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心理学试题1

犯罪心理学试题1

复核总分

复核人

总 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题 分 20 10 10 15 25 20

合分人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1.下列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发展性原则 D.伦理性原则

2.下列研究方法中属于因果研究的是(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测验法 D.实验法

3.现代犯罪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 )

A.莫兹利《精神生理学和精神病理学》的出版

B.龙勃罗梭《犯罪人论》的出版

C.科雷《犯罪人》的出版

D.格罗斯《犯罪心理学》的出版

4.下列不是弗洛伊德认为的犯罪行为产生原因的是( )

A.本能 B.人格 C.罪恶感 D.追求优越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认知的心理学家是( )

A.皮亚杰 B.科尔伯格 C.阿德勒 D.班杜拉

6.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犯罪生物学因素是一类自然因素 B.犯罪生物学因素是一种内因

C.犯罪生物学因素是非决定性因素 D.犯罪生物学因素是根本因素

7.下列不是犯罪心理形成模式的是( ) 20 年 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96585401 犯罪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A.渐进式 B.突发式 C.机遇式 D.跳跃式

8.罪犯在犯罪前经常有自我辩解心理,如把犯罪团伙结盟比作“桃园三结义”属于( )

A.合理化 B.比拟 C.投射 D.补偿

9.下列不是犯罪心理恶性发展的阶段的是( )

A.定型化阶段 B.准备阶段

C.个性化阶段 D.职业化阶段

10.下列不是犯罪动机的功能的是( )

A.激发功能 B.指向功能

C.维持和调节功能 D.减弱功能

11.青少年比较容易出现的犯罪是( )

A.预谋性犯罪 B.激情犯罪 C.贿赂罪 D.贪污罪

12.下列对犯罪人格描述错误的是( )

A.犯罪人格的本质是一种反社会人格

B.犯罪人格具有稳定性与连续性

C.犯罪人格就是注定要犯罪的人格

D.犯罪人格是外显行为与内心心理的统一

13.关于男女两性犯罪手段的差异表述错误的是( )

A.男性比女性在作案时更多的运用暴力

B.女性比男性在作案时具有更高的隐蔽性

C.男性比女性犯罪具有更高的逆变倾向性

D.男性比女性在作案时具有更高的主动性

14.下列关于初次犯罪者的犯罪动机表述错误的是( )

A.好奇 B.习惯 C.寻找刺激 D.自我显示

15.诈骗犯罪的目标多为( )

A.骗财 B.骗色 C.满足虚荣 D.练胆

16.下列强奸犯中比例较高的是( ) A.权力型强奸犯 B.愤怒型强奸犯

C.虐待型强奸犯 D.冲动型强奸犯

17.犯罪技术具有专业性.手段隐蔽.危害严重.具有空间广泛性,这种犯罪是( )

A.毒品犯罪 B.计算机犯罪 C.邪教犯罪 D.财产犯罪

18.下列为无法律责任能力的是( )

A.精神病患病期 B.中度精神发育迟滞

C.无病或诈病 D.精神病间歇期

19.对无罪者识别较高的测谎技术是( )

A.R/IR B.POT C.CQT D.GKT

20.下列犯罪中被害人自己负有责任的比例最高的是( )

A.盗窃罪 B.强奸罪 C.诈骗罪 D.凶杀罪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21.犯罪有三个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

以及应受刑罚惩罚性。

22.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个体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的理论;

;犯罪心理学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23.精神分析的创始人是 。

24.班杜拉认为人类攻击行为获得的途径主要有两条:观察学习、

25.犯罪情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侵害对象、

和现场气氛。

26.根据犯罪动机形成的特点,可以将犯罪动机分为情境性犯罪动机和 。

27.青少年犯罪的行为特征包括:模仿性和易受暗示性、 、戏谑性、情绪性、反复性、暴力性和团伙性。

28.累犯的人格特征表现在:好逸恶劳、意志薄弱、

29.吸毒者的人格特征包括:原发型滥用者、 、反复型滥用者。

30.偏执性精神病主要包括偏执狂和 两类。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三、判断改错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在题下空处进行改正。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31.犯罪心理学中的犯罪人仅指刑事法律意义上的犯罪人。( )

32.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伦理性原则就是指研究方法的道德有求。( )

33.犯罪心理形成的基本模式是机遇式。( )

34.犯罪情境和犯罪环境是一回事。( )

35.青少年犯罪具有模仿性和易受暗示性。( )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36.犯罪情境 : 犯罪情境是指被犯罪人感知和清晰意识到的、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有直接影响的具体环境。

37.犯罪人格 : 犯罪人格是犯罪人特有的导致其犯罪行为发生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种严重的反社会人格。(2分)犯罪人格既不等同于变态人格,也与罪犯人格有较大区别。(1分)

38.暴力犯罪 : 暴力犯罪是指行为人以暴力手段或者暴力相威胁,侵害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破坏社会秩序、公共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以至这些权益受到威胁的行为。

39.群体犯罪 : 群体犯罪指的是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通过相互交往,在犯罪目的一致或暂时达成一致的基础上,联合实施的犯罪行为。

40.罪犯心理危机 : 罪犯心理危机通常是指罪犯在服刑期间,由于人格缺陷或意外事件的压力,而产生的严重的紧张、焦虑、抑郁、悲观、愤怒等情绪体验,有可能引发自杀、行凶、脱逃等行为,或存在着潜在的危险的应激状态。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查人

41.简答社会学习理论关于攻击行为的启动机制的观点。

(1)厌恶性鼓动者(1分)

(2)激励性鼓动者(1分)

(3)示范性鼓动者(1分)

(4)训导性唆使者(1分)

(5)妄想性唆使者(1分)

得 分

42.简答违法犯罪者在性格上的一般特征。

(1)在对待现实的态度上,表现为极端的利己主义和好逸恶劳,对社会、集体、

他人和自己缺乏责任感,自我中心意识突出。(1分)

(2)在性格的意志特征上,其行为虽有明确的目标,但常常与社会要求相悖,对

自己的行为不能以社会道德法律规范进行调解与控制,侥幸冒险心理强、任性而鲁莽,忍受挫折的能力差,攻击性强、报复心重。(2分)

(3)在性格的情绪特征上,一般表现为情绪突发性强、波动性大,心境变化多端,

喜怒无常。(1分)

(4)在性格的理智特征上,一方面表现为对社会、人生片面的、歪曲的认识,对

社会规范的无知和偏见,对自我能力的错误估计;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经验丰富,计划周密。(1分)

得 分

43.简答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家庭教养方式。

(1)溺爱型(1分)

(2)粗暴型(1分)

(3)放任型(1分)

(4)矛盾型(1分)

(5)奢望型(1分)

得 分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