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心理学期终试卷

犯罪心理学期终试卷

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200 -200 学年第学期犯罪心理学期终试卷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集群犯罪的特点是。

(此题多选)
A、参与人数多,彼此不认识
B、具有情境性和偶发性
C、事先无预谋
D、感染和互动激发起来的破坏
2、经验在保持中发生质和量的变化是多样的,常见的有。

(此题多选)
A、简略和概括
B、完整与合理
C、详细与具体
D、夸张与突出
3、心理是一种现象。

(此题多选)
A、纯主观的精神现象
B、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D、主观见之于客观的
4、犯罪心理产生的标志是的形成。

A、犯罪动机
B、不良个性
C、消极的情绪
D、犯罪行为“
5、弃恶从良、重新做人,对于惯犯来说显得十分困难;顽固到底、走向灭亡,是多数惯犯的选择。

这体现了他们在意志的品质。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两极性
6、性格的社会评价意义,主要体现在上。

A、性格的情绪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态度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7、在犯罪心理的动力系统中,包括。

(此题多选)
A、畸变的需要B、犯罪动机
C、不良兴趣D、薄弱的意志品质
8、“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所表现出来的是
心理冲突。

A、多避斗争
B、多重趋避斗争
C、双趋斗争
D、多趋斗争
9、突变型犯罪模式具体可分为(此题多选)
A、原发型
B、继发型
C、由人际关系冲突引起的
D、由特定的气氛引起的
10、一些强奸犯罪人在犯罪之前,认为这是被害人愿意的,从而减少了良心的谴责,决意实施犯罪;抢劫犯精心策划的抢劫对象,是那些他认为的“为富不仁”者,这些分别是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

前者属于,后者属于。

A、合理化作用
B、压抑作用
C、投射作用
D、升华作用
11、组织严密、内部等级森严、不公开活动、主动寻找犯罪目标犯罪的是以下何种犯罪群体。

A、团伙犯罪
B、集团犯罪
C、集群犯罪
D、合作式犯罪
12、处于侦察阶段的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是。

(此题多选)
A、认知失调
B、情绪随警方侦察力度波动
C、心理冲突激烈
D、行为反常
13、犯罪心理在个体自身的犯罪活动中不断强化而趋于巩固和发展,这一规律的心理学原理是。

A、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B、挫折—攻击理论
C、亚文化理论
D、标签理论
14、心理外化的途径可以是。

(此题多选)
A、言语
B、心理冲突
C、行为
D、身体语言
E、面部表情
15、无论是暴力式还是非暴力报复型犯罪,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A、情绪失控
B、报复对象易转移
C、作案时疏于防范
D、事后后悔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陈述的对错,你认为正确者,请在题目前的括号内打“√”,错者打“×”。

(1分*12=12分)

()2、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动,常具有明显的情境性的特点。

()3、激情可以是一种积极、也可以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

()4、不需要克服困难的行动不是意志行动.
()5、饥、渴和性的需要是维持机体生存和延续种族所必须的生理需要,对生理需要的追求就是对人的生命权力的追求,在任何时候都是正当的,无可指责的.
()6、希腊语中的“性格”一词翻译成英语为“雕塑的痕迹”,这就说明,对于具有正常神经功能的人来说,性格主要是由外力即个人所的环境塑造的。

()7、个体决定要实施犯罪行为,主观方面的意识倾向决定了犯罪会立即发生。

()8、犯罪不一定都存在明确的犯罪动机。

()9、人生下来只要有正常的大脑,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心理活动。

()10、人们常用“本性难移”来说明气质的稳定性,但气质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还是可以被掩盖或得到相当大的改造。

()11、犯罪心理形成属于突变模式的个体,尽管其犯罪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个体的内部心理原因仍然是犯罪行为发生的根据。

()12、情绪情感产生的源泉是客观现实,所以任何客观现实都能引起人的情绪情感体验。

三、填空题:(1分*20=20分)
刚入“芝兰之室”时,会感到特别的香,这是因为规律的作用;但入“芝兰之室”久了,又会不闻其香,这是因为规律的作用。

2、在形成犯罪动机的基本条件中,犯罪动机产生的基础是。

3、粘液质的人感情不外露,善于忍耐,容易进行犯罪;胆汁质的人情绪易冲
动,自控能力差,容易进行犯罪。

4、人在受到突然袭击时,常会变得思维迟钝、惊惶失措。

这是一种情绪状态。

5、表象是感知觉和思维之间的桥梁,因此,表象具有和特点。

6、盗窃犯罪人在多次的犯罪活动中,犯罪技能日益熟练,会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有利于犯罪的,这是系统化的条件反射系统,此时的犯罪人犯罪动机极易形成。

