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参观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

参观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

本文为参观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范文,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参观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自10月19日起,集团公司及各产业集团分批组织近千名职工参观“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学习郭永怀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党员、应届大学生、行管人员以及中层管理干部等积极参加该活动。

在陈列馆,学员们从少年求学、海外成名、报效国家、甘为人梯、为国牺牲、爱在天际等六个方面详细了解了郭永怀的人生历程和光辉事迹,并实地观摩了“两弹”模型。

当观看了郭永怀“以身许国、壮烈牺牲”的事迹资料后,很多学员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更加激发了他们对烈士英雄的敬仰之情,树立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XX平方米,用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以及部分视频,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儒家情怀和大师风范。

作为我省首个院士纪念馆,这里将成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郭永怀于1909年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从青海试验基地赴北京汇报,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59岁。

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

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无损。

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也将成为对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参观郭永怀纪念馆心得体会战乱频仍,艰难时势唤醒了他的科学救国、科学强国之梦,于是越洋跨海,纵横求索。

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使他看到了祖国振兴的希望,他毅然拒绝了美国同事请他参加的机密研究项目,放弃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携妻挈女义无反顾踏上归途。

强权敌国的核武讹诈、“友好邻邦”背信弃义,无不使他食不甘味,义愤填膺;从受命研制“两弹一星”之日起,他便作为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之一,呕心沥血,发足抢时,立誓拼命也要尽快拿出“争气弹”。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决定,对23位“两弹一星功勋”予以表彰,在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7名功臣中,有一个为许多人感到陌生的名字,他就是郭永怀。

为让后人记住郭永怀,今年他的家乡山东省荣成市为他建造了纪念馆。

乡人盛颂“聪明娃”在郭永怀的家乡山东省滕家镇西滩郭家村,记者见到了郭永怀的亲属郭永进老人等几位老者。

今年82岁的郭永进,是郭永怀的堂弟。

他回忆说: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于一个家境殷实的普通农家,这是郭文吉夫妇的第四个儿子。

他聪明伶俐,从不认生,郭文吉夫妇将他视若掌上明珠。

10岁的时候,郭文吉将儿子送到了本家叔叔所办的学堂里读书习文。

17岁那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青岛大学附中,成为四乡八疃第一个公费中学生。

20岁那年,郭永怀考取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

1931年7月,郭永怀预科班毕业转入本科学习,选择了物理学专业。

两年后,他来到北京大学,在光学专家饶毓泰教授门下继续深造。

1935年7月,郭永怀留在饶毓泰教授身边,做助教和研究生。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北京大学停课。

1938年3月,郭永怀克服重重困难,辗转南下来到了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半工半读。

国难当头,科教兴国、科技报国的念头一次次撞击着郭永怀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他知道,一个没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将永远被动挨打。

于是他改学航空工程,立誓要为我国的军事科学奋斗终生。

1938年夏,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了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蒙受空难天顿足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又一次来到试验基地,为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可谁会想到,这竟是郭老最后一次来到倾注过他4年心血的试验基地了。

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

他要急着赶回北京,一刻也不等地要人抓紧联系飞机。

他匆匆地从青海基地赶到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认真地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郭永怀拖着疲惫的身体登上了赶赴北京的飞机。

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突然,飞机失去了平衡,偏离开降落的跑道,歪歪斜斜地向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一头扎了下去紧接着火焰冲天窜起……当辨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像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夹克服已烧焦了大半。

他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

中央领导震惊了,整个科技界震惊了!人们为这位惨遭不测的伟大科学家仰天顿足,扼腕垂泪!郭永怀牺牲的第22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是举行了一个小型追悼会,但追悼会举办得非常隆重。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致悼词,钱学森、王淦昌等郭永怀生前好友参加了追悼会……熟知郭永怀的人都知道,时间对郭永怀来说太重要了。

为了保护像他这样的科学家的安全,周恩来总理还特地叮嘱不让乘飞机。

但为了抢时间,郭永怀经常强行登机,这次由于时间紧迫,他坚持夜航,就在他临上飞机前,大家还劝他换个时间再走,郭永怀却平静地说:“夜航打个盹就到了,第二天可以照常工作。

”1968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

留取丹心鉴后人事隔30多年,凡郭永怀当年工作过的地方,只要一提起他,人们恭敬之情溢于言表。

郭永怀教授当年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涵信将军提起恩师,感慨万千:“我永远忘不了的是那台手摇计算机,那是郭老的心爱之物,但为了大家方便,他把它从自己家中搬到了所里;当时的电风扇和电冰箱都是非常贵重的物品,郭老也从家中搬到研究所,供大家一起享用。

