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恨水

张恨水


• 樊家树在爱情上是求沈而得何,具有喜 剧意味。他与沈、何的一啼一笑,正是 包含着作家对其喜爱而又力图保存和改 良的东方文化情调的失落和回归的复杂 情绪的体验。
4.艺术上的继承与革新
1.小说继承发扬了传统章回体的特长,每章眉 目清楚,线索明晰,故事情节曲折多变而又环 环相扣。 2.在注重白描手法的基础上,适当采用细节描 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和气氛烘托等新的表 现手法,多角度刻画人物,使得人物形象个性 鲜明、血肉丰满。 3.对北京的风俗人情、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历史沿革的描写也很有特色,地方气息浓厚, 小说的语言晓畅而不滥俗,雅俗共赏。(教材P122)
2、冷清秋形象 • 出生诗书寒门,布衣之女, 但才貌双全,生性冰清玉洁。 • 在冷清秋身上,张恨水寄托了自己的人生 趣味和理想。 • 张恨水的座右铭:“流自己的汗,吃自己 的饭。” • “齐大非偶”——张恨水对冷清秋婚姻悲 剧原因的解释。
(指辞婚者表示自己门第或势位卑微,不敢高攀。)
三、代表作《啼笑因缘》
• 1934年,张恨水到陕西和甘肃一行,目睹 陕甘人非人类的艰苦生活,而大受震动,其 后写作风格发生重大变化,士大夫作风渐渐 减少,开始描写民间疾苦(如小说《燕归 来》)。抗战爆发后,他将很大精力放在写 作抗战小说中,其中最受后人重视的是长篇 小说《八十一梦》和《魍魉世界》(原名 《牛马走》)。抗战胜利后,他的一些作品 致力于揭露国统区的黑暗统治,创作了《五 子登科》等小说,但均未产生重大影响。
啼笑因缘续集
第一回 雪地忍衣单热衷送客 山楼苦境寂小病留踪 第二回 言笑如常同归谒老父 庄谐并作小宴闹冰人 第三回 种玉来迟解铃甘谢罪 留香去久击案誓忘情 第四回 借鉴怯潜威悄藏艳迹 移花弥缺憾愤起飘茵 第五回 金屋蓄痴花别具妙计 玉人作赝鼎激走情俦 第六回 借箸论孤军良朋下拜 解衣示旧创侠女重来 第七回 伏枥起雄心倾家购弹 登楼记旧事惊梦投怀 第八回 辛苦四年经终成泡影 因缘千里合同拜高堂 第九回 尚有人缘高朋来旧邸 真无我相急症损残花 第十回 壮士不还高歌倾别酒 故人何在热血洒边关
1、广泛的影响 《 啼 笑 因 缘 》 封 面
《啼笑因缘》 1929 年至 1930 年连载于 上海《新闻报》之 “快活林”副刊。 1931 年出版单行本。
“啼笑因缘迷” — —周淑云(周南, 张的第三任妻子, 16岁嫁给36岁张)
张恨水全家福
பைடு நூலகம்
《啼笑因缘》最初在报纸上连载时,读者的反响强烈,造 成了轰动,以至于“上海市民见面,常把《啼笑因缘》中故事 作为谈话素材,预测结果;许多平日不看报的人,对此有兴趣, 也订起报来了;预约改戏,预约拍制电影的,早已纷至沓来”。 小说的单行本曾再版多次,销量很大,并且被改编成了戏曲、 电影、话剧等多种文艺样式,其中仅戏曲就有几十种,而上海 明星电影公司和大华电影片社甚至为了争夺拍摄权打了一年的 官司。严独鹤说,《啼笑因缘》“刊登在《快活林》之第一日 起,便引起了无数读者的欢迎了……一时文坛上竟有‘《啼笑 因缘》迷’的口号。一部小说,能使阅者对于它发生迷恋,这 在近人著作中,实在可以说是创造小说界的新纪录”。张恨水 也不无自亲地说:“上至党国名流,下至风尘少女,一见着面, 便问(啼笑因缘》,这不能不使我受宠若惊了。”
张 恨 水 与 《 啼 笑 因 缘 》
张恨水(1895-1967)
