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PPT课件
• #意识狭窄#:在激情状态下出现的现象,表现 为认识活动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 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失去控制,甚至做 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 应激:指人对某种以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 适应性反应。
各种情绪现象的时间历程表
现象 时间
表情
几秒—几分
生理变化 几秒—几分
自我报告 的情绪
结构
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 紧张-松弛 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 激活水平 强度、相似性、两极性
三维 倒锥体
思维 伊扎德
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 确信度
三、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 情绪的分类
– 《礼记》七情说:喜、怒、哀、惧、爱、恶和憩。 – 生物进化观:基本情绪;复合情绪 – 伊扎德:复合情绪分三类,一是基本情绪的混合,
– 信号功能:保证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规则, 构建和保持社会关系的作用。
二、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 内涵
– 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这 些特征又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称为两极性。
– 动力性:增力vs.减力 – 激动性:激动vs.平静 – 强度:弱vs.强 – 紧张vs.轻松
• 情绪维度的理论
受和刺激接受性行为(如,注意、感觉到刺激时所诱发的面部表 情等)有密切关系。 • 激活机制:人们提出假设:并称之为探寻系统(Panksepp,1998)、 行为激发系统(Gray,1987)或奖励系统。当接受刺激时,这一系统 会变得对这些刺激更加敏感—即一种对刺激主动探寻的系统。 • 评定机制:情绪的判断力似乎都与杏仁核有关(Weiskrantz,1956) • 识别机制:环状额叶具有将刺激事件所诱发的主要情绪转变为其 他的情绪的功能(Koll,1999)。
如兴趣—愉快;恐惧—害羞等;二是基本情绪和内 驱力的结合,如性驱力—兴趣—享乐、疼痛—恐 惧—怒等;三是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如活力— 兴趣—愤怒、多疑—恐惧—内疚等。
• 情绪状态的分类
– 心境: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 具有弥漫性。
–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 的情绪状态。
第四节 情绪的理论
一、情绪的早期理论
• 詹姆斯—兰格理论
– 观点: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 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 ①詹姆斯: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 ②兰格: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詹姆斯-兰格理论图解
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 (如路遇暴徒)
由刺激引起身体反应 (如心跳、逃跑等)
对身体反应的觉知 (因心跳而生恐惧)
情绪经验 (恐惧反应)
• 坎农—巴德学说
– 观点:
– 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 经系统的丘脑。
– 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 受到丘脑的控制。
坎农-巴德理论图解
引起知觉的 刺激情境 (如路遇暴徒)
神经系统将 信息同时传到
大脑与身体
生理上表现 出反应
– 构成:
• 主观体验 • 外部表现 • 生理唤醒
测谎仪 及其记录
•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 区别:
①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具有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的特 点。
②情感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它具有较大的 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③情绪性情感的核心要素:愉快和痛苦的情感体验。它也包 含着对动机状态或行为准备状态的自我意识。它的一个主 要方面—认知成分,即评价性意识。另外,一个重要方 面—某种情绪对个体的重要性(Frijda,1986)。
哪一张脸更伤心?——表情信息的偏侧化
第三节 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一、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 是指通过 眼部肌肉、 颜面肌肉 和口部肌 肉的变化 来表现各 种情绪状 态。
二、姿态表情
• 身体表情
– 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姿态会发生不 同的变化。
• 手势表情
– 是表达情绪的一种重要形式。
三、语调表情 四、感觉反馈
几分—几小时
现象 时间
心境
几小时-几个月
情绪障碍 几周—几年
人格特质 几年—一生
资料来源:Oatley&Jenkins,1996
• 情感的分类
–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 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 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 产生的情感体验。
• 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通常被认为是情绪的核心成分,情 感中某些适当的情绪因素与“愉快和痛苦的体验”相对应, 而与躯体感觉(如自主性唤醒)没有对应关系。
– 联系:
• ①历史上统称为– 适应功能:进化性的适应功能 – 动机功能:一种动机状态 – 组织功能:行为的准备状态
– 三维理论:
• ①冯特: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 弛。
• ②施洛伯格: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和激活 水平
• ③普拉切克: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
– 四维理论:
• 伊扎德: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等四 个维量。
几种情绪维度理论的比较
维度 人物 三维 冯特
施洛伯格 普拉切克
观点
第二节 情绪与脑
一、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 Maclean(1990)提出了三位一体脑假说: 爬行动物脑(脑干核团及相关结构)可以调控基本的生理功能,如
饮食与性; 古哺乳动物脑或边缘系统层可以使动物产生情绪和社会性情感; 新哺乳动物脑或新的大脑皮层只与情绪的指导及控制有关。 • 情感机制:整个大脑有多个区域对Opioid物质敏感,它与愉快感
(逃跑心跳等)
情绪表达 (恐惧反应)
大脑觉知 情境的性质 (暴徒危险)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 观点: – ①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
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 和评价,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情景——评 估——情绪。 – ②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 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 重要的条件。
情绪:喜怒哀惧有原因
布什总统的表情
布什总统的表情
布什总统的表情
喜:布什总统上班第一天
悲:“库尔克斯”号航母沉没之后
愤怒的巴勒斯坦少年和哭泣的儿童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性质和功能
• 情绪和情感概念
– 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人 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