郭老和李佩教授所生的惟一爱女郭芹,由于得不到父母和家庭的应有照顾,身体一直很瘦弱,但是,国家一声号令,郭老夫妇二话不说就将爱女送到了内蒙古草原插队……”“文革”时期,到处被一种狂热的气氛所笼罩,忙于“两弹一星”研究工作的郭永怀躲过了此劫,他的夫人李佩教授却被隔离审查,后来又被下放到安徽合肥,6年没回北京。

在李佩遭难郭芹受苦的日子里,郭永怀无怨无悔,全身心投入“两弹一星”的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

由于女儿身体不好,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人们不会忘记,当年邢台大地震发生之际,郭永怀正在北京民族饭店听取一项机密工程进展汇报,震感波及到北京,他仍然十分镇定而专注地探讨着每一个细节,房子明显开始摇动了,整个宾馆里的人们一片骚乱,可郭永怀还在思考着、辩论着……人们不会忘记,也就是在中国人民最困难的1961年,郭永怀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从而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们不会忘记,当他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之后,有位年轻同志打趣说,郭老当大官了!没想到一向为人随和的郭永怀竟板起脸来说:“我们回国的目的都是为了报效祖国,你们乃至二三代科学工作者都要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铺路石,要有思想准备吃苦受罪,不要为名利所累!”中科院院士俞鸿儒,是郭永怀回国后指导的首批研究生之一,记得郭永怀第一次与他们谈话的时候,曾经给他的学生一种“特权”,只要是学术问题向他请教,什么时候都可以。

郭永怀曾经说过,他在国外16年,几乎每天都在思念祖国;回国以后,尽管工作繁忙,他又经常思念故乡。

据他的侄女郭秀芝告诉我们,他回国后的第二年,回过老家一次,祭扫了父母的墓地,拜访了乡邻亲友,便匆匆赶回北京,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1988年12月5日,当郭永怀牺牲20周年的时候,他生前的老师、同窗好友、同事以及学生聚集力学研究所举行报告会,周培源、钱学森、钱三强、张爱萍、王淦昌、彭桓武、朱光亚等到会并撰写纪念文章。

聂荣臻元帅、宋任穷、张劲夫等题词纪念。

从1991年开始,力学所设立了以郭永怀名字冠名的奖学金,作为对力学所品学兼优的研究生的最高奖励,如今已有30多位研究生获得了这项奖励。

郭永怀当年培养的研究生中已有两名成为中科院院士。

安息吧,郭永怀。

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人民永远怀念你。

(作者:金志涛王士波许运江孙宗勇田宏耀卢杰) 在3000多名参考者中,力学专业只招一名。

而考试结果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分的相同分数同时被录取。

郭永怀一行在上海上了船,刚上船后就有消息传出,他们将在日本的横滨停船三日登岸“观光”,并接受日本政府的签证。

面对这种莫大的羞辱,郭永怀与同伴义愤填膺,一致决定,一不登岸观光,二不接受敌国的签证22名同学全体下船,拒绝出发,毅然返回了昆明。

1940年8月,他们第三次在上海集合,乘坐俄国的皇后号邮轮再度出发。

经过28天的海上颠簸,他们来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成了该校第一批来自中国攻读研究生学位的留学生。

从此,郭永怀开始了他的长达16年的海外求学生涯。

异域他国扬功名在多伦多大学,郭永怀和钱伟长、林家翘一起选择了应用数学系。

郭永怀进步很快,仅用半年时间就获得硕士学位。

1941年5月,郭永怀来到了当时著名的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继续深造,在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

经过4年艰苦探索,郭永怀于1945年完成了有关跨声速流不连续解的出色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

此后,郭永怀留在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术研究。

当时人类虽已实现了飞行的梦想,但飞机的飞行速度并不理想。

声障是提高飞机飞行速度的难关。

郭永怀和钱学森经过拼搏努力,不久就合作拿出了震惊世界的重要数论论文,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并得到了实验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此后,名声大振的郭永怀应聘参加了美国数学学会,并被加州理工学院特聘为研究员。

不久,他便成为康乃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三个著名攻关课题主持人之一。

1949年,郭永怀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正是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两项重大成果,郭永怀由此驰名世界。

报国之心关不住在中关村的一座普通住宅楼里,我们见到了郭永怀的夫人李佩教授。

谈起郭老,李佩教授久久无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