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研究报告
一、产业现状
根据魏少军教授在早前于珠海举办的ICCAD 2018公布的数据显示,从事集
成电路设计的1698家中国企业中,有783家是从事消费类产品的研发的;然后有
307家是从事通信相关的;模拟相关的则有210家。

但从营收上看,拥有最多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消费类芯片领域,却只贡献了
整体营收的23.95%,远远落后于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通信领域的营的1046.75
亿元。再看模拟和功率方面,这两个领域加的公司总数量其实是超过通信芯片公
司的,但是营收却仅仅为通信芯片的21%。再看计算机芯片方面,虽然这个领域
公司贡献的营收同比暴增了180.18%,但是营收与通信芯片领域相去甚远。

二、产业链
集成电路作为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市场份额达83%,由于其技术复杂性,产
业结构高度专业化。随着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产业竞争加剧,分工模式进一步
细化。目前市场产业链为IC设计、IC制造和IC封装测试。

在核心环节中,IC设计处于产业链上游,IC制造为中游环节,IC封装为下游
环节。

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产业转移,由封装测试环节转移到制造环节,产业链里
的每个环节由此而分工明确。

由原来的IDM为主逐渐转变为Fabless+Foundry+OSAT。
(一)IC设计企业:
1、 EDA设计:三星、英特尔、SK海力士、美光、博通、高通、东芝、
德州仪器、英伟达、西部数据;

2、 IP设计:华为海思、展讯、RDA、华大半导体、大唐电信、国民技
术、汇顶科技、中星微电子、北京君正;
(二)IC制造企业
台积电、美国格罗方德、台湾联华电子、韩国三星、上海中芯国际、力晶科
技、TOWER JAZZ、台湾Vanguard、华虹宏力;

(三)IC封测
1、 封装企业,台湾日月光、美国安靠、江苏长电科技、台湾力成科技、甘
肃天水华天、江苏南通通、富微电子、京元电子、联测

2、测试企业:台湾颀邦科技、富士通微电子、韩国Nepes、马来西亚Unisem、
苏州晶方半导体科技、深圳气派科技、无锡华润安盛、广东风华芯电

三、产业规模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公布数据,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
入达6532亿元,同比增长20.7%,增速较2017年回落4.1个百分点,属较快的
增长。
2014-2018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值(亿元)
型别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IC设计 1047 1325 1644.3 2073.5 2519.3
IC制造 712 900.8 1126.9 1448.1 1818.2
IC封测 1256 1384 1564.3 1889.7 2193.9
合计 3015 3609.8 4335.5 5411.3 6532.0

四、竞争格局
中国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企业的营收分布(按照产品领域划分)
由以上的数据可见,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近一半的营收都是依赖于智能手机推
动的芯片产业贡献的营收。虽然魏少军教授没有披露今年营收前十的国内企业名
称,但从他提供的数据,对比往年的片名,可以肯定排在前两位的是华为海思和
紫光展锐,他们两者贡献的营收就超过了六百亿。与往年的名单对比可以看到,
前十的名单中,有一半企业的营收是与手机相关芯片业务强相关的(前十中与手
机相关的供应商是海思、展锐、豪威、汇顶和格科微)。从这里可以看到我国集
成电路企业与手机芯片的强相关。

魏少军教授也对我国集成电路企业的现状给出了深刻的评价。按照他的说法:
“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主流设计技术并没有太明显的进步,总体技术路线图尚
未摆脱跟随,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产品创新力还需提高。
我国企业以来工艺和EDA工具进步思想产品升级换代的现状尚未改观。能够自
己根据工艺,自行定义设计流程、并采用COT设计方法的企业依然是凤毛麟角”。

虽然通信芯片并不是本土集成电路的全部,但这可以说明了我国集成电路设
计企业的一个现状,那就是围绕在相对集中的领域,聚焦在几款产品挣钱。但在
现在终端正在迎来一波新的变革期,Imagination和Dialog等的遭遇也让各大本
土集成电路企业前事不忘。于是他们也和国际的那些巨头一样,正在挥动其收购
大棒,扩大其产品范围,谋求新的发展,紫光整合展锐和锐迪科就是一个很好的
例子。但除了他们,国内还有很多的相关整合正在上演:

首先国内乃至全球的电容式指纹识别老大汇顶。众所周知,汇顶科技依赖于
指纹识别芯片,在过去几年飞速发展,但进入了最近几年,因为市场现状的影响,
他们业绩也面临巨大的压力。他们在今年的半年报中也表示,公司在这几年来最
大的营收来源是来自于指纹识别芯片。但电容指纹产品自 2017 年手机整体市
场开始饱和,加之小 sensor 的大规模使用,使得已有的电容指纹市场规模受限。
2018 年上半年公司指纹芯片出货量较 2017 年上半年增加,市场占有率提升,
但因产品技术相对成熟,产品价格受市场竞争及产品组合的影响,使报告期内公
司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未来期望透过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提升来稳定价格。

