注射青霉素或其他高效抗梅毒药后4h~6h 内,部分病人出现程度不同的发热、寒战、头痛、乏力等流感 样症状,并伴有梅毒症状和体征的加剧,这种现象称为吉海反 应。一期梅毒约50%、二期梅毒约75%以及早期先天梅毒均可 出现此种反应。妊娠梅毒发生吉海反应可引起早产或胎儿窘迫。 晚期梅毒吉海反应少见,但一旦出现,可引起严重的继发性反 应。
二、神经梅毒诊断要点:
(一)病史:有非婚性接触史或配偶感 染史,可有一期、二期或三期梅毒史。 (二)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三)梅毒血清学试验:TPHA或FTAABS阳性,RPR大多阳性,也可阴性。
(四)脑脊液检查异常:
1、细胞计数 正常脑脊液中白细胞 ≤5×106/L,如白细胞数≥10×106/L,表示有 炎症现象。
近5年(1998年~2001年)我国主要刊物上登 载二期神经梅毒7例,结合我院诊断病例3例, 共10例。
其中梅毒性脑膜炎4例,脑膜血管梅毒4例,无 症状神经梅毒及视神经炎各1例。
男9例(均有非婚性接触史),女1例(配偶有 梅毒史)。曾有一期或二期皮损史6例,就诊 时合并二期皮损4例。
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偏瘫、双下肢 瘫、肢体乏力、大小便障碍、视物模糊、关节 痛等。
神经系统检查:脑膜刺激征(8/10),病理征 (7/10),肌力下降(6/10),感觉迟钝 (4/10),舌面瘫(4/10),视乳头水肿 (3/10)。
梅毒血清学反应:RPR及TPHA均阳性,其中2 例尚查FTA-ABS亦阳性。
脑脊液检查:蛋白总量升高,细胞数增高。 RPR(+)、TPHA(+)(6/10); TPHA(+),未查RPR(1/10); TPHA(+)、RPR(-)(1/10); RPR(+)、FTA-ABS(+)、TPHA(+)(1/10); RPR(-)、TPHA(+)、FTA-ABS(+)(1/10)。
4、FTA-ABS试验 该试验敏感性高,如出现 阴性,一般可排除神经梅毒。
三、神经梅毒的治疗:
神经梅毒的治疗首选青霉素 青霉素的作用机理
可抑制梅毒螺旋体细胞壁的合成,致使细胞膜 突出,细胞经渗透溶解而破坏。半个世纪以来, 梅毒螺旋体对青霉素的敏感性仍甚高,尚未发 现耐药菌株。
梅毒的治疗反应
1、吉海反应(Jarish-Herxheimer Reaction)
为预防吉海反应的发生,采用青霉素治疗前或同时,加用 泼尼松可减少吉海反应的严重程度。抗组织胺药对吉海反应无 效。
2、青霉素过敏性反应
⑴ 青霉素过敏性反应,表现多种多样,重要者有过敏性休克、喉头 水肿、支气管痉挛、血清病样综合征、各型药疹(包括荨麻疹、 血管性水肿、多型性红斑型等)及药物热等。
内膜增厚,管腔狭窄,出现血栓形成或出血。
病变在颈动脉系统可有偏瘫、失语、面瘫等。
病变在椎动脉系统可有眩晕、呕吐、共济失调 或颅神经麻痹等。
(3)脑膜树胶样肿:病变常累及一侧大脑 半球皮质下,发生头痛、颅内压增高等。 尚可有不同部位的局部压迫症状,如病 损过大可产生占位症状。本病应与脑部 肿瘤相鉴别。
2、蛋白测定 正常脑脊液中主要为白蛋白, 少数为球蛋白,如总蛋白量增加或蛋白比例发生 改变均为异常现象。正常情况下,脑脊液中总
蛋白量≤40mg/dl,如总蛋白量≥50mg/dl,示 有异常。
3、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 国外用性病研究实 验室玻片试验(简称VDRL),该试验敏感性 低,但特异性高,如出现阳性结果,对神经梅 毒有诊断价值。由于我国缺乏VDRL抗原,必 要时可用RPR试验代替。
(二)晚期神经梅毒: 早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者,
约8%~10%出现晚期神经梅毒,多发生 在感染后10~20年,男性多于女性。其 梅毒血清反应大部分患者为阳性,脑脊 液检查异常。根据病变部位分为三型。
1、无症状神经梅毒:
无临床症状 神经系统检查亦无异常体征 脑脊液检查有异常变化
2、间质型神经梅毒:
神经梅毒的诊断与 治疗
一、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
(一)二期神经梅毒 由于梅毒螺旋体由淋巴系统进入血循环,
在全身播散后出现各种症状及体征,除表现皮 肤粘膜损害外,梅毒螺旋体通过血-脑屏障进 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生神经系统病变。
建国前,北京协和医院早期梅毒1262例中, 发现梅毒性脑膜炎161例(占12.8%),其次 为脑血管梅毒及脑膜血管梅毒。
发病年龄在40~50岁间,多为隐袭起病。 初期为头痛、失眠,以后出现多种精神 症状与神经症状。
精神症状方面:
表现为智力及记忆力逐渐减退,判断力下 降,继而行为异常。
也可为注意力不集中,自知力缺失,可有 抑郁症状或焦虑不安,四肢瘫痪等。
神经症状方面:
视力减退,视物不清、视神经萎缩或阿-罗瞳 孔;
3、实质型神经梅毒:
病变主要在脑或脊髓的实质 脑部病变表现为麻痹性痴呆 脊髓病变表现为脊髓痨。
(1) 脊髓痨:
为脊神经后根及脊髓后索,发生的退行 性改变,继发的神经和脊髓的病变,部 位多在腰骶部。
(2) 麻痹性痴呆:为梅毒螺旋体侵犯 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脑膜脑炎,以额叶 和颞叶前部为主的脑实质变性。
病变主要在脑膜及血管,又称脑膜血管梅毒。
表现为脑膜炎 脑血管梅毒 脑膜树胶样肿等。
(1)梅毒性脑膜炎:以颅底脑膜炎多见。
主要为严重头痛及颅内压增高,如动眼、 滑车、外展神经受累可引起眼球运动障碍;
三叉神经受累可出现颜面麻木、感觉障碍 及下颌运动障碍;
听神经受累引起听力障碍等。
(2)脑血管梅毒:脑内任何动脉均可受累,最 常见为大脑中动脉之分枝,动脉受累后发生内 膜炎和血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围炎症细胞浸润。
言语障碍,如口吃及发音不清,语句中可见吐 字疏漏与重复;
可有面、唇、舌及手部震颤致;腱反射亢进或 踝痉挛,腹壁反射消失,肌肉麻痹;
尚有各种形式的癫痫发作,也可有偏瘫、失语 等。
神经梅毒合并HIV感染时,由于HIV引起机体免 疫力下降,可促使神经梅毒发展,造成诊断及 治疗困难。
梅毒患者合并HIV感染时,应作脑脊液检查; HIV感染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其鉴别诊断也 应考虑到梅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