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状况评价
2.维主素A营养状况检验 3.维主素D及钙营养状况检验 4.水溶性维生素营养状况检验
VB1、VB2、尼克酸及VC
一、调查内容
调查对象:人群、总人数 调查日期及天数 食物摄入量
二、调查方法
询问法、记帐法和称重法
1.询问法(24小时回顾法) 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不精确 2.记帐法:适用于有详细帐目的集体单位 优点:手续简便,节省人力 缺点:总人日数的统计、人群不同 3.称重法:用于个人(孕妇、乳母、病人)、 家庭或集体单位。 优点:方法细致准确 缺点:费人力物力
优质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1/3
4、维生素与无机盐评价
VA要包括胡萝卜素 VB1、VB2、VPP和能量供给量相关
VE、VD、Ca、Fe
热能和营养素摄入量计算
第三节 体格检查
包括: 身体测量 临床体检 营养缺乏病体征检查
二、营养缺乏病体征检查 1.蛋白质与热能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干瘦病(消瘦型)
(Marasmus)
恶性营养不良(浮肿型)
(Kwashlokor)
2、维生素A缺乏病 3、维生素B1缺乏病(脚气病) 4、核黄素缺乏病(VB2缺乏病) 5、尼克酸缺乏病(癞皮病) 6、维生素C缺乏病(坏血病)
7.维生素D及钙缺乏(佝偻病) 8.营养性贫血
表5-13 营养缺乏的体征
三、结果整理和评价
(一)结果整理 1.每天摄入食物的名称和数量(表5-1) 2.食物中能量和各营养素的含量(表5-6) 3.求出调查对象各营养素供给量标准 4.计算营养素与总供给的百分比
5. 计算能量的食物来源百分比(表5-10) 6.计算三大营养素的供能百分比(表5-9) 7.计算三餐能量百分比 8.计算蛋白质来源百分比(表5-10) 9.计算脂肪的来源百分比(表5-10)
第四章 营养状况评
价
第一节 概述
定义:运用科学手段了解某一人群或个
体的膳食摄入和营养水平,以判别其当 前的营养状况。
内容:膳食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检验
第二节 膳食调查
膳食调查:
了解每人每日各种主副食摄入 量,计算出每人每日所摄入的热能 和各种营养素,与供给量标准进行 比较,评定正常营养需要的满足程 度。
第四节 生化检验
一.目的:测定被检者体液或排泄
物中所含的营养素、营养素代谢产 物或与之有关的化学成分,以判定 其体内营养水平。
二.检测项目:
包括血液、尿液及毛发等组 织中的营养素或相应代谢产物的含 量、排出速率以及测定与某些营养 素相关酶的活力等。
三.检测指标与评价 1.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检验与评价(二)膳食调查结果评价
与“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标准” 进行比较
1、食物构成: 膳食模式 2、热能供给量的评价
劳动强度、年龄、体型和气候均影
响能量需要。
摄入量占供给量标准
正常 不足 缺乏
能量
+10% <90% <60%
其它营养素 >80% <80% <60%
3、蛋白质评价
占总热能的10~12%(成人) 12~14%(儿童)