一、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大家 •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恨 水是笔名,取南唐李煜词《相见欢》“自 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中国鸳鸯蝴蝶 派代表作家,现代章回体通俗小说大家。 创作中长篇小说100多部,最有影响的四部 长篇小说是:《春明外史》《金粉世家》 《啼笑因缘》《八十一梦》。
• 1924年张恨水开始在《世界晚报· 夜光》副刊上连载章 回小说《春明外史》,1924年4月16日开始,到1929 年1月24日结束,将近五年,轰动京城。在此后的五十 七个月里,这部长达九十万字的作品,风靡北方城市, 使张恨水一举成名。 • 1926年,张恨水又发表了另一部更重要的作品《金粉 世家》,1927年2月14日至1932年5月22日连载于《世 界日报》,百万余字,是张恨水连载时间和篇幅都最长 的作品。《金粉世家》借“六朝金粉”的典故,描写了 一个民国总理之家的豪门盛衰史。这部作品进一步扩大 了他的影响。
樊家树与沈凤喜正准备结婚时,樊母重病,樊家树只 好回杭州。谁知,“天上掉下来一场飞祸”,军阀刘国 柱将军看中沈凤喜,略施小计,霸占沈凤喜。财政总长 的女儿何丽娜,与樊的表哥陶伯和熟悉,起初樊对何并 无好感,觉得她花枝招展,挥金如土。相比之下,远不 及沈凤喜,但模样酷似沈凤喜。天下事无奇不有,樊的 表兄嫂陶太太,偶见沈凤喜的照片,误认为是何丽娜, 何丽娜也不否认,表兄嫂就大喜。樊家树十分同情和理 解沈的不幸遭遇,依然如旧,与她相会。但被军阀刘国 柱发现,毒打成疯,关进精神病院。有侠义心肠的关寿 峰父女,受樊之托,秀姑化名进刘府做工。刘国柱淫心 大发,又想得到秀姑。关寿峰将计就计,诱刘到西山上, 杀之,为民除了一大害。事后,关寿峰父女也远走东北, 参加了义勇军,直到为国捐躯。樊家树与何丽娜喜结良 缘,终成眷属。
章回小说,共22章,主要人物是樊家树,他家住杭 州,出身在做过大官、现开银行的家庭里。樊家树去北 京报考大学,唱大鼓书的姑娘沈凤喜,百万富翁的女儿 何丽娜,武侠的女儿关秀姑,三个女郎先后都对樊家树 萌动了爱情,樊却钟情于贫贱的沈凤喜,坦然表白: “我们的爱情决不是建筑在金钱上”,打算送沈凤喜上 学,摆脱卖唱的生活,把她从贫困和卑贱中解救出来。 有一天,樊家树在天坛偶遇穷武侠关寿峰,尊关寿峰为 “大叔”,关认为樊家树爽快,与别的富家少爷不同, 值得一交。事后,樊又登门拜访,就与关秀姑相识。不 久,关寿峰重病卧床不起,生命垂危。樊得知后,常去 探望,大力相助,分金续命。关寿峰感慨万千,“和我 交朋友还救了我一条老命。”这时的关秀姑也暗恋上了 樊家树,后来知道樊沈相好极深,只得“俯首读经”, 排除相思之苦。
• 一男三女: • 上半部(1-9回):写沈——关——何依次对樊家 树的恋慕。 • 下半部(10-22回):则以关——沈——何的次序, 寻找她们与樊家树结合的可能性。 • 樊家树的爱情选择体现的是对两种不同的文化趣 味的选择。 • 沈凤喜的被强占和被扭曲,说明暴力毁灭了东方 情调,金钱换走了人心。 • 何丽娜谢绝舞场,遁迹与西山别墅闭门学佛,显 示的是在摩登女郎身上东方情调的复归。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 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 长东。