7、从气质和性格来说,更多地受神经系统基本特征的影响,更
多地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和的反映过程,它反映的是事物的
和内部规律性。

9、犯罪动机突发型,作案时情绪极为冲动,犯罪后常因“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而表现出来悔恨,常常是类型犯罪嫌疑人的特点。

10、“一俊遮百丑”是一种把优点放大的社会认知偏差,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

有些案犯就利用人们的这种认知偏差,穿着体面地自由混迹于企事业机关单位而频频作案得手。

11、很多犯罪人缺乏的社会性情感,因而良心变得冷漠而麻木,行为可以表现出凶残而放纵的特点。

(道德感、责任感)
12、人体的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构成,其中,前者由、小
脑、脑干和脊髓组成。

1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速度不均衡,遵循着规律。

14、犯罪人在犯罪现场不仅可能留下痕迹物证,而且还会留下,我们可以据
此去分析犯罪人的犯罪动机、职业特点、作案时的情绪特点等。

四、简答题:(4分*5=20分)
3分)
2、团伙和集团犯罪中的首领所需具备的个人素质是什么(2分*2)?两者的差异是什么(1分)?
3、用“挫折——侵犯理论”说明情绪型犯罪的发生机理。

(4分)
4、青少年为何多结成团伙作案,其形成团伙犯罪的心理基础是什么?(4分)
5、犯罪心理强化后的特征是什么?(4分)
五、论述题:(8分)
心理的实质是
六、案例分析:(15分+9=24分)
南京市法院系统1999年判处青少年罪犯犯罪类型统计图如下:
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
(1)请按照表中曲线的数据,从高到低,排列出当年犯罪率(2分);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征(3分)?和原因(4分)。

(2)为什么青少年时期是违法犯罪的“危险时期”?(6分)
案例2:
某年某月,四川省地区人民法院开庭对一起结伙强奸案进行公开宣判,五个被告中竟有一个年仅15岁的中学生何某,他是怎样走向犯罪的呢?
何某出生在一个比较优越的职工家庭。

原来他爱学习,勤快、能干。

是一个不错的孩子,
后来他父亲当了单位采购员,经常出差,
母亲一来工作忙,二来对他有些溺爱,放松了对他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杀人强奸伤害盗窃抢劫诈骗毒品其它
的教育,使他养成了任性、放荡的性格。

他动辄打架耍赖,在学校一直以“调皮大王”著称。

上中学后,社会上传播、蔓延的各种消极没落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使得涉世未深的何某昏昏然起来,他对影视作品和街头报刊里所描写的两性行为很感兴趣,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并从“哥们”那里弄来一个黄色手抄本。

从此,何某常常被里面下流的描写搞得神志恍惚,精神萎靡,学业逐渐荒废。

他学会了写情书,找女朋友,抽烟、喝酒、唱黄色小曲,甚至在课堂上也禁不住哼两句,初三时,他被学校勒令退学,但他并不以此为戒,反而不当回事,不久,他结识了一个姓易的青年,两人一拍即合,臭味相投。

何某认为他讲义气,有派头,崇拜之至,每当酒足饭饱之后,话题自然是“吃、喝、玩、乐”一套,何某听着易某灌输如何扒窃,如何搞女人……心往神驰,灵魂深处埋下了一种强烈可怕的欲望……
终于在一天夜晚,何某随易某及另外三个“哥们”来到电影院门口,将一单身女青年骗到电影院内,百般调戏,随后又将女青年劫持出场,强行奸污。

何某被捕了,在庄严的法庭上,他沮丧着脸,淌着眼泪说:“我看了黄色书籍,总想接近女性,犯不犯法根本没想,现在后悔也晚了。

根据材料分析以下问题:
(1)影响何某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2)犯罪心理形成的模式有哪些?张某属于其中哪一种模式?为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