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诊断标准与治疗指南
苄星青霉素240万U,分为二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 3次
对青霉素过敏者
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连服30 d;或 盐酸四环素500mg,每日4次,连服30 d(肝、肾功能不全
者禁用) 不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
神经梅毒
推荐方案
水剂青霉素G,1 800万~2 400万u静脉滴注(300万~400万u, 每4h 1次),连续10~14d。必要时,继以苄星青霉素G,每周 240万u,肌内注射,共3次。或
梅毒诊断标准与 治疗指南 2014
中国CDC性病控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王千秋
性传播疾病临床诊疗与防治指南
2014年组织全国专家修订,以中 国CDC性病控制中心、中国医师 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 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的名义共同发 布
新版《性传播疾病临床与防治指 南》已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对青霉素过敏者
多西环素100mg,每日2次,连服15 d;或 盐酸四环素500mg,每日4次,连服15 d(肝、肾功能
不全者禁用)
不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
晚期梅毒(三期皮肤、粘膜、骨骼梅毒,晚期隐性梅毒或
不能确定病期的隐性梅毒)及二期复发梅毒
推荐方案
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d,肌内注射,连续20 d为1疗程, 也可考虑给第二疗程,疗程间停药2周;或
如有条件可行脑脊液检查以排除无症状神经梅毒 非梅毒螺旋体试验滴度高低(如:1:8)不是诊断的必
须条件
先天梅毒
疑似病例
所有未经有效治疗的患梅毒母亲所生的婴儿, 或所发生的死胎、死产、流产病例,证据尚不 足以确诊先天梅毒者
确诊病例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或镀银染 色在早期先天梅毒皮肤/粘膜 损害及组织标本中查到梅毒螺 旋体,或梅毒螺旋体核酸检测 阳性;
普鲁卡因青霉素G,240万u/d,1次肌注,同时口服丙磺舒,每次 0.5g,每日4次,共10~14d。必要时,继以苄星青霉素G,每周 240万u,肌内注射,共3次
替代方案
头孢曲松2g,每日1次 ,静脉给药,连续10~14天
对青霉素过敏者
多西环素200mg,每日2次,连服30 d;或 盐酸四环素500mg,每日4次,连服30 d
梅毒:诊断分类
二期梅毒
疑似病例:
同时符合(二期梅毒临床表现)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 试验阳性),可有或无(流行病学史)
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阳性)。 或
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均为阳性
梅毒:诊断分类
三期梅毒(晚期梅毒)
疑似病例:
同时符合(三期梅毒临床表现)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 学试验阳性),可有或无(流行病学史)
婴儿血清梅毒螺旋体IgM学试验滴度大于 或等于母亲滴度的4倍, 且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 试验阳性;
婴儿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原 血清学试验阴性或滴度虽未达 到母亲滴度的4倍,但在其后 随访中发现由阴转阳,或滴度 上升且有临床症状,且梅毒螺 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阳性;
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均为阳 性
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组织病理学异常/脑脊液异 常发现
梅毒:诊断分类
隐性梅毒(潜伏梅毒)
疑似病例:
同时符合(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阳性)和 (既往 无梅毒诊断与治疗史)项而无临床表现者
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均为阳 性
患梅毒母亲所生婴儿随访至18月龄时梅毒螺旋 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仍持续阳性。
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及病期在2年
以内的隐性梅毒)
推荐方案
普鲁卡因青霉素G 80万U/d,肌内注射,连续15 d; 或
苄星青霉素 240万U,分为二侧臀部肌内注射,每周1 次,共2次
替代方案
头孢曲松0.5g~1g , 每日1次,肌内注射,连续10 d。
不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
梅毒治疗关注点:梅毒螺旋体耐药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23S rRNA A2058G突变(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耐药)和 A2059G(螺旋霉素等耐药)突变
国内检测23S rRNA突变率:>90%
四环素类
有潜在耐药可能,须监测16s rRNA基因位点
青霉素类
尚未发现耐药 耐药的发生可能需要多级突变过程,相对于引起大环内酯类耐药
的点突变要罕见
梅毒:诊断分类
一期梅毒
疑似病例:
同时符合(一期梅毒临床表现)和(非梅毒螺旋体血清学 试验阳性),可有或无(流行病学史);或
同时符合(一期梅毒临床表现)和(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 学试验阳性),可有或无(流行病学史)
确诊病例:
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阳性)或 同时符合疑似病例的要求和两类梅毒血清学试验均为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