译文: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 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 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飘落遍地的红花,被雨水淋过,像是美人双颊上的胭脂 在和着泪水流淌。花儿和怜花人相互留恋,如醉如痴,什么 时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从来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 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 真正把张氏声望推到最高峰的是将言情、谴 责及武侠成分集于一体的长篇《啼笑因缘》, 这部小说至今已有二三十个版本。在发表的 当时就因各大电影公司争先恐后的要将之拍 摄为电影而成为名噪一时的新闻,由它改编 成的戏剧和曲艺也不在少数,因《啼笑因缘》 而作的续书之多更是民国小说中之最。至此, 张恨水的名声如日中天,即使不看小说的人 也知道这个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戏的人也知 道梅兰芳一样。
第十三回 沽酒迎宾甘为知己死 越墙窥影空替美人怜 第十四回 早课欲疏重来怀旧雨 晚游堪乐小聚比秋星 第十五回柳岸感沧桑翩鸿掉影 桐阴听夜雨落木惊寒 第十六回 托迹权门姑为蜂蝶使 寻盟旧地喜是布衣交 第十七回 裂券飞蚨绝交还大笑 挥鞭当药忍痛且长歌 第十八回 惊疾成狂坠楼伤往事 因疑人幻避席谢新知 第十九回 慷慨弃寒家酒楼作别 模糊留血影山寺锄奸 第二十回 展转一封书红丝误系 奔波数行泪玉趾空劳 第二十一回 艳舞媚华筵名姝遁世 寒宵飞弹雨魔窟逃生 第二十二回 绝地有逢时形骸终隔 圆场念逝者啼笑皆非
啼笑因缘
第一回 豪语感风尘倾囊买醉 哀音动弦索满座悲秋 第二回 绮席晤青衫多情待舞 蓬门访碧玉解语怜花 第三回 颠倒神思书中藏倩影 缠绵情话林外步朝曦 第四回 邂逅在穷途分金续命 相思成断梦把卷凝眸 第五回 颊有残脂风流嫌着迹 手加约指心事证无言 第六回 无意过香巢伤心致疾 多情证佛果俯首谈经 第七回 值得忘忧心头天上曲 未免遗憾局外画中人 第八回 谢舞有深心请看绣履 行歌增别恨拨断离弦 第九回 星野送归车风前搔鬓 歌场寻俗客雾里看花 第十回 狼子攀龙贪财翻妙舌 兰闺藏凤炫富蓄机心 第十一回 竹战只攻心全局善败 钱魔能作祟彻夜无眠 第十二回 比翼羡莺俦还珠却惠 舍身探虎穴鸣鼓怀威
当22回原著发表之后,当时有一部分读者对悲 剧结局感到不满,要求作者继续写下去。作者则认 为写小说“都有适可而止的地位”“不能乱续”。 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张恨水终于撇弃之前的主张, 又于1933年写了十回续书。因为续书是在“原著以 外去找去路”的,势必另辟局面,这样全部32回书, 就成了前后似续非续的两个不同格局。
二、艺术佳构:《金粉世家》
《 金 粉 世 家 》 封 面
1、结构谨严
• 杨义:“这是张恨水在艺术 上最杰出的章回小说。” • 张友鸾:“《金粉世家》在 他所写的小说之中,是结构 最严谨的一部。” • 有“民国《红楼梦》”之称。 • 小说的主要故事是写一个平 常人家的女儿冷清秋和国务 总理的小儿子金燕西从恋爱、 结婚到被遗弃而逃走的过程。
2、主题的积极意义
• 小说叙述的是以青年学子樊家树 为中心的多角恋爱故事。 • 沈凤喜 何丽娜 关秀姑 • 小说将言情、武侠、社会小说融为一体。 •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爱情传奇和悲剧结局,揭露了军 阀的罪行,表达了对被损害者的同情,从而呼吁谴 责强权和同情弱者的平民主义思想。
3、爱情故事的文化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