很早见到了这个发展趋势汇顶在今年年头宣布,使用自有资金 1,500 万美
元以现金出资方式对全资子公司汇顶香港进行增资,增资后通过汇顶香港以并购
的方式取得恪理德国有限责任公司(Commsolid GmbH) 100%股权,出资定价包
括转让价款900万欧元减净运营资金,以及预留款150万美元的等值欧元两部
分。恪理德国是一家从事信息技术和通信领域的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计算机
程序、工程和咨询服务的公司,能为物联网市场提供领先的超低功耗解决方案。
汇顶这次收购就是增强公司在这方面的布局,降低企业运营的风险。按照汇顶
CEO张帆的说法:“我们不能只吃一碗饭,也不会守着一个技术吃到老。”

兆易创新也是一个积极的开拓者。他的居安思危也能让很多同行学习。
资料显示,这家重组于2012年的公司最早是以Nor Flash闻名的。在2013
年,他们将其通用型MCU投向了市场,并在接下来几年用心推进这两个产品线
的同步发展。并成为国内相关领域的领导者。但他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一方面,兆易创新在2017年年底与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
2017年10月26日签署了《关于存储器研发项目之合作协议》,投入到国产
DRAM的布局中去;在今年三月,他们宣布将斥资17亿收购国内的指纹识别前三
的玩家思立微。按照他们当时的公告,兆易创新这单收购除了能够获得思立微现
在所拥有的电容指纹识别和光学指纹识别方案外,还将投入更多的钱到14nm
工艺嵌入式异构 AI 推理信号处理器芯片、30MHz 主动式超声波 CMEMS 工
艺及换能传感器等产品的研发中去,强化公司产品的布局。

聚焦在TVS、MOSFET、电源管理芯片、射频电路等器件研发销售和分销
业务的韦尔半导体则在今年八月宣布,将收购三家公司,最终的标的是豪威科技
和思比科两家CMOS图像传感器公司。

因为自动驾驶和ADAS的火热,智能手机往双摄和三摄的发展,带来了巨
大的CMOS图像传感器需求,这在未来几年也将带来比较强的增长,韦尔股份
收购这两个公司的目的也显然易见。

北京君正和思源电气则对在存储领域拥(DRAM、SRAM、NOR Flash、模
拟电路和混合信号产品,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工业制造、通讯设备等行业
领域)有深厚积累的北京矽成感兴趣。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曾经是兆易创新的标
的。
创立于2005年的北京君正现在的主要产品是基于MIPS开发的各种产品。
在没有统一操作系统的时代,君正产品的独特低功耗特性让他们获得了市场的青
睐,曾先后进入指纹识别、学习机、点读机、电子词典、PMP、电子书、上网
本、学生电脑等多个细分领域,获得不错的表现。

但在安卓和iOS系统一统江湖之后,Arm拿下了几乎所有的市场,智能手
机也几乎取替了上述君正瞄准的市场,这就让本身有生态困扰的君正与市场渐行
渐远。自从2011年上市前曾创造了三年扣非利润增长70倍的业绩神话之后,
君正业绩开始呈现下滑趋势。虽然最近两年凭借智能手表的芯片的表现,君正有
了起色。但离他们的巅峰时期依然想去甚远。为了寻找新的出路,君正将目光瞄
向了矽成。

思源电气则是一家做电子技术研发的公司,本来与集成电路芯片没有什么关
系,按照他们的说法通过投资北京矽成,公司将进一步完善从输配电设备到集成
电路核心战略布局,有利于公司业务外延式发展,构建产业生态圈,全面提升公
司核心竞争力。做手机方案的闻泰科技也本着同样的的目的,联合格力对安世半
导体发起了收购。另外还有最近上海积塔和先进半导体的合并。

由上可见,在现在对外并购倍受阻碍的情况下,国内的半导体企业开始了本
土的强强联合,合纵连横。展望不久的将来,国内的集成电路企业将会闯出属于
中国半导体产业的一片天。
五、产业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是换代节奏快、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从当今国际市场格局来看,集
成电路企业之间在知识产权主导权上斗争激烈,重要集成电路产品全球产业组织
呈现出跨国公司垄断的特征,集成电路跨国公司销售、制造、研发布局朝全球化
方向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